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除尘器和脱硫岛,还包括旁路设置在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岛之间的喷淋浓缩装置,其中,所述喷淋浓缩装置包括喷淋浓缩室和澄清池,所述脱硫岛与所述澄清池连接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脱硫废水,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喷淋浓缩室连接以向所述喷淋浓缩室输送烟气,其中,所述脱硫废水在所述喷淋浓缩室中经泵提升进行循环喷淋以与所述烟气热交换,由此对所述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利用锅炉排出的末端尾气废热作为热源,通过喷淋浓缩装置对废水进行浓缩减量。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脱硫废水主要是指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法)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锅炉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在吸收塔内完成洗涤脱硫,经除雾器除去雾滴后由烟囱排入大气。在吸收塔中随着烟气洗涤不断进行,吸收剂有效成分不断消耗,生成的亚硫酸钙经强制氧化生成石膏,在吸收塔洗涤烟气时烟气中的氯化物也被洗涤溶解,以及脱硫工艺用水带入的氯离子而产生氯离子富集。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脱硫废水含有钙、镁、钠、氯和硫酸根等大量可溶性无机盐离子,还含有汞、铬、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物。其含盐量高达30000~60000mg/L。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极其复杂,每个工程根据燃煤煤质不同,工艺水水质不同,采用的石灰石品质不同,均导致脱硫废水特性不同,脱硫废水对脱硫系统管道、各种金属材料及相关动力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导致脱硫高含盐量废水的处理及回收利用非常困难。脱硫废水是火电厂中最复杂、最“脏”的一股水。目前研究和常用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有常规混凝沉淀法、蒸发结晶法、烟道蒸发法等。处理的缺点主要是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因素。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政策在火电行业内的实施,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最新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更是将水环境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火电作为用水、排水大户,用水占工业总量的20%,从经济运行和保护环境出发,节约发电用水,提高循环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意义重大,脱硫废水零排放成为电厂实现零排放最难也是重要一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以至少实现利用锅炉排出的末端尾气废热作为热源,通过喷淋浓缩装置对废水进行浓缩减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除尘器和脱硫岛,还包括旁路设置在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岛之间的喷淋浓缩装置,其中,所述喷淋浓缩装置包括喷淋浓缩室和澄清池,所述脱硫岛与所述澄清池连接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脱硫废水,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喷淋浓缩室连接以向所述喷淋浓缩室输送烟气,其中,所述脱硫废水在所述喷淋浓缩室中经泵提升进行循环喷淋以与所述烟气热交换,由此对所述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喷淋浓缩装置下游的澄清器,其中,所述澄清器设置有通入所述澄清器中的药剂加入管和脱硫废水输入管,所述澄清器的顶部侧壁设置有脱硫废水排出管,并且底部侧壁设置有污泥外排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澄清器中还设置有搅拌器,并且所述药剂加入管包括助凝剂加入管和混凝剂加入管,其中,沿所述澄清器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所述脱硫废水排出管、所述搅拌器、所述助凝剂加入管、所述混凝剂加入管、所述脱硫废水输入管和所述污泥外排管依次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澄清器包括内部隔层和外部隔层,所述内部隔层的顶部和所述外部隔层的顶部彼此连通,其中,所述脱硫废水排出管、所述助凝剂加入管、所述混凝剂加入管和所述脱硫废水输入管与所述内部隔层连通,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内部隔层中,并且所述污泥外排管与所述外部隔层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污泥外排管的下游连接有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与所述喷淋浓缩装置的澄清池连通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滤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三联箱和脱水机,其中,所述脱水机与所述喷淋浓缩装置的澄清池连通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滤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澄清器下游的雾化蒸发器以及连接在所述锅炉和所述除尘器之间的空预器,所述雾化蒸发器旁路设置在所述锅炉和所述除尘器之间,其中,所述雾化蒸发器的顶部与所述锅炉连接以接收所述锅炉输送的烟气,所述雾化蒸发器跨接在所述空预器上,并相对于所述空预器旁路设置,所述雾化蒸发器的底部与所述除尘器连通,所述雾化蒸发器的主体与所述澄清器的脱硫废水排出管连通以向所述雾化蒸发器中喷淋脱硫废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雾化蒸发器的入口设置有隔离阀门、调节阀门及烟气导流装置,内部设置有防止表面粘附结构,所述防止表面粘附结构包括震动器、贴壁风吹扫结构、转动刮刀或转动链条连续清除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澄清器和所述雾化蒸发器之间的喷雾水箱和输送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雾化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安装有气体测温热电偶,并设置有隔离阀门和调节阀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中,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旁路设置在除尘器和脱硫岛之间的喷淋浓缩装置。脱硫岛与澄清池连接以向澄清池输送脱硫废水,除尘器与喷淋浓缩室连接以向喷淋浓缩室输送烟气,并且脱硫废水在喷淋浓缩室中经泵提升进行循环喷淋以与烟气热交换,由此对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利用锅炉排出的末端尾气废热作为热源,通过喷淋浓缩装置对废水进行浓缩减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喷淋浓缩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澄清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蒸发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脱硫废水处理系统;102:锅炉;104:除尘器;106:脱硫岛;108:喷淋浓缩装置;110:喷淋浓缩室;112:澄清池;114:澄清器;116:脱硫废水输入管;118:脱硫废水排出管;120:污泥外排管;122:搅拌器;124:助凝剂加入管;126:混凝剂加入管;128:三联箱;130:脱水机;132:雾化蒸发器;134:喷雾水箱;136:输送泵;138:空预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除尘器和脱硫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设置在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岛之间的喷淋浓缩装置,/n其中,所述喷淋浓缩装置包括喷淋浓缩室和澄清池,所述脱硫岛与所述澄清池连接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脱硫废水,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喷淋浓缩室连接以向所述喷淋浓缩室输送烟气,/n其中,所述脱硫废水在所述喷淋浓缩室中经泵提升进行循环喷淋以与所述烟气热交换,由此对所述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除尘器和脱硫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设置在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岛之间的喷淋浓缩装置,
其中,所述喷淋浓缩装置包括喷淋浓缩室和澄清池,所述脱硫岛与所述澄清池连接以向所述澄清池输送脱硫废水,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喷淋浓缩室连接以向所述喷淋浓缩室输送烟气,
其中,所述脱硫废水在所述喷淋浓缩室中经泵提升进行循环喷淋以与所述烟气热交换,由此对所述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喷淋浓缩装置下游的澄清器,
其中,所述澄清器设置有通入所述澄清器中的药剂加入管和脱硫废水输入管,所述澄清器的顶部侧壁设置有脱硫废水排出管,并且底部侧壁设置有污泥外排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器中还设置有搅拌器,并且所述药剂加入管包括助凝剂加入管和混凝剂加入管,
其中,沿所述澄清器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所述脱硫废水排出管、所述搅拌器、所述助凝剂加入管、所述混凝剂加入管、所述脱硫废水输入管和所述污泥外排管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器包括内部隔层和外部隔层,所述内部隔层的顶部和所述外部隔层的顶部彼此连通,
其中,所述脱硫废水排出管、所述助凝剂加入管、所述混凝剂加入管和所述脱硫废水输入管与所述内部隔层连通,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内部隔层中,并且所述污泥外排管与所述外部隔层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豫海,范汝震,吕超,岳强,何志军,郭超,申子龙,刘其彬,马清波,林德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投水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