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245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其正锁锁面上开设有供拉手活动伸出的拉手槽和供开关滑块滑动的开关槽,其第一弹出部和第二弹出部分别设置在拨叉首尾两端的位置,在使用时,第一弹出部和第二弹出部的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均与拉手相连接,第一弹出部的第一底座通过第一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一活动座通过第一导向钉在导向槽内滑动位移,第二弹出部的第二底座通过第二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二活动座通过第二导向钉在导向槽内滑动位移,由此使与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相连接的拉手在正锁锁面上的拉手槽活动伸出,实现拉手的功能,这样能使推拉门窗的外观一体化,简洁,且安装空间占用少。

A kind of hidden handle integrated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
本技术涉及门窗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中,人们广泛使用的门窗主要包括推拉门窗。推拉门窗构造简单,推拉开启灵活,外形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开启时不占用室内空间,是目前国内很普遍的一种门窗类型。但是现在的推拉门窗锁具存在着以下缺点:1、推拉门窗的结构框体上要安装拉手,才能方便用户推拉开启或关闭,这造成推拉门窗的整体外观不够简洁,且整体性不足,2、传统锁具在推拉门窗的结构框体上安装时需要占据较大的安装空间,3、传统锁具在推拉门窗的结构框体上安装时较为复杂麻烦,导致安装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门窗整体外观不够简洁,锁具安装占空间及安装复杂麻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包括拉手、开关滑块、拨叉、第一弹出部、第二弹出部、正锁锁面和假锁锁面,所述正锁锁面上开设有供拉手活动伸出的拉手槽和供开关滑块滑动的开关槽,所述拉手和开关滑块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拉手槽和开关槽内,所述正锁锁面下方两侧分别延伸出固定板,两侧所述固定板相远离正锁锁面的一端相对称地向内弯折,由此形成为导滑部;所述拨叉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凹陷形成有滑槽,所述拨叉的滑槽与正锁锁面的导滑部相滑动配合,使拨叉在两侧的固定板之间滑动;所述第一弹出部和第二弹出部分别设置在拨叉首尾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弹出部设置在拨叉和开关滑块之间,所述第二弹出部设置在拨叉相背向第一弹出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弹出部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底座朝向第一活动座的一面延伸有第一弹性体固定柱,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一活动座在对应第一弹性体固定柱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挡槽,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伸入第一阻挡槽内,所述第一活动座横向穿设有第一导向钉,所述第一活动座朝向开关滑块的一端与开关滑块相抵接,所述第一底座相远离第一弹性体固定柱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横向穿设有固定钉,两侧所述固定板在对应固定钉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钉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弹出部通过固定钉与两侧固定板的固定孔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弹出部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底座朝向第二活动座的一面延伸有第二弹性体固定柱,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二活动座在对应第二弹性体固定柱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阻挡槽,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伸入第二阻挡槽内,所述第二活动座横向穿设有第二导向钉,所述第二活动座朝向拨叉的一端与拨叉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相远离第二弹性体固定柱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两侧的固定板相配合的尾塞,所述第二弹出部通过尾塞与两侧的固定板相配合连接;两侧所述固定板上在对应第一导向钉和第二导向钉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角度与第一弹性体固定柱和第二弹性体固定柱的角度一致,所述第一导向钉和第二导向钉分别与相对应的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均与拉手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一活动座通过第一导向钉在导向槽内滑动位移,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二活动座通过第二导向钉在导向槽内滑动位移,由此使与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相连接的拉手在正锁锁面上的拉手槽活动伸出。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座上横向设置有橡胶体,由此形成为第一防摆胶,所述第一防摆胶的宽度小于正锁锁面两侧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活动座朝向正锁锁面背面的一面上嵌设有橡胶体,由此形成为第一防撞胶,所述第一防撞胶凸起于第一活动座朝向正锁锁面背面的一面。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座上横向设置有橡胶体,由此形成为第二防摆胶,所述第二防摆胶的宽度小于正锁锁面两侧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活动座朝向正锁锁面背面的一面上嵌设有橡胶体,由此形成为第二防撞胶,所述第二防撞胶凸起于第二活动座朝向正锁锁面背面的一面。优选的,所述拉手相朝向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的一面在对应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的位置凹陷设置有可容纳第一阻挡槽和第二阻挡槽的阻挡槽容纳腔,所述拉手相朝向拨叉的一面在对应拨叉的位置凹陷设置有可容纳拨叉的拨叉容纳腔。优选的,所述开关滑块相远离第一弹出部的一端与第一型材卡件相抵接,所述第一型材卡件朝向开关滑块的一端延伸有第三弹性体固定柱,所述第三弹性体固定柱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三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与开关滑块相抵接,通过第三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开关滑块在开关槽内滑动位移。优选的,所述假锁锁面朝向第二弹出部其第二活动座的一面与第二活动座连接。优选的,所述假锁锁面下端安装有第二型材卡件。优选的,所述假锁锁面在对应拨叉的位置凹陷形成可供拨叉滑动的避空区域。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截面形状呈L型。优选的,所述正锁锁面通过一体化挤压制造。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扭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锁闭状态时:第一活动座与开关滑块相抵接,由此开关滑块卡着第一活动座,令第一活动座无法滑动位移,使与第一活动座连接的拉手无法伸出,因此拉手位于拉手槽内,由此可以隐藏拉手,使推拉门窗的整体外观简洁,整体性更高,锁闭状态下,拨叉与设置在墙体上的锁点呈锁止状态,用户无法开启门窗,实现门窗的锁闭。开启状态时:滑动开开关滑块,使第一活动座与开关滑块相分离,由此第一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一活动座滑动位移,第二弹性体固定柱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二活动座滑动位移,由此使拉手在正锁锁面上的拉手槽活动伸出,伸出的拉手可实现门窗拉手的功能,使用户开关门窗更方便,开启状态下,拉手伸出,由此带动第一活动座与第二活动座滑动位移,这时,第二活动座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拨叉位移,使拨叉与锁点呈开启状态,因此不阻碍用户开启门窗,实现门窗的开启。本技术锁具能实现拉手与锁具的结合,使锁具具有拉手的功能,锁具在锁闭状态下能使门窗的整体外观简洁,整体性更高,且本技术锁具的结构紧凑,能节省安装时所需的空间,更由于本技术锁具结构简单,所以安装省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弹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弹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关滑块与第一型材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启状态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启状态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闭状态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闭状态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拉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正锁锁面的侧视示意图。附图中:拉手1、开关滑块2、拨叉3、正锁锁面4、假锁锁面5、第一底座6、第一活动座7、第二底座8、第二活动座9、阻挡槽容纳腔10、拨叉容纳腔11、第一型材卡件20、滑槽30、拉手槽40、开关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包括拉手(1)、开关滑块(2)、拨叉(3)、第一弹出部、第二弹出部、正锁锁面(4)和假锁锁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锁锁面(4)上开设有供拉手(1)活动伸出的拉手槽(40)和供开关滑块(2)滑动的开关槽(41),所述拉手(1)和开关滑块(2)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拉手槽(40)和开关槽(41)内,所述正锁锁面(4)下方两侧分别延伸出固定板(42),两侧所述固定板(42)相远离正锁锁面(4)的一端相对称地向内弯折,由此形成为导滑部(420);/n所述拨叉(3)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凹陷形成有滑槽(30),所述拨叉(3)的滑槽(30)与正锁锁面(4)的导滑部(420)相滑动配合,使拨叉(3)在两侧的固定板(42)之间滑动;/n所述第一弹出部和第二弹出部分别设置在拨叉(3)首尾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弹出部设置在拨叉(3)和开关滑块(2)之间,所述第二弹出部设置在拨叉(3)相背向第一弹出部的一端;/n所述第一弹出部包括第一底座(6)和第一活动座(7),所述第一底座(6)朝向第一活动座(7)的一面延伸有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一活动座(7)在对应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挡槽(70),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伸入第一阻挡槽(70)内,所述第一活动座(7)横向穿设有第一导向钉(71),所述第一活动座(7)朝向开关滑块(2)的一端与开关滑块(2)相抵接,所述第一底座(6)相远离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横向穿设有固定钉(61),两侧所述固定板(42)在对应固定钉(61)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钉(61)相配合的固定孔(421),所述第一弹出部通过固定钉(61)与两侧固定板(42)的固定孔(421)相配合连接;/n所述第二弹出部包括第二底座(8)和第二活动座(9),所述第二底座(8)朝向第二活动座(9)的一面延伸有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二活动座(9)在对应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阻挡槽(90),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伸入第二阻挡槽(90)内,所述第二活动座(9)横向穿设有第二导向钉(91),所述第二活动座(9)朝向拨叉(3)的一端与拨叉(3)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8)相远离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两侧的固定板(42)相配合的尾塞(81),所述第二弹出部通过尾塞(81)与两侧的固定板(42)相配合连接;/n两侧所述固定板(42)上在对应第一导向钉(71)和第二导向钉(9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导向槽(422),且导向槽(422)的角度与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和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角度一致,所述第一导向钉(71)和第二导向钉(91)分别与相对应的导向槽(422)滑动配合;/n所述第一阻挡槽(70)和第二阻挡槽(90)均与拉手(1)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6)通过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一活动座(7)通过第一导向钉(71)在导向槽(422)内滑动位移,所述第二底座(8)通过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二活动座(9)通过第二导向钉(91)在导向槽(422)内滑动位移,由此使与第一阻挡槽(70)和第二阻挡槽(90)相连接的拉手(1)在正锁锁面(4)上的拉手槽(40)活动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包括拉手(1)、开关滑块(2)、拨叉(3)、第一弹出部、第二弹出部、正锁锁面(4)和假锁锁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锁锁面(4)上开设有供拉手(1)活动伸出的拉手槽(40)和供开关滑块(2)滑动的开关槽(41),所述拉手(1)和开关滑块(2)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拉手槽(40)和开关槽(41)内,所述正锁锁面(4)下方两侧分别延伸出固定板(42),两侧所述固定板(42)相远离正锁锁面(4)的一端相对称地向内弯折,由此形成为导滑部(420);
所述拨叉(3)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凹陷形成有滑槽(30),所述拨叉(3)的滑槽(30)与正锁锁面(4)的导滑部(420)相滑动配合,使拨叉(3)在两侧的固定板(42)之间滑动;
所述第一弹出部和第二弹出部分别设置在拨叉(3)首尾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弹出部设置在拨叉(3)和开关滑块(2)之间,所述第二弹出部设置在拨叉(3)相背向第一弹出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弹出部包括第一底座(6)和第一活动座(7),所述第一底座(6)朝向第一活动座(7)的一面延伸有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一活动座(7)在对应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挡槽(70),所述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伸入第一阻挡槽(70)内,所述第一活动座(7)横向穿设有第一导向钉(71),所述第一活动座(7)朝向开关滑块(2)的一端与开关滑块(2)相抵接,所述第一底座(6)相远离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横向穿设有固定钉(61),两侧所述固定板(42)在对应固定钉(61)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钉(61)相配合的固定孔(421),所述第一弹出部通过固定钉(61)与两侧固定板(42)的固定孔(421)相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弹出部包括第二底座(8)和第二活动座(9),所述第二底座(8)朝向第二活动座(9)的一面延伸有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上套设有弹性体,所述第二活动座(9)在对应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阻挡槽(90),所述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伸入第二阻挡槽(90)内,所述第二活动座(9)横向穿设有第二导向钉(91),所述第二活动座(9)朝向拨叉(3)的一端与拨叉(3)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8)相远离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两侧的固定板(42)相配合的尾塞(81),所述第二弹出部通过尾塞(81)与两侧的固定板(42)相配合连接;
两侧所述固定板(42)上在对应第一导向钉(71)和第二导向钉(9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导向槽(422),且导向槽(422)的角度与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和第二弹性体固定柱(80)的角度一致,所述第一导向钉(71)和第二导向钉(91)分别与相对应的导向槽(422)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阻挡槽(70)和第二阻挡槽(90)均与拉手(1)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6)通过第一弹性体固定柱(60)上的弹性体施加弹力使第一活动座(7)通过第一导向钉(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健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宏进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