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89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钢结构、外墙、内墙和楼板,钢结构包括外墙工字钢梁、内墙工字钢梁、以及工字钢柱,外墙工字钢梁和内墙工字钢梁都是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工字钢柱之间,外墙和/或内墙都是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内墙工字钢梁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工字钢柱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弹性层,外墙/内墙的两个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当钢结构发生变形时,可以有效防止外墙和内墙出现裂缝,省去了拆卸模板的过程,外墙、内墙及楼板能够一次成型,施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A kind of building structure based on composite wall of ste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
,涉及到叠合墙的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工艺是,先将钢结构搭建好,然后在钢结构外边安装墙板,或者是将钢结构包裹在里边直接浇筑成墙体。由于钢结构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伸缩变形,而且变形量较大,所以采用现有方式外墙和内墙都存在非常普遍的裂缝问题,同时外墙、内墙与楼板不能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时比较繁琐,装模拆模等工作也较为繁琐。另外防火功能、保温功能需要设置相关层,施工情况就更复杂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可以防止外墙、内墙出现裂缝,外墙、内墙与楼板可以一次浇筑成型,而且省去了拆卸模板的过程,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包括钢结构、外墙、内墙和楼板,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与楼板之间的外墙工字钢梁、设置在内墙与楼板之间的内墙工字钢梁、以及设置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工字钢柱,外墙工字钢梁和内墙工字钢梁都是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工字钢柱之间,关键在于:所述的外墙和/或内墙都是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内墙工字钢梁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工字钢柱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弹性层,外墙/内墙的两个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的外墙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水泥板、第一弹性层、以及内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位于第一弹性层与内水泥板之间,在外墙工字钢梁的腹板与第一弹性层之间、外墙工字钢梁的腹板与内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与内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外混凝土浇筑层,楼板的外端穿过内水泥板延伸到外墙工字钢梁上方。所述的内墙包括位于内墙工字钢梁两侧的内墙水泥板、设置在内墙工字钢梁与内墙水泥板之间的上弹性层、以及设置在内墙水泥板内壁上且位于内墙工字钢梁和上弹性层下方的下弹性层,两侧的下弹性层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浇筑层,下混凝土浇筑层位于工字钢柱内侧,楼板位于内墙水泥板上方。所述的外墙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水泥板、第一弹性层、以及内水泥板,内墙包括位于内墙工字钢梁两侧的内墙水泥板、设置在内墙工字钢梁与内墙水泥板之间的上弹性层、以及设置在内墙水泥板内壁上且位于内墙工字钢梁和上弹性层下方的下弹性层,两侧的下弹性层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浇筑层,下混凝土浇筑层位于工字钢柱内侧,工字钢柱位于两个内墙水泥板之间且位于内墙的端部,内墙水泥板的外端穿过内水泥板与第一弹性层接触,内水泥板与第一弹性层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外混凝土浇筑层,工字钢柱同时与第一弹性层、上弹性层、下弹性层接触。位于外墙工字钢梁内侧的水泥板和位于内墙工字钢梁两侧的水泥板都是包括竖板及水平板,楼板是位于水平板上方的内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的第一弹性层和下弹性层是保温层,上弹性层是防火层。在外墙工字钢梁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一组外墙锚固筋,外墙锚固筋的下端延伸到位于其下方的外混凝土浇筑层内部。在内墙工字钢梁底部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夹紧固定在上弹性层与下弹性层之间,所有的内墙锚固筋都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在外水泥板内壁上固定有网架或连接杆,网架或连接杆的内端穿过第一弹性层延伸到外混凝土浇筑层内部,使外水泥板与外混凝土浇筑层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墙工字钢梁、内墙工字钢梁、工字钢柱直接与弹性层接触,外墙工字钢梁、内墙工字钢梁、工字钢柱发生变形时,弹性层可以有效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外墙、内墙出现裂缝。本技术直接将水泥板作为模板使用,省去了拆卸模板的过程,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本技术的施工工艺可以使外混凝土浇筑层、下混凝土浇筑层和楼板一次浇筑完成,从而使外墙、内墙及楼板能够一次成型,施工更加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外墙、内墙与楼板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墙与内墙连接结构的俯视图。附图中,1代表楼板,2代表外墙工字钢梁,3代表外水泥板,4代表第一弹性层,5代表内水泥板,6代表第二弹性层,7代表外混凝土浇筑层,8代表外墙锚固筋,9代表承插板,10代表网架,11代表内墙工字钢梁,12代表内墙水泥板,13代表上弹性层,13-1代表外弹性层,13-2代表内弹性层,14代表下弹性层,15代表下混凝土浇筑层,16代表定位板,17代表内墙锚固筋,18代表工字钢柱,19代表水平锚固筋,20代表连接板,21代表弹性防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包括钢结构、竖直设置的外墙、在外墙内侧竖直设置的内墙和在内墙上方水平设置的楼板1,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与楼板1之间的外墙工字钢梁2、设置在内墙与楼板1之间的内墙工字钢梁11、以及设置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工字钢柱18,外墙工字钢梁2和内墙工字钢梁11都是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工字钢柱18之间,所述的外墙和/或内墙都是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2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内墙工字钢梁11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工字钢柱18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弹性层,外墙/内墙的两个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外墙工字钢梁2内侧的水泥板和位于内墙工字钢梁11两侧的水泥板都是包括竖板及水平板,楼板1是位于水平板上方的内混凝土浇筑层。即内水泥板5和内墙水泥板12都是包括竖板及水平板,使得外墙、内墙与楼板可以一次浇筑成型,施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实施例1、建筑结构只有外墙工字钢梁2与外墙之间是借助弹性层连接的,具体结构如下所示:外墙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水泥板3、第一弹性层4、以及内水泥板5,外墙工字钢梁2位于第一弹性层4与内水泥板5之间,在外墙工字钢梁2的腹板与第一弹性层4之间、外墙工字钢梁2的腹板与内水泥板5之间都设置有第二弹性层6,第一弹性层4与内水泥板5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外混凝土浇筑层7,楼板1的外端穿过内水泥板5延伸到外墙工字钢梁2上方。当外墙工字钢梁2发生变形时,第一弹性层4和第二弹性层6可以有效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外墙出现裂缝。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建筑结构只有内墙工字钢梁11与内墙之间是借助弹性层连接的,具体结构如下所示:内墙包括位于内墙工字钢梁11两侧的内墙水泥板12、设置在内墙工字钢梁11与内墙水泥板12之间的上弹性层13、以及设置在内墙水泥板12内壁上且位于内墙工字钢梁11和上弹性层13下方的下弹性层14,两侧的下弹性层14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浇筑层15,下混凝土浇筑层15位于工字钢柱18内侧,楼板1位于内墙水泥板12上方。当内墙工字钢梁11发生变形时,上弹性层13和下弹性层14可以有效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内墙出现裂缝。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建筑结构只有工字钢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包括钢结构、外墙、内墙和楼板(1),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与楼板(1)之间的外墙工字钢梁(2)、设置在内墙与楼板(1)之间的内墙工字钢梁(11)、以及设置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工字钢柱(18),外墙工字钢梁(2)和内墙工字钢梁(11)都是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工字钢柱(18)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和/或内墙都是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2)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内墙工字钢梁(11)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工字钢柱(18)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弹性层,外墙/内墙的两个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包括钢结构、外墙、内墙和楼板(1),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与楼板(1)之间的外墙工字钢梁(2)、设置在内墙与楼板(1)之间的内墙工字钢梁(11)、以及设置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工字钢柱(18),外墙工字钢梁(2)和内墙工字钢梁(11)都是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工字钢柱(18)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和/或内墙都是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水泥板,外墙工字钢梁(2)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内墙工字钢梁(11)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和/或工字钢柱(18)与位于其外侧的水泥板之间都设置有弹性层,外墙/内墙的两个水泥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水泥板(3)、第一弹性层(4)、以及内水泥板(5),外墙工字钢梁(2)位于第一弹性层(4)与内水泥板(5)之间,在外墙工字钢梁(2)的腹板与第一弹性层(4)之间、外墙工字钢梁(2)的腹板与内水泥板(5)之间都设置有第二弹性层(6),第一弹性层(4)与内水泥板(5)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外混凝土浇筑层(7),楼板(1)的外端穿过内水泥板(5)延伸到外墙工字钢梁(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墙包括位于内墙工字钢梁(11)两侧的内墙水泥板(12)、设置在内墙工字钢梁(11)与内墙水泥板(12)之间的上弹性层(13)、以及设置在内墙水泥板(12)内壁上且位于内墙工字钢梁(11)和上弹性层(13)下方的下弹性层(14),两侧的下弹性层(14)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浇筑层(15),下混凝土浇筑层(15)位于工字钢柱(18)内侧,楼板(1)位于内墙水泥板(12)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水泥板(3)、第一弹性层(4)、以及内水泥板(5),内墙包括位于内墙工字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晶达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