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3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高架桥的桥面上,所述声屏障包括挡板、基础柱、吸声透水板和屏体,其中,若干所述基础柱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之间,若干所述屏体依次拼接设置在所述基础柱和所述吸声透水板的顶端,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位于所述吸声透水板以及所述基础柱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遮挡桥面及防止雨水外流。该防雨帘声屏障既能屏蔽噪声又能防止形成雨帘。

Rainproof curtain sound barrier for Viaduct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
本技术涉及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高架两侧加装声屏障是防治高架噪声污染最为常用的技术措施。为满足声屏障防治噪声效果,设于轨道交通高架的声屏障屏体及其与桥梁挡板连接处采用密封结构以防止漏声。雨天时,由于风力吹动,造成声屏障侧面兜水并沿声屏障向下流出。按给排水设计规范,声屏障的汇水面积为水平投影面积、侧面面积的1/2之和。因声屏障屏体及其与桥梁挡板连接处为密封结构,大雨时大量雨水沿声屏障外流形成雨帘,影响高架桥下道路行车安全。轨道交通高架线需要采取技术措施解决因声屏障引起雨帘对桥下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该防雨帘声屏障既能屏蔽噪声又能防止形成雨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高架桥的桥面上,所述声屏障包括挡板、基础柱、吸声透水板和屏体,其中,若干所述基础柱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之间,若干所述屏体依次拼接设置在所述基础柱和所述吸声透水板的顶端,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位于所述吸声透水板以及所述基础柱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遮挡桥面及防止雨水外流。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基础柱和吸声透水板的顶端,在所述高架桥的横断面上所述屏体的下端与所述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收集沿所述屏体外侧流淌的雨水。r>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吸声透水板包括上部吸声透水板和侧面吸声透水板,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顶端与所述屏体的下端接触,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基础柱连接;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上段与所述挡板的上段之间,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连接,所述挡板、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和所述桥面之间依次连接并与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共同形成包围结构,所述包围结构的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具有消声作用并能够作为雨水的排放通道。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所述挡板、所述屏体和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相互连接处均接触密封。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为双面吸声结构。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基础柱的外侧,所述挡板和所述基础柱为一体结构,所述挡板在放置所述基础柱的位置处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基础柱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挡板的顶端比所述基础柱的顶端以及所述吸声透水板的上表面高40-60mm。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若干所述屏体依次通过立柱拼接,所述立柱通过底座与所述基础柱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立柱为H型钢。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5mm。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声屏障中,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通过槽型钢与所述基础柱连接;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通过角钢与所述基础柱连接。分析可知,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该声屏障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屏体与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屏体外侧雨水由间隙流入挡板内侧,起到收集雨水作用。2、挡板、上部吸声透水板、侧面吸声透水板、桥面和基础柱组合构成封闭空腔结构实现空腔共振吸声,具有消声作用又提供了雨水排放通道。3、上部吸声透水板和侧面吸声透水板均具有透水性,由屏体流下的雨水依次透过上部吸声透水板和侧面吸声透水板流入桥内侧,防止声屏障形成雨帘进而对桥下产生不利的影响。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位置处竖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位置处竖向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声透水板;2上部吸声透水板:3侧面吸声透水板;4空腔;5屏体;6底座;7立柱;8基础柱;9挡板;10间隙;11桥面;12角钢;13槽型钢;14密封结构;1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声屏障设置在高架桥的桥面11上,声屏障包括挡板9、基础柱8、吸声透水板1和屏体5,其中,若干基础柱8设置在桥面11一侧的端部,吸声透水板1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基础柱8之间,若干屏体5依次拼接设置在基础柱8和吸声透水板1的顶端,挡板9设置在桥面11上并位于吸声透水板1以及基础柱8的外侧(本申请的外侧是相对于高架桥的桥面的,桥面是内侧,桥面的边缘或者外部是外侧),挡板9用于遮挡桥面及防止雨水外流。挡板9或称桥梁挡板。进一步地,挡板9设于基础柱8的外侧,挡板9和基础柱8为一体混凝土结构,挡板9和基础柱8为混凝土预制或现浇形成。如图2所示,挡板9的顶端高于基础柱8和吸声透水板1的顶端,即挡板9的顶端高于屏体5的下端,在高架桥的横断面上屏体5的下端与挡板9之间具有间隙10,间隙10用于收集沿屏体5外侧流淌的雨水。为了有效的收集雨水,间隙10可设定为50mm-140mm,优选为100mm。进一步地,挡板9的顶端比基础柱8的顶端以及吸声透水板1(上部吸声透水板2和侧面吸声透水板3)的上表面高40-60mm(优选为50mm),使底座6安装后低于挡板9的顶端。如此设置能够引导来自屏体5的雨水通过屏体5与挡板9之间的间隙10流入高架桥的桥内,防止雨水外流。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挡板9在放置基础柱8的位置处设置凹槽,挡板9的内侧设置凹槽15,凹槽15用于容纳基础柱8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高架桥的桥面上,所述声屏障包括挡板、基础柱、吸声透水板和屏体,其中,/n若干所述基础柱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之间,若干所述屏体依次拼接设置在所述基础柱和所述吸声透水板的顶端,/n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位于所述吸声透水板以及所述基础柱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遮挡桥面及防止雨水外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防雨帘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高架桥的桥面上,所述声屏障包括挡板、基础柱、吸声透水板和屏体,其中,
若干所述基础柱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之间,若干所述屏体依次拼接设置在所述基础柱和所述吸声透水板的顶端,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位于所述吸声透水板以及所述基础柱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遮挡桥面及防止雨水外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基础柱和吸声透水板的顶端,在所述高架桥的横断面上所述屏体的下端与所述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收集沿所述屏体外侧流淌的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透水板包括上部吸声透水板和侧面吸声透水板,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桥面上,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顶端与所述屏体的下端接触,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基础柱连接;
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设置在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的上段与所述挡板的上段之间,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连接,所述挡板、所述上部吸声透水板、所述侧面吸声透水板和所述桥面之间依次连接并与两个相邻的所述基础柱共同形成包围结构,所述包围结构的内部为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林良栋罗辉刘雨龙史海欧罗燕萍熊安书郑聪郝娜程浩何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