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8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一种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以及平行设置于二者间的若干耗能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点,铰接点与建筑物的安装平面连接,用于供耗能板与安装平面相对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因为建筑体的移位等会发生建筑物平面的转变,因此会使得耗能板存在建筑物平面外的剪切趋势,本实施例中通过铰接点的设置可实现耗能板的转动,从而将缓冲方向与转变后新的建筑物平面统一,从而保证整个金属阻尼器的缓冲效果,避免在其在进行能量吸收和消耗前,因屈服失效而失去对建筑物的保护意义。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还请求保护一种金属阻尼器安装结构。

A metal damper and its instal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金属阻尼器是一种耗能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制作方便且造价低廉、易于更换的耗能减震装置,它既可以配合隔震支座和隔震系统,作为其中的耗能单元或限位装置,又可以单独用于建筑建构中作为耗能装置,提供附加阻尼和刚度,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结构抗震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风、雪、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但由于自然灾害作用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又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地震来临,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金属阻尼器的研发和应用,等于给建筑或桥梁装上了“安全气囊”,在地震来临时,阻尼器最大限度吸收和消耗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能量,大大缓解了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和破坏。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安装板01、第二安装板02和位于二者间平行并列设置的若干抗剪切板03,其中,第一安装板01和第二安装板02与建筑物固定安装,如图2所示,通过抗剪切板03的面内弯曲变形实现塑性耗能,从而达到缓冲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对自然灾害和建筑物振动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上述结构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在其缓冲作用实现前而失效,具体的失效原因如下:因为抗剪切板03仅在指定平面内通过弯曲变形实现耗能,而建筑物的震动存在不规律性,当抗剪切板03因上述原因发生平面外的弯曲而提前实现屈服时,则会失去对建筑物的安全保护作用。鉴于上述需求,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保证整个金属阻尼器的缓冲效果,避免在其在进行能量吸收和消耗前,因内部结构的破损而失去对建筑物的保护意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以及平行设置于二者间的若干耗能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点,所述铰接点与建筑物的安装平面连接,用于供所述耗能板与所述安装平面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铰接点的转动面仅设置有一个时,所述转动面为部分球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部分球面结构位于球体上,所述球体通过安装柱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部分球面结构位于关节轴承上,所述关节轴承安装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上的耳板上,所述关节轴承内设置转轴,且转轴的两端通过位于所述安装平面上的安装结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铰接点的转动面为轴线相互成角度设置的至少两圆柱面。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面为转轴与耳板的交界面,且转轴的两端通过安装结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铰接点的转动面设置两个及以上时,所述转动面为部分球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为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上的球铰安装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因为建筑体的移位等会发生建筑物平面的转变,因此会使得耗能板存在建筑物平面外的剪切趋势,本实施例中通过铰接点的设置可实现耗能板的转动,从而将缓冲方向与转变后新的建筑物平面统一,从而保证整个金属阻尼器的缓冲效果,避免在其在进行能量吸收和消耗前,因屈服失效而失去对建筑物的保护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和图2分别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金属阻尼器的安装和工作形式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一种铰接点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为实施例一中另一种铰接点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中铰接点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铰接点形式的组合示意图;图8为金属阻尼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安装板01、第二安装板02、抗剪切板03;连接板1、第二安装板2、耗能板3、球体4、安装柱体5、关节轴承6、耳板7、安装结构8、球铰安装座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实施例一一种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以及平行设置于二者间的若干耗能板3;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点,铰接点与建筑物的安装平面连接,用于供耗能板3与安装平面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置有两个铰接点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设置数量为1或者两个以上时,也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因为建筑体的移位等会发生建筑物平面的转变,因此会使得耗能板3存在建筑物平面外的剪切趋势,本实施例中通过铰接点的设置可实现耗能板3的转动,从而将缓冲方向与转变后新的建筑物平面统一,从而保证整个金属阻尼器的缓冲效果,避免在其在进行能量吸收和消耗前,因屈服失效而失去对建筑物的保护意义。本实施例中金属阻尼器,铰接点的转动面仅设置有一个时,转动面为部分球面结构,而部分球面结构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例如,如图3所示,部分球面结构位于球体4上,球体4通过安装柱体5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连接。此种方式下,需保证球体4的安装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包覆的曲面,通过曲面与球体4表面间的相对转动实现耗能板3与安装平面相对转动,此种方式使得耗能板3转动的范围较大,通过转动可有效保持缓冲平面与建筑物平面的统一。再例如,如图4和5所示,部分球面结构位于关节轴承6上,关节轴承6安装在位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上的耳板7上,关节轴承6内设置转轴,且转轴的两端通过位于安装平面上的安装结构8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以及平行设置于二者间的若干耗能板(3);/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点,所述铰接点与建筑物的安装平面连接,用于供所述耗能板(3)与所述安装平面相对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以及平行设置于二者间的若干耗能板(3);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点,所述铰接点与建筑物的安装平面连接,用于供所述耗能板(3)与所述安装平面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点的转动面仅设置有一个时,所述转动面为部分球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球面结构位于球体(4)上,所述球体(4)通过安装柱体(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安装板(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球面结构位于关节轴承(6)上,所述关节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纪宏恩李磊陈嫄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