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裁用具及偏振板的冲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785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时能够以比较简易的结构可靠地回收冲裁屑的冲裁用具以及使用该冲裁用具的偏振板的冲裁方法。一种冲裁用具,其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其中,所述冲裁用具具备:筒状体,其在一端侧具有刃部;以及收容体,其以内部与所述筒状体的内部空间相通的方式与所述筒状体的另一端侧连接,所述刃部以所述筒状体的内径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

Blanking method of blanking tools and polarizing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裁用具及偏振板的冲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的冲裁用具以及偏振板的冲裁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的图像显示部分的偏振板伴随着终端形状、物理按钮、相机孔等的配置的多样化,异形形状的偏振板逐渐增加。其中,用作相机孔等的小径的孔与偏振板的外缘分离地存在,因此特别要求加工品质、加工精度。作为开设小径的孔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利用钻头开设的方法、利用与孔同形状的刀模冲裁的方法。然而,在利用钻头开设的方法中,虽然加工品质、尺寸精度较高,但加工工时、加工时间增长。另一方面,在利用刀模冲裁的方法中,虽然加工工时、加工时间较短,但在冲裁时产生的偏振板的屑的处理成为问题。该冲裁屑在静电、层叠于偏振板的粘合剂层的粘性的作用下附着于偏振板的表面而易于引起品质降低,因此需要可靠地去除。作为可靠地去除在利用刀模对膜冲裁时产生的冲裁屑的方法,以往,已知有通过从与使刀模接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抽吸冲裁屑而进行回收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369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25899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存在装置结构变大的问题。除此以外,若将该方法应用于偏振板的冲裁加工,即使想要抽吸并回收偏振板的冲裁屑,也存在因静电、粘合剂层的粘性程度而未必能够充分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时能够以比较简易的结构可靠地回收冲裁屑的冲裁用具。另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冲裁用具的偏振板的冲裁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裁用具,其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其中,冲裁用具具备:筒状体,其在一端侧具有刃部;以及收容体,其以内部与筒状体的内部空间相通的方式与筒状体的另一端侧连接,刃部以筒状体的内径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在该冲裁用具中,由于以刃部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因此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且其冲裁屑进入到刃部的内部空间时,冲裁屑成为以弯曲的状态支撑于内壁的姿态,以该状态保持在刃部的内部空间。即,在利用该冲裁用具对偏振板冲裁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冲裁屑不会在贯通孔的周边散乱,而是留在刃部的内部空间。而且,当持续进行连续冲裁时冲裁屑被之后的冲裁屑按压而在筒状体的内部空间向另一端侧移动,最终收容在与另一端侧连接的收容体。通过这些作用,能够回收冲裁屑,能够防止冲裁屑附着于偏振板。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裁用具,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并且能够可靠地回收冲裁屑。在该冲裁用具中,也可以是,筒状体的外径在筒状体的整个轴线方向上恒定。由此,能够防止在对偏振板冲裁时由于筒状体的外表面的位移而作用于贯通孔的外缘的压力变化,能够保证贯通孔的加工品质。也可以是,筒状体的外径为5mm以下。另外,也可以是,作为冲裁对象的偏振板具备粘合剂层以及剥离片。当冲裁屑在偏振板上散乱的情况下,粘合剂层的粘性成为去除冲裁屑时的障碍,剥离片剥离导致冲裁屑的数量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裁用具,即使在偏振板具备粘合剂层以及剥离片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冲裁屑的回收,因此能够适于用作在该偏振板形成贯通孔的用具。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振板的冲裁方法,其是使用上述的冲裁用具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的偏振板的冲裁方法,其中,冲裁方法包括:配置工序,在筒状体的轴线方向上,使以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偏振板与刃部对置;以及冲裁工序,在轴线方向上使偏振板与刃部相对地接近以及接触,利用刃部压切偏振板而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由此,通过上述的作用,能够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并且能够可靠地回收冲裁屑。这里,也可以是,在配置工序中,在偏振板的面中的与对置于刃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配置抵接板,在冲裁工序中,使贯通偏振板的刃部的前端与抵接板接触。通过使用这种抵接板,从而容易使刃部可靠地贯穿偏振板。也可以是,在配置工序中,在铅垂方向上方侧配置冲裁用具,在铅垂方向下方侧配置偏振板。当如此配置时,在例如连续地供给偏振板的情况下,具有容易组装一边输送偏振板一边进行连续的冲裁的生产线这一优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时,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可靠地回收冲裁屑的冲裁用具。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该冲裁用具的偏振板的冲裁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冲裁用具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使用图1的冲裁用具的冲裁方法的图。图3是表示使用图1的冲裁用具的冲裁方法的图。图4是表示使用图1的冲裁用具的冲裁方法的图。图5的(A)是表示多个冲裁屑保持在筒状体的内部空间的情形的图。图5的(B)是表示冲裁屑进入到收容箱内部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冲裁用具,2…平板体,2a…平板体的贯通孔,3…筒状体,3a…刃部,4…收容箱(收容体),4a…收容箱的孔,10…偏振板,10a…冲裁屑,10b…形成于偏振板的贯通孔,20…抵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在各图中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专利技术而对各结构的尺寸比夸张地描绘。<冲裁用具>本实施方式的冲裁用具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如图1所示,冲裁用具1具备:平板体2,其具有贯通孔2a;筒状体3,其在一端侧具有刃部3a,另一端侧以覆盖平板体2的贯通孔2a的方式安装;以及收容箱4,其安装于平板体2的面中的与安装有筒状体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收容箱4是呈大致长方体的箱,在其一面具有孔4a,通过其孔4a与平板体2的贯通孔2a位置对准,从而与筒状体3的内部空间相通。平板体2、筒状体3以及收容箱4例如均由金属构成,这些构件的相互的安装例如通过粘接剂、焊接来实现。另外,虽未图示,但除了孔4a以外另外在收容箱4设置用于取出在内部积存的物品的取出口。筒状体3呈圆筒形状,其外径在筒状体3的整个轴线方向(图示上下方向)上恒定。筒状体3的外径在欲形成于偏振板的贯通孔为大致圆形时,考虑该圆形的直径后决定即可,可以为0.5mm~5mm,也可以为1mm~4mm,还可以为2mm~3mm。筒状体3在一端侧具有刃部3a。刃部3a构成为包含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时与偏振板接触的刀尖部分。刃部3a以筒状体3的内径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另外,该刀尖优选是所谓的单刃。即,筒状体3的一端侧的前端部内径最大,随着朝向另一端侧而缩径,内径变小。在筒状体3的另一端侧内径恒定,其另一端侧的内径与平板体2的贯通孔2a的直径以及收容箱4的孔4a的直径一致。刃部3a具有上述的变化的壁厚,从而筒状体3在纵剖面(图1所示的情形)中具有内壁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部分。该倾斜以轴线作为基准可以为20°~50°,也可以为25°~45°,还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裁用具,其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其中,/n所述冲裁用具具备:/n筒状体,其在一端侧具有刃部;以及/n收容体,其以内部与所述筒状体的内部空间相通的方式与所述筒状体的另一端侧连接,/n所述刃部以所述筒状体的内径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3 JP 2018-233681;20190703 JP 2019-1245061.一种冲裁用具,其用于在偏振板形成贯通孔,其中,
所述冲裁用具具备:
筒状体,其在一端侧具有刃部;以及
收容体,其以内部与所述筒状体的内部空间相通的方式与所述筒状体的另一端侧连接,
所述刃部以所述筒状体的内径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逐渐变小的方式使壁厚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用具,其中,
所述筒状体的外径在所述筒状体的整个轴线方向上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裁用具,其中,
所述筒状体的外径为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裁用具,其中,
所述偏振板具备粘合剂层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干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