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72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包括立柱、培养袋本体和广口瓶,所述立柱的内部套接有内杆,且内杆的右端面贯穿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部套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挂杆,且连接挂杆的下端口固定有挂钩,所述培养袋本体安装于挂钩的下方,且培养袋本体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引流仓,且引流仓的下方安装有分流仓,所述分流仓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广口瓶安装于连接管的下方,且广口瓶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桩,所述广口瓶的下端口套接有底槽。该取液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内杆与立柱内部的套接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且一次可以承载多组广口瓶,并且可以实现广口瓶自动化的密封。

A liquid extracting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袋取液
,具体为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一般将培养完成的液体储存于培养袋内。目前,培养袋的取液采用引流管进行取液,由于集液瓶的容量有限,在取液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集液瓶,极大的占用了医护人员的时间,且支架的高度固定,不适用在体型较高的培养袋上,我们提出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目前,培养袋的取液采用引流管进行取液,由于集液瓶的容量有限,在取液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集液瓶,极大的占用了医护人员的时间,且支架的高度固定,不适用在体型较高的培养袋上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包括立柱、培养袋本体和广口瓶,所述立柱的内部套接有内杆,且内杆的右端面贯穿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部套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挂杆,且连接挂杆的下端口固定有挂钩,所述培养袋本体安装于挂钩的下方,且培养袋本体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引流仓,且引流仓的下方安装有分流仓,所述分流仓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广口瓶安装于连接管的下方,且广口瓶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桩,所述广口瓶的下端口套接有底槽。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外表面贯穿有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与立柱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内杆与立柱的内表面通过套接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横杆与侧槽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连接挂杆的左侧设置有标签槽,所述标签槽呈凹陷状。优选的,所述引流仓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杆,且引流仓的外形结构为漏斗形结构,所述引流管通过培养袋本体与引流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分流仓与引流仓整体呈倒T字形结构,且连接管位于分流仓的下底面等距分布设置有3组。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口延伸入广口瓶的内部,且堵塞桩的侧表面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上端口与连接管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堵塞桩与连接管的下端口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底槽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广口瓶与底槽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内杆通过与立柱内部的套接连接可以实现上下拉伸,进而实现横杆进行高低的调节,进而实现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该装置整体呈拼接式,进而极大的降低了该装置的生产难度,且标签槽呈凹陷状,便于标签的安装,而且不易脱落;2.通过该装置的分流仓下端呈三处开孔,相较于传统的取液方式,节省了更换不同广口瓶的时间和次数,进而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3.设置的堵塞桩通过浮力使得堵塞桩可以自动化密封连接管的下端口,进而可以避免液体的持续注入导致液体流失的情况,降低了更换广口瓶占用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广口瓶上端口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内杆;3、紧固螺母;4、侧槽;5、横杆;6、标签槽;7、连接挂杆;8、挂钩;9、培养袋本体;10、引流管;11、引流仓;12、固定杆;13、分流仓;14、连接管;15、广口瓶;16、底槽;17、底座;18、拉绳;19、堵塞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包括立柱1、培养袋本体9和广口瓶15,立柱1的内部套接有内杆2,且内杆2的右端面贯穿有侧槽4,侧槽4的内部套接有横杆5,且横杆5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挂杆7,且连接挂杆7的下端口固定有挂钩8,培养袋本体9安装于挂钩8的下方,且培养袋本体9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的下方设置有引流仓11,且引流仓11的下方安装有分流仓13,分流仓13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14,广口瓶15安装于连接管14的下方,且广口瓶15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桩19,广口瓶15的下端口套接有底槽16,立柱1的外表面贯穿有紧固螺母3,且紧固螺母3与立柱1之间螺纹连接,内杆2与立柱1的内表面通过套接构成伸缩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内杆2通过与立柱1内部的套接连接可以实现上下拉伸,进而实现横杆5进行高低的调节,这样就使得该装置可以承载长度不同的培养袋本体9使用,进而实现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横杆5与侧槽4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连接挂杆7的左侧设置有标签槽6,标签槽6呈凹陷状,引流仓11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杆12,且引流仓11的外形结构为漏斗形结构,引流管10通过培养袋本体9与引流仓1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分流仓13与引流仓11整体呈倒T字形结构,且连接管14位于分流仓13的下底面等距分布设置有3组,其作用是通过该装置的分流仓13下端呈三处开孔,进而使得上方留下的液体可以一次分流入三组广口瓶15的内部,相较于传统的取液方式,节省了更换不同广口瓶15的时间和次数,进而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连接管14的下端口延伸入广口瓶15的内部,且堵塞桩19的侧表面固定有拉绳18,拉绳18的上端口与连接管14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堵塞桩19与连接管14的下端口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底槽16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7,广口瓶15与底槽16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拉绳18间距分布,且分流仓13的内壁保持水平,利用连接管14下端口与堵塞桩19之间的空隙实现广口瓶15内液体的流入,且通过浮力使得堵塞桩19可以自动化密封连接管14的下端口,进而可以避免液体的持续注入导致液体流失的情况,降低了更换广口瓶15占用的时间。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取液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立柱1、培养袋本体9和广口瓶15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的底座17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然后即可将培养袋本体9的上端口与连接挂杆7下端口固定连接的挂钩8相互扣合,使得培养袋本体9安装在横杆5的正下方,由于不同的培养袋的高度不同,需要将培养袋本体9的位置进行高度的调节,利用内杆2与立柱1内部的调节连接将内杆2向上拉伸,使得培养袋本体9下方与引流仓1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即可,然后即可手动拧动紧固螺母3,使得紧固螺母3的螺纹端将内杆2固定在立柱1的内部,这样就将培养袋本体9的高度进行了限制;然后即可将培养袋本体9内液体的属性等信息标签置于标签槽6的内部,标签槽6呈凹陷状,这样使得标签槽6不易脱落,然后即可将空瓶子的广口瓶15水平的摆放在底座17的上方,使得每组广口瓶15的下端面套接在底槽16的内部,这样就使得三组标签槽6相对稳定,这样就使得每组广口瓶15位于连接管14的正下方,且使得与拉绳18固定连接的堵塞桩19塞入广口瓶15的内部,然后再将引流管10的下端置入引流仓11的内部,并将引流管10的上端插入培养袋本体9的下端口的橡胶塞内,使得培养袋本体9内部的液体经过引流管10倒入到引流仓11的内部;引流仓11处采用倒漏斗形结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包括立柱(1)、培养袋本体(9)和广口瓶(1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内部套接有内杆(2),且内杆(2)的右端面贯穿有侧槽(4),所述侧槽(4)的内部套接有横杆(5),且横杆(5)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挂杆(7),且连接挂杆(7)的下端口固定有挂钩(8),所述培养袋本体(9)安装于挂钩(8)的下方,且培养袋本体(9)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的下方设置有引流仓(11),且引流仓(11)的下方安装有分流仓(13),所述分流仓(13)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14),所述广口瓶(15)安装于连接管(14)的下方,且广口瓶(15)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桩(19),所述广口瓶(15)的下端口套接有底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包括立柱(1)、培养袋本体(9)和广口瓶(1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内部套接有内杆(2),且内杆(2)的右端面贯穿有侧槽(4),所述侧槽(4)的内部套接有横杆(5),且横杆(5)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挂杆(7),且连接挂杆(7)的下端口固定有挂钩(8),所述培养袋本体(9)安装于挂钩(8)的下方,且培养袋本体(9)的下方连接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的下方设置有引流仓(11),且引流仓(11)的下方安装有分流仓(13),所述分流仓(13)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14),所述广口瓶(15)安装于连接管(14)的下方,且广口瓶(15)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桩(19),所述广口瓶(15)的下端口套接有底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外表面贯穿有紧固螺母(3),且紧固螺母(3)与立柱(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内杆(2)与立柱(1)的内表面通过套接构成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袋用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与侧槽(4)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晗陈相赵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