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铬(VI)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731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场地土壤修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铬(VI)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施用硫酸亚铁进行还原(Reduction)—施用氢氧化钙进行沉淀(Precipitation)—施用磷酸钠进行稳定(Stabilization)—施用水泥进行固化(Curing)—对固化体涂覆沥青进行预防(Precaution),经该方法处理过的铬污染土壤能够安全再利用。该方法成本经济、修复高效、无二次污染、能够还原六价铬,沉淀三价铬,稳定铬沉淀物,将沉淀物固定及预防铬(VI)浸出毒性。

A method of reducing leaching toxicity of acid chromium (VI) contaminated sites by rpscp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铬(VI)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场地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铬(VI)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包括施用硫酸亚铁进行还原(Reduction)—施用氢氧化钙进行沉淀(Precipitation)—施用磷酸钠进行稳定(Stabilization)—施用水泥进行固化(Curing)—施用沥青进行预防(Precaution)。
技术介绍
铬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一种金属污染物,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监测五种重金属之一,也是美国超级基金优先控制的前20种有毒物质之一。重金属铬主要有两种价态,不同价态表现毒性也不一致。三价铬毒性小,对环境影响较小,六价铬毒性大且具有致癌性,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毒性高一百倍左右,铬在动物体内可以影响人体的氧化、还原和水解等生命活动,使蛋白质变性,干扰人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病变和癌变,因此铬污染场地修复已成为土壤修复的重点。目前存在的场地铬修复方法主要通过还原、吸附、固化等方法去除六价铬来降低土壤中六价铬与全铬浸出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六价铬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所述R、P、S、C、P分别指还原、沉淀、稳定、固化和预防,其特征在于,所述RPSCP流程包括:依次对所述污染场地土壤施用硫酸亚铁进行还原、施用氢氧化钙进行沉淀、施用磷酸钠进行稳定、施用水泥进行固化和对固化体涂覆沥青进行预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RPSCP流程降低酸性六价铬污染场地浸出毒性的方法,所述R、P、S、C、P分别指还原、沉淀、稳定、固化和预防,其特征在于,所述RPSCP流程包括:依次对所述污染场地土壤施用硫酸亚铁进行还原、施用氢氧化钙进行沉淀、施用磷酸钠进行稳定、施用水泥进行固化和对固化体涂覆沥青进行预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铬污染土壤开挖运输至指定修复场地,将待修复土壤进行破碎、筛分,加入硫酸亚铁与土壤混合均匀,加水养护,得S1;
第二步:向S1中加入氢氧化钙,与土壤混合均匀,加水养护,得S2;
第三步:向S2中加入磷酸钠,与土壤混合均匀,加水养护,得S3;
第四步:向S3中加入水泥与活性氧化铝混合物,与土壤混合均匀,加水养护,得S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五步:在S4土壤固化前将其送至路基目的地,在公路垫层碾压后涂一层沥青,然后按路基顺序在垫层上摊未固化的S4养护,在养护后的固化体上再涂覆一层沥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伟吴霄霄唐守寅熊琪胡露田一君董帅厅
申请(专利权)人:环保桥湖南生态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