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松专利>正文

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261 阅读:16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属制冷设备。它是在一个底座上端安装有设备厢、预冷池和冰池且由管道连接的组件,设备厢内安装有制冷机组、载冷体循环泵、载冷体切换阀,由管道连接通入冰池;预冷池置于设备厢之上,内置预冷器,与载冷体切换阀一端的管道相连,再通过管道与设备厢中通入冰池的管道相连接,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通道由管道连接通入预冷池中的预冷器,再由管道连接通入冰池;在冰池内安装有固定式冰桶,冰池中载冷体的回水管道连接着设备厢中的载冷体循环泵。工作中载冷体循环泵将载冷体通过管道、载冷体切换阀、蒸发器管程送到冰池;同时,用管道从冰池内抽回吸收了冰桶内热量的载冷体,从而实施制冰。(*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载冷体外循环、内藏制冷机组,能够生产标准块冰的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人工通过制冷设备制作的“块冰”实际上是一种流动的冷源,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水产品和其他冻品的批发站、中转站、零售站以及临时用冰点和冷藏运输等等。传统的块冰生产装置大都是大型冷库的附属部分,包括机房(压缩机、冷凝器、汽液分离器等)、制冰池(蒸发器、土建保温池、脱模装置、起冰机械等)。制冰池内的蒸发器,一般采用立管式蒸发器或螺旋管式蒸发器,占用制冰池的面积达30%左右。因此传统制冰装置存在占地面积大,需要土建,一次性投资大,制冷系统的管线长、设备布置分散、控制点多、动力分散等缺点,但能耗相对较低,适用于大型的制冰系统。中小型的块冰流转站及较大的块冰用户及临时用冰点等,都需用冷藏车将块冰从远郊大制冰厂运冰。这样,块冰到达用户至少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流通转运,从而增加了冰的融化损耗,其损耗率在20%以上。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已有专利技术专利28件,技术专利16件相关的制冰装置,但主要是报道冰箱或冷饮的有关制冰装置以及一些碎冰的制作装置,对于制作标准块冰装备机组化和可移动式的相关设备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将制冰装置装备化、机组化,并可移动,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性投资低,使中小型的块冰流转站或块冰用户能够自行方便的制冰、用冰的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其特征是有一个底座,底座上端安装有设备厢、预冷池和冰池三个可任意组合的组件,三个组件根据制冷、制冰工艺要求通过管道连接而成;设备厢内安装有公知的由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回热器、节流阀组成的制冷机组及相连管路,所述的蒸发器采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并排安装着载冷体循环泵,载冷体切换阀(公知的三通阀)安装在载冷体循环泵出水管上,出水管经制冷机组中的蒸发器的管程,通入冰池;预冷池置于设备厢之上,内置预冷器,与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端相连,当载冷体切换阀导通时,载冷体经预冷器通入冰池;冰池包括冰池本体及安装在上端的起冰机械(公知设备),在冰池内安装有固定式冰桶(已另案申报专利),冰池中的载冷体经由载冷体循环泵的回水管抽回。所述的固定式冰桶,其制作出的块冰标准为25~150千克;所述的冰池,其中可容纳10~200个固定式冰桶。本技术设备厢中的载冷体循环泵将载冷体从冰池里抽出,经由管道、载冷体切换阀、蒸发器管程,降温后泵送回冰池。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通道由管道连接通入预冷池中的预冷器,再由管道连接通入冰池。本技术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制备工艺过程为注水、制冰、融冰、提冰四个工序制冰时,在固定式冰桶中注入原料水(自来水),启动载冷体循环系统,将载冷体切换阀扳向制冷位,启动制冷机组,开始制冰;制冰过程中载冷体将冰桶中的热量传递给制冷系统,再由制冷系统将热量带走,实现制冰;冰块终冻后,制冷机组停机,将载冷体切换阀扳向融冰位,载冷体吸收原料水的热量,预冷原料水,升温后的载冷体进入冰池开始融冰操作,融冰结束后,向固定式冰桶中注入预冷后的原料水,同时启动起冰机械将块冰提出后,继续注入原料水,再次开始制冰操作。本技术装置的主要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机组化设计。改变传统的土建建筑化冰池,提出可移动的厢式制冰装置的概念。在技术上,蒸发器改用公知的高效满液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不占用冰池面积和容积。其传热系数比立式蒸发器提高10倍以上,因此单位制冰量所需的蒸发面积大大减少,使制冷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减小,提高装置单位容积、单位重量的生产能力。采用上述技术后,机组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便,还可根据需求,移动到各用冰点,提高用冰的灵活性。2、改进传统制冰工艺。将融冰、原料水预冷、冰块脱模、提冰有机融合在一起,用原料水的热量进行融冰,同时原料水得到预冷,有效节约能源。3、采用固定式冰桶,提出了冰桶内强化传热的概念。固定式冰桶是根据块冰冻结过程的传热机理采用的结构措施,使标准冰块的终冻时间大大减少,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能耗。4、采用厢外循环。载冷体循环系统包含制冷回路和融冰回路,设备结构紧凑,操作简单。5、设备相对集中,便于检修,同时动力电相对集中,提高安全性,易于实现装置的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图2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的系统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图5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设备厢、预冷池装在冰池的右侧组合方式实例。图6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设备厢、预冷池装在冰池的前侧组合方式实例。图7是本技术厢式制冰装置设备厢、预冷池装在冰池的前后侧组合方式实例。图中01底座,02设备厢,03预冷池,04冰池,05制冷机组,06载冷体循环泵,07管道,08载冷体切换阀,09管道,10管道,11预冷器,12管道,13管道,14冰池本体,15起冰机械,16固定式冰桶,17管道,18制冷剂管线(粗实线),19载冷体管线(双点划线),20制冷机组(双虚线框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有一个底座01,底座01上端安装有设备厢、预冷池装在冰池的左侧组合方式实例,它们分别为设备厢02、预冷池03和冰池04;所述的设备厢02从下而上安装有公知的制冷机组05,以及并排安装的载冷体循环泵06,连着管07、载冷体切换阀08、管09、管10,管13连接通入冰池;所述的预冷池03置于设备厢02之上,内置预冷器11,与管10相连,通过管12连接通入冰池04与管13相通;所述的冰池04包括冰池本体14及安装在上端的起冰机械15,在冰池04内安装有固定式冰桶16(另案申报专利),冰池04由管17连接着设备厢02中的载冷体循环泵06。本实施例工艺过程为注水、制冰、融冰、提冰四个工序制冰时,在固定式冰桶中注入自来水,启动载冷体循环系统,将载冷体切换阀扳向制冷位,启动制冷机组,开始制冰;制冰过程中载冷体将冰桶中的热量传递给制冷系统,再由制冷系统将热量带走,实现制冰;冰块终冻后,制冷机组停机,将载冷体切换阀扳向融冰位,载冷体吸收原料水的热量,预冷原料水,升温后的载冷体进入冰池开始融冰操作,融冰结束后,向固定式冰桶中注入预冷后的原料水,同时启动起冰机械将块冰提出后,继续注入原料水,再次开始制冰操作。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厢式制冰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依据实施例1机组化的设计,就可以安装在火车、汽车等车辆的车厢上,只要连接水源和电源就可以实施制冰了。图3为安装在火车车厢的实例。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其特征是有一个底座,底座上端安装有设备厢、预冷池和冰池三个的组件,三个组件通过管道连接而成;设备厢内安装有由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回热器、节流阀组成的制冷机组及相连管路,并排安装着载冷体循环泵,载冷体切换阀安装在载冷体循环泵出水管上,出水管经制冷机组中的蒸发器的管程,通入冰池;预冷池置于设备厢之上,内置预冷器,与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端相连,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通道由管道连接通入预冷池中的预冷器,再由管道连接通入冰池;冰池本体上端安装有起冰机械,冰池内安装有固定式冰桶。2.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厢形制冰装置,其特征是:有一个底座,底座上端安装有设备厢、预冷池和冰池三个的组件,三个组件通过管道连接而成;设备厢内安装有由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回热器、节流阀组成的制冷机组及相连管路,并排安装着载冷体循环泵,载冷体切换阀安装在载冷体循环泵出水管上,出水管经制冷机组中的蒸发器的管程,通入冰池;预冷池置于设备厢之上,内置预冷器,与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端相连,载冷体切换阀的另一通道由管道连接通入预冷池中的预冷器,再由管道连接通入冰池;冰池本体上端安装有起冰机械,冰池内安装有固定式冰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松黄捷
申请(专利权)人:孙松黄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2月12日 03:52
    词目:形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