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86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属于鱼类增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分为上下两层的长方体框架构成,上层内部设有圆台框架,圆台框架顶端设有锥形铁盖,锥形铁盖通过链接绳与框架外的浮球相连,圆台框架内部设有若干小圆锥体通道,下层侧面设有若干废旧网笼,下层底部设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鱼类提供优良的栖息场所,具有诱集作用。该鱼礁不仅可以为鱼类提供生存栖息环境,而且可以达到对诱集的鱼类进行选择性捕捞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起重设备进行升降,便于移动。

A kind of fish ree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属于鱼类增养殖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提供繁殖、生长、庇敌、索饵等的适宜环境,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目前主流的鱼礁为混凝土构件礁,此类鱼礁大多功能单一,投入海底后能够起到恢复自然资源的作用,但是可控性差,对鱼礁的监测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低,对诱集的鱼类采捕难度大;投礁长时间后,容易产生淤塞、埋没现象;混凝土鱼礁制作周期长,运输成本大,且运输过程容易损伤礁体。此外,还有以集装箱为主框架,改造而成的鱼礁。集装箱鱼礁也存在制作运输成本大,集装箱外表面透水面积小,影响礁体内外水流交换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该养殖鱼具有礁制作周期短、运输成本小和外表面透水面积大的优点。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所述鱼礁主体为上下叠放的两个长方体框架1,两个长方体框架1等长、等宽不等高,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与下方长方体的顶面共用一面,下方的长方体框架的高向下突出于底面使得整体框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空间;其中,上层长方体框架的侧面和顶面为双向土工格栅2,侧面内侧对角线设有斜拉筋b5,顶面内侧两条对角线设有斜拉筋a9,顶面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3,顶面四角位置设有U型拉环4,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为格栅网15,格栅网15的边缘设有拉环12,拉环12上挂有网笼6,网笼6底端通过缆绳与下方长方体框架底面边缘连接,格栅网15中心位置设有圆台框架19,圆台框架19无顶,圆台框架19底面设有小圆锥体通道20,小圆锥体通道20无顶无底,小圆锥体通道20侧面为网片21,小圆锥体通道20中部侧面外部和顶面分别设有水平平行的中间环形盘22和顶端环形盘23,圆台框架19与小圆锥体通道20公用的底面去掉,圆台框架19侧面为有节网片11,圆台框架19上底设有底面直径与圆台框架19上底直径相同的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上底面未到达圆形通孔处,圆柱体两个底面去掉,圆柱体侧面留有两个支撑杆10,其余部分去掉,两个支撑杆10的距离为圆柱体底面直径的距离,圆柱体内部设有锥形铁盖16,锥形铁盖16的边缘位置设有两个小孔,圆柱体侧面两个支撑杆10穿过小孔,锥形铁盖16通过穿过圆形通孔3的链接绳7与长方体外的塑料浮球8连接,锥形铁盖16内侧设有LED灯带,LED灯带连接电源;下方长方体框架底面对角线设有斜拉筋c13,斜拉筋c13上设有凹槽14。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框架1和斜拉筋的材质为钢筋材质,斜拉筋表面焊有防腐锌片。进一步的,所述U型拉环4、圆形通孔3、拉环12的材质为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空间高度为0.2-0.3m,下层空间高度为0.3m。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2的材质为聚丙烯酰胺(PAM)抗老化材料,双向土工格栅2的长方形网孔的长宽分别为50mm和40mm。进一步的,所述有节网片为绿色PE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拉环12之间的间距为10cm。进一步的,所述网笼6之间的间距为5-10cm。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4之间的间距为0.5m。进一步的,所述小圆锥体通道20至少有两个,小圆锥体通道20下底面半径为10-15cm,上底面半径为5-10cm,网片21为绿色聚乙烯材质,中间环形盘22和顶端环形盘23均为塑料材质,中间环形盘上有若干个透水孔18,中间环形盘22的外径大于小圆锥体通道20的底面直径,顶端环形盘23的外径大于中间环形盘22的内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的使用方法:本鱼礁于5-30m深的海底投放,将连接于铸铁锥形盖16顶端的链接绳7穿过上层表面的不锈钢圆形通孔3后,另一端连接上浮力略大于锥形铁盖16重力的塑料浮球8,然后将鱼礁投入到海底,此时,小圆锥体通道20竖直展开,锥形铁盖16位于不锈钢支撑杆10的顶端,保证诱集的鱼类通过圆锥台形框架上底面进入鱼礁内部;采捕时,首先割断塑料浮球8与锥形铁盖16之间的链接绳7,让锥形铁盖16下沉后封盖在圆台框架19上底面上;然后通过绞车快速将鱼礁提升到水面,鱼礁上升时,两个环形盘重叠闭合,同时透水孔18处产生大量水花;将断塑料浮球8与锥形铁盖16之间链接绳7链接后,将鱼礁投入到海底可再次使用。本技术主要由钢筋搭建的框架、聚丙烯酰胺(PAM)加入抗老化材料制作而成的双向土工格栅、PE材料网片、锥形铁盖、LED灯带、塑料浮球等组成。本技术能够为鱼类提供优良的栖息场所,具有诱集作用。该鱼礁不仅可以为鱼类提供生存栖息环境,而且可以达到对诱集的鱼类进行选择性捕捞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起重设备进行升降,便于移动。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整体框架为钢筋结构,制作方便,可以在海上作业平台上制作后直接投放,大大降低了鱼礁制作时间和运输成本;2)本鱼礁上层表面四个角处焊接有U型不锈钢拉环,便于用绞车对鱼礁进行升降,也便于调整鱼礁的投放位置,可控性强,提高了鱼礁的监测和管理效率;3)该鱼礁的下层离地高度为0.3m,降低了鱼礁的中层和上层内部被沉积物和淤泥等淤塞的概率,为底栖鱼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提高了礁体的集鱼效果。下层框架对角线斜拉筋上有凹槽,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悬挂沙袋、石头等配重,提高整个礁体的稳定性。4)该鱼礁外围各面上都有斜拉筋,提高了鱼礁的稳定性和抗风浪性能,斜拉筋上焊接有防腐锌片,提高了整个设备的抗腐蚀能力。5)该鱼礁上层外围被聚丙烯酰胺(PAM)抗老化材料制作而成的双向土工格栅包裹,该材料机械强度优良,可以为礁体内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环境,提高集鱼效率,且便于使用高压水枪对格栅冲洗,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工格栅的长方形网孔的长宽分别为50mm和40mm,网孔比较大,有利于礁体内外的水体交换,也有利于鱼类幼体和小型饵料生物进出礁体,有利于实现对诱集到鱼类的选择性捕捞,达到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目的。6)该礁体的中间层悬挂破旧的养殖网笼,破旧的网笼上可以附着浮游动植物等饵料生物,为鱼类提供索饵场所,也为部分鱼类提供产卵场所,从而达到诱鱼效应。同时达到“废物再利用”的效果,减少陆地固废。两个相邻废旧网笼的笼壁之间间隔5-10cm,有利于诱集的鱼类通过间隔进入中层框架内部,进而顺着圆锥台壁进入上层礁体腔体内部。7)圆台框架的表面覆盖有网目尺寸为10mm的PE材料制成的绿色的有节网片,根据鱼类对绿色比较敏感的生物学习性,选择绿色网衣有利于诱惑进入中层框架内部的鱼类沿着网衣向上游动。小网目的有节网片有利于饵料生物的附着,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达到鱼类沿着网衣向上游动,进入上层礁体腔体内部的目的。圆台框架的底面上设置有小圆锥体通道,小圆锥体通道侧壁为PE材料小网目网衣,小圆锥体通道侧壁网衣上面连接有环形塑料盘,礁体投放后可以依靠侧壁网片和环形塑料盘的浮力保证通道竖直展开,有利于引诱进入礁体中层的生物沿着圆锥台通道进入圆锥台腔体。小圆锥体通道具有上小下大的趋势,降低进入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为上下叠放的两个长方体框架(1),两个长方体框架(1)等长、等宽不等高,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与下方长方体的顶面共用一面,下方的长方体框架的高向下突出于底面使得整体框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空间;其中,上层长方体框架的侧面和顶面为双向土工格栅(2),侧面内侧对角线设有斜拉筋b(5),顶面内侧两条对角线设有斜拉筋a(9),顶面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3),顶面四角位置设有U型拉环(4),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为格栅网(15),格栅网(15)的边缘设有拉环(12),拉环(12)上挂有网笼(6),网笼(6)底端通过缆绳与下方长方体框架底面边缘连接,格栅网(15)中心位置设有圆台框架(19),圆台框架(19)无顶,圆台框架(19)底面设有小圆锥体通道(20),小圆锥体通道(20)无顶无底,小圆锥体通道(20)侧面为网片(21),小圆锥体通道(20)中部侧面外部和顶面分别设有水平平行的中间环形盘(22)和顶端环形盘(23),圆台框架(19)与小圆锥体通道(20)公用的底面去掉,圆台框架(19)侧面为有节网片(11),圆台框架(19)上底设有底面直径与圆台框架(19)上底直径相同的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上底面未到达圆形通孔处,圆柱体两个底面去掉,圆柱体侧面留有两个支撑杆(10),其余部分去掉,两个支撑杆(10)的距离为圆柱体底面直径的距离,圆柱体内部设有锥形铁盖(16),锥形铁盖(16)的边缘位置设有两个小孔,圆柱体侧面两个支撑杆(10)穿过小孔,锥形铁盖(16)通过穿过圆形通孔(3)的链接绳(7)与长方体外的塑料浮球(8)连接,锥形铁盖(16)内侧设有LED灯带,LED灯带连接电源;下方长方体框架底面对角线设有斜拉筋c(13),斜拉筋c(13)上设有凹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为上下叠放的两个长方体框架(1),两个长方体框架(1)等长、等宽不等高,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与下方长方体的顶面共用一面,下方的长方体框架的高向下突出于底面使得整体框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空间;其中,上层长方体框架的侧面和顶面为双向土工格栅(2),侧面内侧对角线设有斜拉筋b(5),顶面内侧两条对角线设有斜拉筋a(9),顶面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3),顶面四角位置设有U型拉环(4),上方长方体的底面为格栅网(15),格栅网(15)的边缘设有拉环(12),拉环(12)上挂有网笼(6),网笼(6)底端通过缆绳与下方长方体框架底面边缘连接,格栅网(15)中心位置设有圆台框架(19),圆台框架(19)无顶,圆台框架(19)底面设有小圆锥体通道(20),小圆锥体通道(20)无顶无底,小圆锥体通道(20)侧面为网片(21),小圆锥体通道(20)中部侧面外部和顶面分别设有水平平行的中间环形盘(22)和顶端环形盘(23),圆台框架(19)与小圆锥体通道(20)公用的底面去掉,圆台框架(19)侧面为有节网片(11),圆台框架(19)上底设有底面直径与圆台框架(19)上底直径相同的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上底面未到达圆形通孔处,圆柱体两个底面去掉,圆柱体侧面留有两个支撑杆(10),其余部分去掉,两个支撑杆(10)的距离为圆柱体底面直径的距离,圆柱体内部设有锥形铁盖(16),锥形铁盖(16)的边缘位置设有两个小孔,圆柱体侧面两个支撑杆(10)穿过小孔,锥形铁盖(16)通过穿过圆形通孔(3)的链接绳(7)与长方体外的塑料浮球(8)连接,锥形铁盖(16)内侧设有LED灯带,LED灯带连接电源;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龙李多慧王路平姜大为王井军李勇曾晨杜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大连超熙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