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71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09
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其电器。碳纤维起电装置包括:碳纤维电极,被配置为产生电子并使周围的尘埃带电;保护壳体,被配置为覆盖碳纤维电极,使得具有人的手指大小的异物不能接触碳纤维电极,保护壳体包括:面对碳纤维电极的尖端并设置有通孔的上壁,以及围绕碳纤维电极的外周表面的侧壁;以及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设置在保护壳体中,并被配置为促使碳纤维电极稳定地产生电子。

Carbon fiber electric device and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carbon fiber electr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静电集尘装置中的碳纤维起电装置以及具有该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
技术介绍
静电集尘装置用于去除颗粒污染物,例如被污染空气中的灰尘,以产生清洁空气。图1示出了通过利用高压使污染物带电来收集污染物的电动集尘装置的示例。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动集尘装置的视图。参照图1,电动集尘装置500包括起电部510和设置在起电部510的下游的集尘部520。起电部510由放电电极511和一对接地板513组成。放电电极511形成为设置在一对接地板513的中央的线电极。通常将钨丝用作放电电极511。一对接地板513设置在放电电极511的上侧和下侧。当在放电电极511与接地板513之间施加高压时,在放电电极511中产生电晕放电,并且在放电电极511与接地板513之间形成半球形电场。集尘部520具有以规则的间隔堆叠有多个扁平正极521和多个扁平负极522的结构。因此,当在集尘部520的正极521与负极522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在正极521与负极522之间形成电场。因此,当由空气移动装置(未示出)移动的空气穿过起电部510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带电以具有正(+)极性。带电以具有正极性的污染物附着在负极522上,并在通过集尘部520时被从空气中去除。因此,集尘部520排出去除了污染物的清洁空气。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使用电晕放电的电动集尘装置500中,功耗大,并且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大量的臭氧。可以提供臭氧处理设备以解决臭氧问题,但是这增加了集尘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开发并使用了通过使用碳纤维作为电极来使污染物带电的集尘装置。然而,在使用碳纤维的集尘装置中,电子的发射是不稳定的,并且担心在人与碳纤维的尖端接触时可能遭受电击。提出以上信息以作为背景信息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公开。不确定也不断言以上任何内容是否可用作有关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是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以及至少提供以下描述的优点。相应地,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起电装置的装置和方法以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该装置和方法可以防止人接触碳纤维而遭受电击,并稳定地产生电子以使污染物带电。附加方面部分地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地将通过以下描述而变得清楚明白,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所呈现的实施例来获知。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起电装置。碳纤维起电装置包括:碳纤维电极,被配置为产生电子并使周围的尘埃带电;保护壳体,被配置为覆盖碳纤维电极,使得具有人的手指大小的异物不能接触碳纤维电极,保护壳体包括:面对碳纤维电极的尖端并设置有通孔的上壁,以及围绕碳纤维电极的外周表面的侧壁;以及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设置在保护壳体中,并被配置为促使碳纤维电极稳定地产生电子。保护壳体的通孔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通孔或通孔的内切圆的直径可以为6mm或更小。保护壳体的上壁的外表面与碳纤维电极的尖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至少2mm。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倾斜表面,设置在通孔的内侧表面中并且向着保护壳体的外部倾斜。通孔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可以在10度至15度的范围内。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布置在碳纤维电极附近的地电极。地电极可以设置在围绕碳纤维电极的、半径为向碳纤维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约4倍至约8倍的环形区域中。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保护壳体的上壁上的防电荷涂覆层。保护壳体的上壁上的防电荷涂覆层的表面电阻可以在约105至1011Ω/sq的范围内。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保护壳体中的与上壁的通孔连通的通风路径,使得外部空气流过通风路径。通风路径可以包括:开口,形成在支撑构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布置有碳纤维电极,所述支撑构件固定到保护壳体的下端;以及侧开口,设置在保护壳体的侧壁上。碳纤维起电装置可以包括:固定环,设置在碳纤维电极与保护壳体之间,固定环被配置为将碳纤维电极固定到保护壳体的侧壁,其中,通风路径可以形成为在固定环中沿保护壳体的纵向方向形成的多个狭缝。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空气供应部分,空气供应部分被配置为通过通风路径向碳纤维电极强制地供应空气。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高压施加部,被配置为向碳纤维电极施加高压;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高压施加部以在高压施加部向碳纤维电极施加高压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处阻断施加至碳纤维电极的高压。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开关部分,电连接到碳纤维电极,高压施加部,电连接到所述开关部分并被配置为向所述碳纤维电极施加高压,地,电连接到开关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到开关部分并被配置为控制开关部分,以使碳纤维电极选择性地连接到高压施加部和地中的一个,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开关部分,使得碳纤维电极连接到高压施加部,然后在预定时间间隔处,碳纤维电极与高压施加部之间的连接被阻断,并且碳纤维电极连接到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器。电器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入口;碳纤维起电装置,布置在入口的边缘,并且被配置为使流入入口的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带电;空气移动装置,设置在主体内部,并且被配置为对通过入口的包含污染物的空气抽真空并将空气排出到主体的外部;以及灰尘收集装置,设置在空气通道中,由设置在主体内部的空气移动装置抽真空的空气通过空气通道,并且灰尘收集装置配置为从空气中收集由碳纤维起电装置起电的污染物,其中,碳纤维起电装置可以包括:碳纤维电极,被配置为产生电子并使污染物带电;保护壳体,包括:面对碳纤维电极的尖端并设置有通孔的上壁,以及围绕碳纤维电极的外周表面的侧壁,保护壳体被固定至主体;以及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设置在保护壳体中,并被配置为促使碳纤维电极稳定地产生电子。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可以包括:倾斜表面,设置在保护壳体的通孔的内侧表面上并且倾斜以向外发散;以及通风路径,形成在保护壳体的下部,以与上壁的通孔连通,其中,外部空气流过通风路径。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着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白。附图说明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动集尘装置的视图;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的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3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横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图3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修改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图3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修改的横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3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子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碳纤维起电装置的透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起电装置,包括:/n碳纤维电极,被配置为产生电子并使周围的尘埃带电;/n保护壳体,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碳纤维电极,使得具有人的手指大小的异物不能接触所述碳纤维电极,所述保护壳体包括:面对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尖端并设置有通孔的上壁,以及围绕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外周表面的侧壁;以及/n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中,并被配置为促使所述碳纤维电极稳定地产生电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4 KR 10-2018-01619121.一种碳纤维起电装置,包括:
碳纤维电极,被配置为产生电子并使周围的尘埃带电;
保护壳体,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碳纤维电极,使得具有人的手指大小的异物不能接触所述碳纤维电极,所述保护壳体包括:面对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尖端并设置有通孔的上壁,以及围绕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外周表面的侧壁;以及
电子产生稳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中,并被配置为促使所述碳纤维电极稳定地产生电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
其中,所述保护壳体的通孔形成为具有圆形横截面或多边形横截面,并且
其中,所述通孔或所述通孔的内切圆的直径为6mm或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壳体的上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尖端之间的距离为至少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包括: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侧表面中,并且倾斜以朝向所述保护壳体的外部发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通孔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在10度至15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碳纤维电极附近的地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地电极设置在围绕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半径为向所述碳纤维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约4倍至约8倍的环形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
其中,所述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保护壳体的上壁上的防电荷涂覆层,并且
其中,所述防电荷涂覆层的表面电阻在约105至1011Ω/sq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产生稳定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保护壳体中的与所述上壁的通孔连通的通风路径,使得外部空气流过所述通风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起电装置,其中,所述通风路径包括:开口,形成在支撑构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布置有所述碳纤维电极,所述支撑构件固定到所述保护壳体的下端;以及侧开口,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内山泰彦辛圭镐尹苏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