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加强混合和换热作用的立体微通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微通道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加强混合和换热作用的立体微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微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当前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将开启高效精细的化工新时代。微通道,就是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反应通道,微通道反应技术作为化工过程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兼具过程强化和小型化的优势,并具有优异的传热传质性能和安全性,过程易于控制、直接放大等特点,可显著提高过程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快速推进实验室成果的实用化进程。与常规反应器相比,微通道反应器在传质传热、流体流动、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化工产业的革命性技术。当前的微通道设备,多以板式结构为主,通道结构雕刻在板平面上,那么为了增加流通量,不能够进行叠加,这样通道尺寸就会扩大从而失去了微通道的意义(如图1),往往只能通过将通道并列排布进行数量放大(如图2)。同样,为了增加持液量,往往也只能将通道延长,在有限的板面尺寸内进行来回往复(如图3)。一个板平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加强混合和换热作用的立体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橘瓣式结构(1)、轴芯(2)、挡片(3)、环形结构(4),轴芯(2)外侧均布有多个挡片(3),挡片(3)之间设置有橘瓣式结构(1),橘瓣式结构(1)围绕轴芯(2)环形放置,橘瓣式结构(1)两端均设置有环形结构(4),橘瓣式结构(1)与一侧的环形结构(4)组成一个单元,橘瓣式结构(1)和环形结构(4)内均为反应通道(5),轴芯(2)内为换热通道(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加强混合和换热作用的立体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橘瓣式结构(1)、轴芯(2)、挡片(3)、环形结构(4),轴芯(2)外侧均布有多个挡片(3),挡片(3)之间设置有橘瓣式结构(1),橘瓣式结构(1)围绕轴芯(2)环形放置,橘瓣式结构(1)两端均设置有环形结构(4),橘瓣式结构(1)与一侧的环形结构(4)组成一个单元,橘瓣式结构(1)和环形结构(4)内均为反应通道(5),轴芯(2)内为换热通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加强混合和换热作用的立体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橘瓣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铁军,谢小翠,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复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