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91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主要涉及桥梁减震领域。包括自箱梁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与箱梁相邻的一侧设有能够与其伸缩配合的压柱,压柱的内端设有与箱梁固定的支撑件,压柱的外端设置于内筒体内且连接有第一活塞,内筒体的外端面与外筒体的内端面套接,且通过阀孔连通,外筒体内设有与其活塞配合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填充有介质油,第二活塞远离介质油一侧的外筒体内部填充有气体形成气腔,气腔上连接有气泵,支撑机构,用于将固定减震机构固定在桥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平衡上部结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之间的平衡,使其能够与当地的施工条件、使用环境相对应。

A composite anti-collisi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damping device for brid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减震领域,具体是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社会发展中,桥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有利于保证人们和车辆的通行。因此,需要保证桥梁工程设计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和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对桥梁的稳固进行全面的考量。其中,对桥梁造成破坏最大的一种就是震动。其来自环境中的很多因素,有可能是水流的冲击、车辆的通行、浮冰的撞击,乃至较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因此减少震动对桥梁的破坏,使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前提。为了抗震,通常需要单独设计防震装置,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尽可能地将结构或部件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或支座运动分离开来,从而大大减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确保结构本身及其附属物的安全。--有别于硬“抗”。简单说来:以位移变形换取小的地震作用;以适当的阻尼限制过大的位移。由于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靠拢到自然条件的多边形,要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撞击、震动情况,对震动装置进行设计。但是以往大量使用的板式支座、盆式支座等,起到传递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适应温度、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减震机构,包括自箱梁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箱梁相邻的一侧设有能够与其伸缩配合的压柱,所述压柱的内端设有与箱梁固定的支撑件,所述压柱的外端设置于内筒体内且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内筒体活塞配合,所述内筒体的外端面与外筒体的内端面套接,且通过阀孔连通,所述外筒体内设有与其活塞配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填充有介质油,所述第二活塞远离介质油一侧的外筒体内部填充有气体形成气腔,所述气腔上连接有气泵,/n支撑机构,用于将固定减震机构固定在桥墩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机构,包括自箱梁向外侧依次设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箱梁相邻的一侧设有能够与其伸缩配合的压柱,所述压柱的内端设有与箱梁固定的支撑件,所述压柱的外端设置于内筒体内且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内筒体活塞配合,所述内筒体的外端面与外筒体的内端面套接,且通过阀孔连通,所述外筒体内设有与其活塞配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填充有介质油,所述第二活塞远离介质油一侧的外筒体内部填充有气体形成气腔,所述气腔上连接有气泵,
支撑机构,用于将固定减震机构固定在桥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里侧端面上设有中央带有过孔的法兰盘,所述压柱贯穿过孔,其一端设置于内筒体内,且另一端暴露在内筒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桥梁结构复合式防撞击耗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相邻的一端端面为封闭端面,所述阀孔设置在封闭端面上且设有四个,所述封闭端面的里侧固定有增压垫,所述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平闫磊程龙飞杨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