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四平专利>正文

一种防撞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4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公路防撞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撞柱,包括若干个软质套件和内衬,软质套件套设在内衬上,且内衬转动套设在公路护栏的支撑杆上,且支撑杆上套设有限位件,限位件抵靠在内衬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软质套件设置于公路护栏的支撑杆上,因而当汽车由于事故而撞到支撑杆时,不是硬碰硬而是碰到软质套件,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故减少了反作用力,因而减少使人受伤且车受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是转动设置,因而当车撞上时,软质套件受力而转动,从而带动车前移而避开了公路护栏,进而避免了人受伤且车受损的情况,并且车不会直接冲出公路护栏。

A kind of anti-collision p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柱
本技术属于公路防撞用安全设备
,特指一种防撞柱。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有所提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车。然而随着车的增多,发生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其中就有许多是车撞上公路护栏的事故,此类事故有可能是避开前方来车而撞上或者自己行驶有误而撞上,但是由于公路护栏以及支撑杆都是金属材质的,因而当车撞上,其冲击力大,对人和车都有反作用力,从而使人受伤且车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柱,通过将软质套件设置于公路护栏的支撑杆上,因而当汽车由于事故而撞到撑杆时,不是硬碰硬而是碰到软质套件,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反作用力,并且由于是转动设置,因而当车撞上时,软质套件受力而转动,从而带动车前移而避开了公路护栏,解决现有车撞上公路护栏时车损比较严重且人会受伤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撞柱,包括若干个软质套件和内衬,软质套件套设在内衬上,且内衬转动套设在公路护栏的支撑杆上,且支撑杆上套设有限位件,限位件抵靠在内衬底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优选地,所述内衬外设置有若干个凸条,所述软质套件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凸条卡接在凹槽内。优选地,内衬两端设置有凸边,所述凸条位于凸边之间,且所述软质套件内侧开设有放置槽,凸边卡接在放置槽内,且放置槽与凹槽相通。优选地,所述软质套件包括外套和内套,内套设置于外套内,且内套内充满空气;或者所述外套和内套一体成型,且软质套件内充满空气。优选地,所述软质套件为实体,且软质套件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衬穿设于安装孔内。优选地,包括一个软质套件,或者包括两个软质套件,或者包括三个软质套件。优选地,所述内衬可为一体式成型,或者内衬包括上管和下管,上管和下管相互抵靠连接。优选地,所述软质套件上下成型有平面,平面抵靠在限位件上。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软质套件设置于公路护栏的支撑杆上,因而当汽车由于事故而撞到支撑杆时,不是硬碰硬而是碰到软质套件,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故减少了反作用力,因而减少使人受伤且车受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是转动设置,因而当车撞上时,软质套件受力而转动,从而带动车前移而避开了公路护栏,进而避免了人受伤且车受损的情况。并且车不会直接冲出公路护栏,因而使得撞上设置在悬崖上的公路护栏的车不会掉落,且使得车不会直接冲出公路护栏从而撞到相邻马路的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一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一与支撑杆剖视的结构简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二的结构简图;图5是本技术结构三的结构简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四剖视的结构简图;图7是本技术结构一的软质套件的结构简图;图8是内衬的结构简图之一;图9是内衬的结构简图之二。图中:1-软质套件;2-内衬;3-支撑杆;4-限位件;5-凸条;6-凹槽;7-凸边;8-放置槽;9-外套;10-内套;11-安装孔;12-上管;13-下管;14-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一种防撞柱,包括若干个软质套件1和内衬2,其中软质套件1套设在内衬2上,而且内衬2转动套设在公路护栏的支撑杆3上。其中支撑杆3是公路护栏常用的支撑杆3,而且在本技术中提到支撑杆3时为了解释说明,使得技术方案更为清楚,同时支撑杆3不是本技术的必要特征。同时为了使软质套件1和内衬2设置在支撑杆3上的指定位置上,因而在支撑杆3上套设有限位件4,且限位件4抵靠在内衬2底部,通过限位件4限制软质套件1和内衬2向下移动。故本技术通过将软质套件1设置于公路护栏的支撑杆3上,因而当汽车由于事故而撞到支撑杆时,不是硬碰硬而是碰到软质套件3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故减少了反作用力,因而减少使人受伤且车受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是转动设置,因而当车撞上时,软质套件1受力而转动,从而带动车前移而避开了公路护栏,进而避免了人受伤且车受损的情况。并且车不会直接冲出公路护栏,因而使得撞上设置在悬崖上的公路护栏的车不会掉落,且使得车不会直接冲出公路护栏从而撞到相邻马路的车。并且软质套件1上下成型有平面14,且平面14抵靠在限位件4上。其中平面14相比较其他表面,平面14的接触面积最大,因而通过平面14抵靠在限位件4上,相比较其他弧面等,平面14抵靠限位的稳定性更好。同时结合图3、图7和图8,可知软质套件1内开设有安装孔11,内衬2穿设于安装孔11内,即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连接,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且便于安装和加工。而且还可知内衬2外设置有若干个凸条5,且软质套件1内侧开设有凹槽6通过凸条5卡接在凹槽6内从而实现内衬2和软质套件1之间的连接,且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防止内衬2从软质套件1内掉落,因为在内衬2两端设置有凸边7,从而形成两边宽中间窄的结构。而且软质套件1内侧开设有放置槽8,同时凸边7卡接在放置槽8内,从而具有限位的作用。其中凸条5位于凸边之间,且放置槽8与凹槽6相通,进而使两种连接方式之间没有间隔,从而使放置和卡接更为顺利。结合图8和9可知,内衬2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是内衬2可为一体式成型,通过软质套件1自身的弹性而套接在内衬2上。而另外一种是内衬2包括上管12和下管13,且上管12和下管13相互抵靠连接。因而可从两端分别放入软质套件1内部,因而使安装更为方便。同时结合图1、图4和图5,可知软质套件1的个数是可变的,可如图1只有一个,呈类似鼓的形状。或者如图4有两个,该软质套件1相对图1来说,扁平一点。亦或者如图5有三个,该软质套件1相对图4来说,更为扁平一点。而且软质套件1的个数越多,说明软质套件1上距离支撑杆3最远的的接触点会增多,因而防撞柱能到作用的范围更大一点。结合图3和图6,可知软质套件1可以是实体亦可以是空心的,当软质套件1为空心时,是要在内部充满空气,利用空气使得软质套件1的弹性更好。其中软质套件1为空心的时候,有两种结构,其一是软质套件1包括外套9和内套10,同时外套9和内套10一体成型,且软质套件1内充满空气,从而形成类似车轮的结构,利用空气使得软质套件1的弹性更好。而另外一种是内套10设置于外套9内,且内套10内充满空气,因而可利用空气使得软质套件1的弹性更好。同时内套10设置于外套9内,从而形成类似两层的轮胎结构,比如常见的游泳圈,通过两层的结构,可防止漏气,比如内部的内套10漏气了,还有一层外套9进行保护,因而该结构的防漏气功能相对一体成型而言好很多。并且该结构采用的是先将外套9分为两半,先将内套10设置于外套9内,然后在连接两半的外套9。即采用简单的结构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软质套件(1)和内衬(2),软质套件(1)套设在内衬(2)上,且内衬(2)转动套设在公路护栏的支撑杆(3)上,且支撑杆(3)上套设有限位件(4),限位件(4)抵靠在内衬(2)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软质套件(1)和内衬(2),软质套件(1)套设在内衬(2)上,且内衬(2)转动套设在公路护栏的支撑杆(3)上,且支撑杆(3)上套设有限位件(4),限位件(4)抵靠在内衬(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外设置有若干个凸条(5),所述软质套件(1)内侧开设有凹槽(6),所述凸条(5)卡接在凹槽(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两端设置有凸边(7),所述凸条(5)位于凸边(7)之间,且所述软质套件(1)内侧开设有放置槽(8),凸边(7)卡接在放置槽(8)内,且放置槽(8)与凹槽(6)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套件(1)包括外套(9)和内套(10),内套(1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四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