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及其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3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吹风及其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涉及头发干燥装置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开关;电路板位于外壳和隔热阻燃罩之间,电路板安装在外壳上,电路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隔热阻燃罩靠近入风口的位置处设有贯穿通孔,传感器延伸并穿出通孔检测入风口的温度。因为传感器穿过内部的一层隔热阻燃罩,延伸至外壳的出风口位置处,检测与人体头发接触最为接近的位置的温度,确保测温的准确度;利用隔热阻燃罩,对电路板主主体部分进行隔热,互不影响,避免电路板及导电线受温度影响。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hair dryer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吹风及其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头发干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吹风及其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吹风机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合而成的。常用的电吹风包括有加热元件和吹风装置,机内冷风变热风,持续吹出的热风可以将湿头发吹干,原理是利用风的作用将水吹干,电吹风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可以调节风力大小以及热量大小,但是在某一恒定功率的情况下持续吹风,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导致头发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头发被烧焦的情况发生,而且长期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电吹风本身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而且现有的电吹风加热往往是电热丝加热,加热效率不高,现有的电吹风风扇上的马达往往位于进风口处,这会阻碍电吹风的进风。目前,公开号为CN2060794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温控电吹风,包括壳体,壳体右侧设有出风口,壳体左侧设有进风口;壳体中间设有一横杆,横杆上套接有加热管,加热管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加热管内设有通气道;加热管右方设有风叶,风叶左右侧分别对准通气道和进风口;风叶由一电机通过一齿形带的传动带动转动,电机位于加热管的下方;出风口处设有用于采集横杆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调档旋钮、开关和电源线之间对应配合电性连接。但是由于温度传感器需要利用导电线连接,该种方案并不能有效的保护温度传感器以及导电线,结构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吹风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其具有温度测量精准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吹风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开关;电路板位于外壳和隔热阻燃罩之间,电路板安装在外壳上,电路板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在隔热阻燃罩靠近入风口的位置处设有贯穿通孔,传感器延伸并穿出通孔检测入风口的温度和/或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感器穿过内部的一层隔热阻燃罩,延伸至外壳的出风口位置处,检测与人体头发接触最为接近的位置的温度,确保测温的准确度;利用隔热阻燃罩,对电路板主主体部分进行隔热,互不影响,避免电路板及导电线受温度影响。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壳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电路板安装在第一壳体上,隔热阻燃罩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通孔设于第一罩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壳和隔热阻燃罩分体设置,便于安装和拆卸。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热阻燃罩采用PA与玻纤共混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高阻燃性和良好的隔热效果,耐热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采用卡扣连接,电路板利用螺纹柱及螺钉安装在第一壳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利用螺纹柱及螺钉的配合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进一步设置:所述传感器插接至电路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突出在电路板外表面,在安装的过程中,插接的传感器可最后安装,避免在其他部件安装的过程中损坏传感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吹风,其具有温度测量精准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吹风,带有如上述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电吹风检测与人体头发接触最为接近的位置的温度,确保测温的准确度。2、将传感器穿过内部的一层隔热阻燃罩,延伸至外壳的出风口位置处,利用隔热阻燃罩,对电路板主主体部分进行隔热,互不影响,避免电路板及导电线受温度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电吹风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吹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风能发生装置与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隔热阻燃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温度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2、入风口;3、出风口;4、第一安装腔体;5、第二安装腔体;6、第三安装腔体;7、风能发生装置;8、加热装置;81、支承板;82、支撑板;83、凹槽;9、盖板;91、电路板;92、温控开关;93、传感器;94、通孔;95、电源开关;96、风量档位开关;13、第一弧形肋板;14、第二弧形肋板;15、槽间隙;20、隔热阻燃罩;21、第一罩体;22、第二罩体;23、导流结构;231、导流口;232、导流片;233、空缺位;234、凸起;235、流道;236、分流片;24、格挡件;25、环形沟槽;26、第四安装腔体;51、微型电机;52、风叶;53、套环;54、减震套;55、环形槽;56、环形卡槽;57、穿线槽;58、弧形片;59、内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种电吹风,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采用采用卡扣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筒形的通道,外壳1位于通道的一端形成轴向的入风口2,并在该入风口2安装具有多个孔的盖板9,盖板9封闭入风口2,利用盖板9的孔供气流穿过。外壳1于另一端部设有径向穿设的出风口3,出风口3位于第一壳体11上且与通道连通。外壳1自入风口2到出风口3一侧依次设置为独立的第一安装腔体4、第二安装腔体5和第三安装腔体6,第一安装腔体4内安装驱动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腔室内安装风能发生装置7,第三安装腔室内安装对风能发生装置7产生的风流提供温度的加热装置8,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风能发生装置7、加热装置8通过导电线连接。第一安装腔体4的第一壳体11上设有多个螺纹柱,驱动控制装置利用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安装腔体4的螺纹柱上。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腔体5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均设有沿外壳1内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沿外壳1圆周排列,第一弧形肋板13位于第二安装腔体5轴向方向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肋板14位于前后侧的第一弧形肋板13之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第一弧形肋板13的内弧面在圆周方向构成同心圆,第二弧形肋板14的内弧面在圆周方向也构成同心圆,第二弧形肋板14所构成的同心圆的直径小于第一弧形肋板13所构成的同心圆。风能发生装置7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所形成的区域内。具体的,风能发生装置7包括微型电机51和由微型电机51驱动的风叶52,微型电机51的外部设有套环53,风叶52安装在微型电机51的主轴上,套环53安装在电机的外部并延伸至风叶52的外圈,风叶52的叶片外圈与套环53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3)的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20),第一壳体(11)的内部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91)、与电路板(91)电连接的温控开关(92);其特征在于:电路板(91)位于外壳(1)和隔热阻燃罩(20)之间,电路板(91)安装在外壳(1)上,电路板(91)上设有传感器(93),传感器(93)为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在隔热阻燃罩(20)靠近入风口(2)的位置处设有贯穿通孔(94),传感器(93)延伸并穿出通孔(94)检测入风口(2)的温度和/或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3)的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20),第一壳体(11)的内部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91)、与电路板(91)电连接的温控开关(92);其特征在于:电路板(91)位于外壳(1)和隔热阻燃罩(20)之间,电路板(91)安装在外壳(1)上,电路板(91)上设有传感器(93),传感器(93)为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在隔热阻燃罩(20)靠近入风口(2)的位置处设有贯穿通孔(94),传感器(93)延伸并穿出通孔(94)检测入风口(2)的温度和/或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的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电路板(91)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隔热阻燃罩(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