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13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包括灯杆以及承载环,所述承载杆外表面上设置升降机构,所述灯杆上部设置辅助定位机构,灯杆下部两侧设置张紧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固定连接在载板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对称设置在灯杆外表面两侧,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第一收卷轮,所述第一收卷轮上固定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下端与第一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第二收卷轮,所述第二收卷轮上固定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下端与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便于灯具的安装以及检修,操作便捷,同时安装稳定佳,抗震抗风效果好。

A high pole lamp with stable installation and easy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杆灯
,特别涉及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
技术介绍
高杆灯一般是指15米以上钢制锥形灯杆和大功率组合式灯架构成的新型照明装置。它由灯头、内部灯具电气、杆体及基础部分组成。灯头造型可根据用户要求、周围环境、照明需要具体而定;内部灯具多由泛光灯和投光灯组成,光源采用NG400高压钠灯,照明半径达60米。杆体一般为棱锥形独体结构,用钢板卷制而成,高度为15—40米,多为两到三节构成。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高杆灯高度高,照明灯固定在灯杆顶端,其安装以及检修不便,增加作业人员安装以及检修难度,同时其安装稳定性不佳,抗风抗震不好,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能够便于灯具的安装以及检修,操作便捷,同时安装稳定佳,抗震抗风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包括灯杆以及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套接在灯杆外表面上,所述承载环下侧面上固定LED灯具,所述承载杆外表面上设置升降机构,所述灯杆上部设置辅助定位机构,所述灯杆下部两侧设置张紧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侧面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灯杆内上部,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压缩至第一调节槽内,且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调节槽内,所述第一调节槽开设在第一滑轨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调节槽开设在第二滑轨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对称设置在灯杆外表面两侧,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第一收卷轮,所述第一收卷轮上固定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下端与第一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第二收卷轮,所述第二收卷轮上固定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下端与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对称固定在承载环内表面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内。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通过连接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灯杆外表面下部。优选的,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楔块以及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固定连接在承载环内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楔块固定连接在载板下侧面上,所述载板活动连接在凹槽内,所述载板一侧表面固定顶杆,所述顶杆外表面套接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凹槽内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另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载台下侧面上,所述载台固定连接在灯杆外表面上部。优选的,所述顶杆一端活动连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凹槽内一侧表面,所述卡槽内一侧表面固定行程开关。优选的,所述承载环内表面下部固定金属块,所述金属块卡接在电磁线圈内中部,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在灯杆外面上部,所述电磁线圈通过连接线与行程开关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连接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与行程开关以及控制面板通过并联方式连接。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拉紧钢绳以及调节盒,所述拉紧钢绳一端固定在灯杆外表面下部,所述拉紧钢绳另一端延伸至调节盒内,所述拉紧钢绳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杆以及张紧辊,并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盒固定在地基板上侧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张紧辊呈三角形排布在调节盒内。优选的,所述张紧辊一端固定丝母,所述丝母一端与纵向丝杆相连接,所述纵向丝杆转动连接在槽体内,且纵向丝杆上端与位于调节盒上部的手轮固定连接,所述槽体开设在调节盒内一侧表面。优选的,所述张紧辊另一端固定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一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内,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调节盒内另一侧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由于双轴电机、第一收卷轮以及第二收卷轮的设置,使得通过双轴电机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收卷轮以及第二收卷轮转动,第一收卷轮以及第二收卷轮分别对第一钢丝绳以及第二钢丝绳收卷,第一钢丝绳以及第二钢丝绳收卷,带动承载环上升,从而实现了承载环的上升或者下降,便于LED灯具的安装以及检修。2、由于第一楔块、第二楔块、顶杆、行程开关以及电磁线圈的设置,使得承载环上升带动第一楔块移动,通过第一楔块推动第二楔块移动,第二楔块带动顶杆移动,顶杆触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接通电磁线圈电路,电磁线圈将金属块吸附,并对承载环进行辅助定位以及固定。3、由于张紧辊、纵向丝杆、第一固定杆以及第二固定杆的设置,使得通过纵向丝杆转动,带动张紧辊移动,张紧辊移动对拉紧钢丝绳进行张紧,实现张紧力的调节,提高灯杆安装后的稳定性,提高抗风以及抗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辅助定位机构的结构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张紧机构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调节盒的侧视剖面结构图。图中:1-升降机构,2-承载环,3-辅助定位机构,4-LED灯具,5-控制面板,6-灯杆,7-张紧机构,71-拉紧钢绳,72-第一固定杆,73-地基板,74-第二固定杆,75-调节盒,76-张紧辊,77-纵向丝杆,78-槽体,79-丝母,101-双轴电机,102-第一收卷轮,103-第一导向杆,104-第一调节槽,105-第一滑轨,106-支撑板,107-第二滑轨,108-第二调节槽,109-第二导向杆,110-第二收卷轮,301-载台,302-第一楔块,303-金属块,304-电磁线圈,305-第二楔块,306-凹槽,307-载板,308-复位弹簧,309-行程开关,310-顶杆,761-限位滑块,762-限位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包括灯杆6以及承载环2,所述承载环2套接在灯杆6外表面上,所述承载环2下侧面上固定LED灯具4,所述承载杆外表面上设置升降机构1,所述灯杆6上部设置辅助定位机构3,所述灯杆6下部两侧设置张紧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双轴电机101,所述双轴电机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6上侧面上,所述支撑板106固定在灯杆6内上部,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压缩至第一调节槽104内,且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调节槽108内,所述第一调节槽104开设在第一滑轨10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调节槽108开设在第二滑轨107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滑轨105以及第二滑轨107对称设置在灯杆6外表面两侧,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固定第一收卷轮102,所述第一收卷轮102上固定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下端与第一导向杆103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第二收卷轮110,所述第二收卷轮110上固定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下端与第二导向杆10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包括灯杆(6)以及承载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2)套接在灯杆(6)外表面上,所述承载环(2)下侧面上固定LED灯具(4),所述承载杆外表面上设置升降机构(1),所述灯杆(6)上部设置辅助定位机构(3),所述灯杆(6)下部两侧设置张紧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双轴电机(101),所述双轴电机(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6)上侧面上,所述支撑板(106)固定在灯杆(6)内上部,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压缩至第一调节槽(104)内,且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调节槽(108)内,所述第一调节槽(104)开设在第一滑轨(10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调节槽(108)开设在第二滑轨(107)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滑轨(105)以及第二滑轨(107)对称设置在灯杆(6)外表面两侧,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固定第一收卷轮(102),所述第一收卷轮(102)上固定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下端与第一导向杆(103)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第二收卷轮(110),所述第二收卷轮(110)上固定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下端与第二导向杆(10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03)与第二导向杆(109)对称固定在承载环(2)内表面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103)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104)内,所述第二导向杆(109)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108)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包括灯杆(6)以及承载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2)套接在灯杆(6)外表面上,所述承载环(2)下侧面上固定LED灯具(4),所述承载杆外表面上设置升降机构(1),所述灯杆(6)上部设置辅助定位机构(3),所述灯杆(6)下部两侧设置张紧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双轴电机(101),所述双轴电机(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6)上侧面上,所述支撑板(106)固定在灯杆(6)内上部,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压缩至第一调节槽(104)内,且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调节槽(108)内,所述第一调节槽(104)开设在第一滑轨(10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调节槽(108)开设在第二滑轨(107)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滑轨(105)以及第二滑轨(107)对称设置在灯杆(6)外表面两侧,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一端固定第一收卷轮(102),所述第一收卷轮(102)上固定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下端与第一导向杆(103)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101)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第二收卷轮(110),所述第二收卷轮(110)上固定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下端与第二导向杆(10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03)与第二导向杆(109)对称固定在承载环(2)内表面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103)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104)内,所述第二导向杆(109)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10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101)通过连接线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安装在灯杆(6)外表面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稳定且便于升降的高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楔块(302)以及第二楔块(305),所述第一楔块(302)固定连接在承载环(2)内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楔块(305)固定连接在载板(307)下侧面上,所述载板(307)活动连接在凹槽(306)内,所述载板(307)一侧表面固定顶杆(310),所述顶杆(310)外表面套接复位弹簧(308),所述复位弹簧(308)一端与凹槽(306)内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3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进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华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