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59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电动机轴向止推垫片装置,包括:由前座(5)和后盖(10)组成的电转子轴向止推装置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止推机构部件: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以及设置于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之间的推力盘(7)。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动机运转时,推力盘使电转子轴向在设计工作位置。当电转子欲将发生轴向失控大窜移时,本装置两个承压环可以承受推力盘上不同方向的轴向窜移力,並且限止电转子轴向窜移量为0.8~1.0mm内。

Motor rotor axial thru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大容量电动机改进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高速电动机,一般指转速:n=2970r/min,功率:N=2000kw以上的电动机,其大都用于电站给水泵、风机以及油田高压注水泵等设备,此类电动机的轴承,因转子体大、量重、轴粗、且转速高,其轴承综合技术指数己超过滾动轴承(如弹子盘)的使用极限,故必须採用滑动轴承。如图1所示,滑动轴承结构简单,分为上、下二半形,如瓦片形,故称“轴瓦”,轴瓦放置于轴承座内,轴瓦圆周内壁及二侧端面均铸有巴氏合金。电机转子的主轴放置在轴瓦内,主轴位于轴瓦的这段部位称为轴颈,轴颈和轴瓦装复后,轴颈顶部要留有径向间隙。轴瓦内有润滑油输入,高速运转时,下轴瓦底部的巴氏合金承压处会产生高压油膜,将电转子顶起(在径向间隙内)高速运转。同时,轴颈两侧端面和轴瓦两侧端面留有轴向回油间隙,总值为5~10mm(注:每台电机的总值数,由电机厂设置而定),轴向回油间隙供轴瓦运转后的热油排出流入油室。电动机转子理论上不会窜移,故转子在工作位置下,设计为两侧回油间隙相等,从而轴瓦动静部件两端面不会发生碰磨,如图1所示。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电机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电转子会发生不规则的轴向窜移,有的单一窜向左侧、或单一窜向右侧,有的转子则会忽左忽右不停的来回窜移,上述各窜动现象原因至今不明。这种转子轴向窜移,造成运转中,轴颈端面推压在轴瓦端面的巴氏合金上,将轴瓦端面上的巴氏合金逐渐磨耗失落,如图2所示,严重时甚至磨光端面巴氏合金进而继续磨至轴瓦母材。当轴颈端面推压在轴瓦端面时,还会造成轴瓦振动、发热,耗能增加;电转子轴向大窜移最危险的是转子急速发生左、右方向不停地窜移,使轴颈端面不断地撞磨轴瓦端面,产生反弹力使轴窜力增大,发生动、静二端面紧贴蜜合,润滑油无法渗入,造成二端面金属干磨擦,即刻瞬间烧熔轴瓦和轴颈,严重威胁用户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能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夠防止电动机转子发生轴向大窜动的轴向止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包括:由前座和后盖组成的电转子轴向止推装置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止推机构部件:后盖承压环和前座承压环,以及设置于后盖承压环和前座承压环之间的推力盘。进一步的,所述前座由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座体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前座承压环和后盖承压环均由10块均匀分布的扇形块组成,且二者的扇形块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推力盘与前座承压环与后盖承压环之间的轴向间隙为0.8~1.0mm。进一步的,所述前座和后盖上均设置有螺丝孔,二者通过螺丝孔由螺栓连接成一体形。进一步的,所述前座端面上设有螺丝孔并通过螺栓将前座固定在轴瓦端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1)电动机运转时,推力盘使电转子轴向在设计工作位置。当电转子欲将发生轴向失控大窜移时,本装置两个承压环可以承受推力盘上不同方向的轴向窜移力,並且限止电转子轴向窜移量为0.8~1.0mm内。(2)由于轴窜量小,仅为1mm,故还能减少轴窜冲击力和反弹力,从而缩减、降低转子轴向窜移力,这样就不会发生电转子轴颈端面触碰、推压在轴瓦端面而磨耗损坏轴瓦端面巴氏合金,从而确保电机转子和轴瓦正常、安全运转。附图说明图1为主轴与轴瓦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发生主轴向左侧窜移,轴颈端面磨耗巴氏合金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座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盖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轴瓦、3—巴氏合金、4—轴颈、5—前座、6—轴套、7—推力盘、8—腔室、9—后盖承压环、10—后盖、11—螺帽、12—前座承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具有腔室型外壳,外壳由前座5和后盖10两部件组成,前座5和后盖10有相互匹配的螺孔,安装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其余止推装置各部件均设置在外壳内。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施例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下面介绍各部件结构及装配、调整工艺:(1)前座如图4所示,前座5由上、下两个半园座体相合组成,座体水平接合面有螺栓连接,使之形成整体结构。前座内有10片扇形块,表面铸有巴氏合金,能承受电转子轴向窜力,其排列为园环状、均匀分布,组成前座承压环12。结构上,前座承压环12和前座5已装配为整体形,故使用便利。前座端面有螺孔,供螺栓将前座固定在轴瓦端面上。(2)后盖后盖10部件,内部有10片扇形块,构成后盖承压环9,后盖承压环9与后盖10装配成整体型。后盖承压环9的形状、尺寸、材质等,均与前座承压环相同,且位置与前座承压环相对应,后盖承压环的扇形块和前盖承压环一一对应。(3)推力盘止推装置外壳内的两个承压环(前承压环和后承压环)之间的轴向空室,为腔室8(见图3下半部),腔室是推力盘7的工作位置(见图3上半部)。如图6所示,推力盘装于电转子主轴轴端的细轴部位。推力盘的作用:(1)将电转子轴窜力,通过推力盘推压在承压环上。(2)控制主轴的位置及主轴窜移量。4.推力盘装复及调整工艺a.将主轴放至下轴瓦内,使主轴在设计工作位置,即:轴瓦二侧轴向回油间隙值相等,再装复上轴瓦,从而上、下轴瓦相合成为整体形。b.将前座用螺栓固定在轴瓦端面。这样,前座的上半体和上轴瓦连为一体;前座的下半体和下轴瓦连为一体。c.将推力盘套入轴端的细轴内,並紧贴在前座承压环12扇形块面上。然后按此状态测量轴套6的长度L,再加工长度为L的轴套。d.用螺帽11将推力盘7和轴套6一起旋紧固定在主轴的细轴部位。e.装复后盖10,调整推力盘在前座和后盖两个承压环之间的轴向间隙为0.8~1.0mm。通过上述步骤完成推力盘的安装和调整工作。由此,本实施例的电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外壳固定在电机轴瓦端面上,内部各部件能保证电转子运转时轴瓦二侧回油间隙相等,並限止电转子轴窜量为0.8~1.0范围。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座(5)和后盖(10)组成的电转子轴向止推装置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止推机构部件: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以及设置于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之间的推力盘(7)。/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座(5)和后盖(10)组成的电转子轴向止推装置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止推机构部件: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以及设置于后盖承压环(9)和前座承压环(12)之间的推力盘(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5)由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座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承压环(12)和后盖承压环(9)均由10块均匀分布的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容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