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690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气引入反应塔中;S2、将废气与纳米级水泡进行混合;S3、纳米级水泡破裂混合后,空气从反应塔顶部排出,水滴聚合后流出反应塔;S4、对于水流和空气进行气体测量,控制反应塔中纳米级气泡产生的速率,形成闭路循环;S5、对水中杂质进行过滤,并进行热交换器的能源利用,检测合格后排出,本申请通过废气出气端的VOC检测,从而首先控制纳米水泡装置的启动台数,来实现对于VOC气体的吸收,并通过引风柜的风量调节,实现其进气量控制,接着通断电磁阀,实现控制出水的速度,来便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对于循环水中VOC含量进行监测,实现了可调控制,方便快捷。

Method and system of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by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ag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具体为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现有技术都是纳米级水泡与含有VOC的气体混合后瞬间爆破,形成4000K以上高温、40MPa以上高压的局部环境,该环境下水分子解裂成-H和-0H自由基,-H和-0H自由基使VOC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键断裂、失去活性,固体粒子脱离,实现分解目的,爆破后的纳米级水泡重新形成小水滴并负载固体粒子或失去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分子落入到循环水装置内,被处理后的VOC气体从反应塔顶部排出;但是此项技术中还有缺陷,在于如何调控好对于VOC气体的合理反应,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与其闭环控制,都是技术问题,并且在使用中,如何保证最大化的反应,来对VOC气体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提供气液传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废气引入反应塔中;/nS2、将废气与纳米级水泡进行混合;/nS3、纳米级水泡破裂混合后,空气从反应塔顶部排出,水滴聚合后流出反应塔;/nS4、对于水流和空气进行气体测量,控制反应塔中纳米级气泡产生的速率,形成闭路循环;/nS5、对水中杂质进行过滤,并进行热交换器的能源利用,检测合格后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废气引入反应塔中;
S2、将废气与纳米级水泡进行混合;
S3、纳米级水泡破裂混合后,空气从反应塔顶部排出,水滴聚合后流出反应塔;
S4、对于水流和空气进行气体测量,控制反应塔中纳米级气泡产生的速率,形成闭路循环;
S5、对水中杂质进行过滤,并进行热交换器的能源利用,检测合格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引风柜引入废气;
所述步骤S2中纳米级水泡通过纳米水泡装置进行产生,且纳米水泡直径为50-500纳米;
所述步骤S3中反应塔顶部安装有活性炭滤芯;
所述步骤S4中水流和空气均通过VOC测量器进行测量,测量后传输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启动纳米水泡装置,且纳米水泡装置为2-3台;
所述步骤S5中废水温度低于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废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后,可以再次引入纳米水泡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液传质协同生物制剂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塔(1),所述反应塔(1)底端安装有若干纳米水泡装置(2),所述纳米水泡装置(2)顶端的反应塔(1)一侧安装有引风柜(3),所述反应塔(1)顶端安装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中部安装有气体检测器(5);
所述反应塔(1)底部一端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中部嵌入安装有VOC水中检测器(8),所述VOC水中检测器(8)朝向出水端的一侧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排水管(7)一端与换热器(10)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祚辉颜其洪廖登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蓝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