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设施
,具体为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小震动引起桥梁结构的破坏,对于桥梁结构比较容易实现和有效的减震方法主要是采用减震支座、板式橡胶支座以及减震阻尼器等等,板式橡胶支座是采用高阻尼橡胶材料与钢板结合进行减震的。现有技术中,一般板式橡胶支座上的橡胶块是暴露在外面的,虽然该橡胶块具有一定的抗老化性能,但是外界的环境多变,暴露在外面的橡胶块老化速度容易加快,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具备可以保护橡胶块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板式橡胶支座上的橡胶块暴露在外面容易加快橡胶块老化速度的问题。为实现可以保护橡胶块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橡胶块和下支座,所述橡胶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橡胶块位于两个固定环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均与伸缩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橡胶块位于伸缩管的内部,所述伸缩管侧表面对应两个固定环的位置处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金属环,两个所述金属环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在伸缩管的侧表面。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金属环内壁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压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侧表面对应金属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伸缩管顶部的侧表面和底部的侧表面通过两个压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形凹槽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压环内壁的侧面为曲面,且压环的形状与环形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固定轴、固定块、螺杆和螺帽,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固定连接在同一金属环的侧表面,且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二连接座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位于金属环的背面,所述固定块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座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左侧与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且螺杆的表面与第一连接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杆的表面与螺帽的内壁螺纹连接,且螺帽的右侧与第一连接座的左侧活动连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环均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桥梁减震装置,通过设置伸缩管、金属环、固定机构、压环和环形凹槽,通过在橡胶块周围的一圈用伸缩管包裹住,伸缩管由于可以伸缩,不会影响橡胶块的形变,从而不会影响减震效果,通过固定机构将金属环固定在伸缩管顶部边缘处和底部边缘处固定住,外界的雨水、易腐蚀液体以及灰尘便难以进入伸缩管的内部,从而对橡胶块进行保护,达到了保护橡胶快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板式橡胶支座上的橡胶块暴露在外面容易加快橡胶块老化速度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环位置处俯视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上支座;2-橡胶块;3-下支座;4-固定环;5-伸缩管;6-金属环;7-固定机构;701-第一连接座;702-第二连接座;703-固定轴;704-固定块;705-螺杆;706-螺帽;8-压环;9-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5,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1、橡胶块2和下支座3,橡胶块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支座1的下表面和下支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支座1的下表面和下支座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4,且橡胶块2位于两个固定环4的内部,两个固定环4的侧表面均与伸缩管5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橡胶块2位于伸缩管5的内部,伸缩管5侧表面对应两个固定环4的位置处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金属环6,两个金属环6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机构7固定连接在伸缩管5的侧表面。具体的,两个金属环6内壁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压环8,两个固定环4侧表面对应金属环6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环形凹槽9,伸缩管5顶部的侧表面和底部的侧表面通过两个压环8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形凹槽9的内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环形凹槽9与压环8配合将伸缩管5压在环形凹槽9内,外界的雨水、易腐蚀液体以及灰尘便难以进入伸缩管5的内部。具体的,压环8内壁的侧面为曲面,且压环8的形状与环形凹槽9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方案中,增加伸缩管5与固定环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具体的,固定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座701、第二连接座702、固定轴703、固定块704、螺杆705和螺帽706,第一连接座701和第二连接座702均固定连接在同一金属环6的侧表面,且第一连接座701位于第二连接座702的左侧,第一连接座701和第二连接座702均位于金属环6的背面,固定块704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座702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703表面,固定块704的左侧与螺杆705的右端固定连接,且螺杆705的表面与第一连接座701的内壁活动连接,螺杆705的表面与螺帽706的内壁螺纹连接,且螺帽706的右侧与第一连接座701的左侧活动连接。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使螺杆705绕着固定轴703转动,在进行安装时,只需转动螺帽706即可,便不用一边用扳手螺杆705固定住一边用扳手转动螺帽706,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在金属环6以及固定机构7从工厂转移至其他位置时,螺帽706始终在螺杆705上,便不会存在螺帽706遗漏的情况。具体的,两个固定环4均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上支座1的下表面和下支座3的上表面。本实施方案中,上支座1是与桥梁的梁板固定,下支座3是与桥墩的顶部固定,通过将两个固定环4分别焊接在上支座1和下支座3上,结构强度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在橡胶块2周围的一圈用伸缩管5将其包裹住,使螺杆705和固定块704绕着固定轴703转动至第一连接座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橡胶块和下支座,所述橡胶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橡胶块位于两个固定环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均与伸缩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橡胶块位于伸缩管的内部,所述伸缩管侧表面对应两个固定环的位置处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金属环,两个所述金属环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在伸缩管的侧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橡胶块和下支座,所述橡胶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和下支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橡胶块位于两个固定环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均与伸缩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橡胶块位于伸缩管的内部,所述伸缩管侧表面对应两个固定环的位置处分别活动套接有两个金属环,两个所述金属环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在伸缩管的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环内壁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压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侧表面对应金属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伸缩管顶部的侧表面和底部的侧表面通过两个压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形凹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