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角铁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包括流水线框架,所述油缸三与油缸四和油缸六上均设置有打孔所用装置,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连接杆;同时在流水线框架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且加固条的底部均设置有卡块,在滑块的前后端面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衔接杆与橡胶连接杆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均设置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卡块可卡接在卡槽中,来固定固定块,避免固定块移动从而通过橡胶连接杆与衔接杆固定连接杆,连接杆再固定滑块,即可完成滑块与流水线框架之间的固定,同时需要移动滑块时,通过销轴转动抬起连接杆,即可移动滑块。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PC laminated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角铁加工
,具体为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预制叠合楼板作为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需求量最大,用量最大的产品,近年来需求量迎了爆发式的增长,如何快速的生产叠合楼板模具成为制约叠合楼板生产速度最关键的因素,而无论是角铁或者是钢板作为型材的叠合楼板模具的制作,都需要激光下料打孔,加工速度很慢,而且用以固定的材料的固定装置虽然可以固定材料,但与流水线框架之间无法进行固定,导致在加工材料时固定装置会在流水线框架移动,从而导致材料会进行位移晃动,无法有效的进行加工材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包括流水线框架,所述油缸一与油缸二的顶部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油缸三与油缸四和油缸六上均设置有打孔装置,所述油缸五的底部设置有剪切刀,所述流水线框架的顶部前后端面均横向设置有导轨,所述流水线框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左侧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一,右侧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二,所述流水线框架的顶部中部通过安装架设置有油缸三,且安装架设的右侧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缸四与油缸五,且安装架的前端面右侧设置有油缸六,所述流水线框架的前端面顶部中部设置有操作平台,所述流水线框架的前端面顶部与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所述加固条的底部均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有卡块,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销轴,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远离销轴的一端均设置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连接杆,两组所述橡胶连接杆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均均匀设置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操控平台与控制主机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操作面板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与操控平台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输出端分别与PLC控制器1、PLC控制器2和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与油缸一和油缸二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油缸三、油缸四和油缸六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油缸五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通过信号反馈模块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通过信号反馈模块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油缸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流水线框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前后端面均设置有螺纹孔,两组所述导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流水线框架通过相匹配的螺纹孔与安装孔由固定螺栓活动连接导轨。优选的,所述橡胶连接杆的顶部均设置有凸块,所述衔接杆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橡胶连接杆与衔接杆的连接处均涂抹设置有万能胶水层。优选的,所述卡块均设置有三角形卡块,且卡槽均设置为与三角形卡块相匹配的三角形卡槽。优选的,所述流水线框架的底部左右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三组支脚,且支脚的底部均有厚度为三厘米的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按键面板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输入端与显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主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报警模块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PC叠合楼板的角铁生产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传统的激光打孔的模具加工方式,改用流水线多功能冲床,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将多工序的激光打孔改为流水线的冲孔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方便工人操作,同时在流水线框架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且加固条的底部均设置有卡块,在滑块的前后端面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衔接杆与橡胶连接杆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均设置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卡块可卡接在卡槽中,来固定固定块,避免固定块移动从而通过橡胶连接杆与衔接杆固定连接杆,连接杆再固定滑块,即可完成滑块与流水线框架之间的固定,同时需要移动滑块时,通过销轴转动抬起连接杆,即可移动滑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控制原理框图。图中:1流水线框架、2导轨、3滑块、4油缸一、5油缸二、6油缸三、7油缸四、8油缸五、9油缸六、10操作平台、11加固条、12卡块、13销轴、14连接杆、15衔接杆、16橡胶连接杆、17固定块、18卡槽、19控制主机、20操作面板、201按键面板、202显示屏、21显示模块、22PLC控制器1、23PLC控制器2、24PLC控制器3、25信号反馈模块、26压力传感器、27电源模块、28报警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包括流水线框架1,油缸一4与油缸二5的顶部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油缸三6与油缸四7和油缸六9上均设置有打孔装置,油缸五8的底部设置有剪切刀,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前后端面均横向设置有导轨2,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左侧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一4,右侧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二5,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中部通过安装架设置有油缸三6,且安装架设的右侧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缸四7与油缸五8,且安装架的前端面右侧设置有油缸六9,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中部设置有操作平台10,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与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11,加固条11的底部均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有卡块12,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销轴13,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销轴13活动连接连接杆14,连接杆14底部远离销轴13的一端均设置有衔接杆15,衔接杆15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连接杆16,两组橡胶连接杆16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顶部均均匀设置有与卡块12相匹配的卡槽18。操控平台10与控制主机19电性双向连接,控制主机19与操作面板20电性双向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操作面板20对该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控制,操作面板20与操控平台10电性双向连接,控制主机19输出端分别与PLC控制器122、PLC控制器223和PLC控制器324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22的输出端与油缸一4和油缸二5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23的输出端与油缸三6、油缸四7和油缸六9电性连接,PLC控制器324的输出端与油缸五8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对多个油缸进行自动化控制,工作人员通过操控平台10对各个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对油缸的控制,PLC控制器122通过信号反馈模块25与PLC控制器223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23通过信号反馈模块25与PLC控制器324电性连接,油缸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6,信号反馈模块25和压力传感器26配合实现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包括流水线框架(1),所述油缸一(4)与油缸二(5)的顶部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油缸三(6)与油缸四(7)和油缸六(9)上均设置有打孔装置,所述油缸五(8)的底部设置有剪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前后端面均横向设置有导轨(2),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左侧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一(4),右侧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二(5),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中部通过安装架设置有油缸三(6),且安装架设的右侧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缸四(7)与油缸五(8),且安装架的前端面右侧设置有油缸六(9),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中部设置有操作平台(10),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与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11),所述加固条(11)的底部均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有卡块(12),所述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销轴(13),所述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销轴(13)活动连接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底部远离销轴(13)的一端均设置有衔接杆(15),所述衔接杆(15)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连接杆(16),两组所述橡胶连接杆(16)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顶部均均匀设置有与卡块(12)相匹配的卡槽(18),所述操控平台(10)与控制主机(19)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19)与操作面板(20)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操作面板(20)与操控平台(10)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19)输出端分别与PLC控制器1(22)、PLC控制器2(23)和PLC控制器3(24)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22)的输出端与油缸一(4)和油缸二(5)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23)的输出端与油缸三(6)、油缸四(7)和油缸六(9)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24)的输出端与油缸五(8)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22)通过信号反馈模块(25)与PLC控制器2(23)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23)通过信号反馈模块(25)与PLC控制器3(24)电性连接,所述油缸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叠合楼板自动生产线,包括流水线框架(1),所述油缸一(4)与油缸二(5)的顶部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油缸三(6)与油缸四(7)和油缸六(9)上均设置有打孔装置,所述油缸五(8)的底部设置有剪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前后端面均横向设置有导轨(2),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左侧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一(4),右侧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油缸二(5),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顶部中部通过安装架设置有油缸三(6),且安装架设的右侧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油缸四(7)与油缸五(8),且安装架的前端面右侧设置有油缸六(9),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中部设置有操作平台(10),所述流水线框架(1)的前端面顶部与后端面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条(11),所述加固条(11)的底部均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有卡块(12),所述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销轴(13),所述滑块(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销轴(13)活动连接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底部远离销轴(13)的一端均设置有衔接杆(15),所述衔接杆(15)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连接杆(16),两组所述橡胶连接杆(16)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顶部均均匀设置有与卡块(12)相匹配的卡槽(18),所述操控平台(10)与控制主机(19)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19)与操作面板(20)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操作面板(20)与操控平台(10)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主机(19)输出端分别与PLC控制器1(22)、PLC控制器2(23)和PLC控制器3(24)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22)的输出端与油缸一(4)和油缸二(5)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23)的输出端与油缸三(6)、油缸四(7)和油缸六(9)电性连接,所述PL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望,冯峰峰,冯淼,徐立鹏,黄梦然,李亚清,孔维豪,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