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属于冶金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脱硫脱硝设备负荷大的问题。循环系统包括烧结机、环冷机、风箱、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和烟囱;风箱的数量为多个,风箱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的两侧,烧结机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上设有脱硫单元、脱硝反应器和余热回收单元;环冷机设于脱硫单元和脱硝反应器之间,环冷机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的尾端与烟囱相连。该系统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适用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处理。
A circulating system for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sintering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烧结烟气是烧结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污染物的废气,目前,钢铁企业正在进行超低排放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改造后的烟气中SO2浓度在35mg/Nm3以内,NOx浓度在50mg/Nm3以内,细颗粒物浓度在10mg/Nm3以内。现有的脱硫脱硝装置大多需要对原生产线进行大量改建,需要多加一些换热设备等,投资高、运行成本高;例如,“干(半干)法脱硫+烟气补热加热+脱硝”装置相比活性焦脱硫脱硝装置投资小,但需要对烟气进行补燃加热,消耗大量的煤气,因此,其脱硝成本也较高;烟气氧化脱硫脱硝工艺实施方法简单,但是,其用臭氧作为氧化剂氧化NO,容易造成臭氧的排放,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至少能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之一:(1)现有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2)脱硫脱硝设备负荷大,脱硫脱硝效果差、效率低;(3)存在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包括烧结机、环冷机、风箱、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和烟囱;风箱的数量为多个,风箱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的两侧,烧结机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上设有脱硫单元、脱硝反应器和余热回收单元;环冷机设于脱硫单元和脱硝反应器之间,环冷机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的尾端与烟囱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烟道,循环烟道的一端与部分风箱相连,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烟道,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通过三通单元与循环烟道和主烟气管道相连;循环烟道的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进一步的,循环烟道上依次设有第四除尘器和循环风机。进一步的,A烟道上依次设有第一除尘器和第一主抽风机。进一步的,B烟道上依次设有第二除尘器和第二主抽风机。进一步的,脱硫单元之前设置脱硫增压风机,脱硫单元之后设置脱硫除尘器。进一步的,主烟气管道上还设有n个支路管道,支路管道上均设有鼓风机,支路管道通过鼓风机与环冷机的高温段相连。进一步的,环冷机的低温段通过废气循环风机经过废气循环烟道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进一步的,环冷机与脱硝反应器之间还设有高温除尘器、氨水供应单元;余热回收单元与烟囱之间还设有第三除尘器和引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多个风箱、A烟道和B烟道,把烧结烟气分为两股,避免因风量太大而带来的烟道直径和引风机功率过大的问题,适用于生产现场安装。b)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烟道将烟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需脱硫脱硝烟气,进行后续的脱硫脱硝处理,一部分作为循环烟气,作为烧结烟气的气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需脱硫脱硝烟气的量,降低后续脱硫设备、脱硝设备等的负荷,能够保证环冷机将烟气换热至恰当的脱硝温度,保证脱硝效果,同时利用循环烟气作为烧结烟气的气源,由于循环烟气具有一定的温度(例如,此部分烟气温度为110~200℃),通过利用此部分烟气的显热能够减少烧结机的能耗,节约能耗>1%。c)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环冷机与主烟气管道的共同设置,将烟气通过与环冷机里的热烧结矿换热升温达到脱硝温度进行脱硝,不需要额外使用加热设备对需脱硝烟气加热,投资低,且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d)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废气循环烟道,能够利用环冷机低温段的余热将空气加热然后将其作为烧结机的气源。由于换热后的气体的显热能够减少烧结机的能耗;通过将脱硝后的部分烟气通过C烟道上的环冷机循环风机再循环至环冷机的高温段用于调节高温段的冷却风量,同时,可以利用这一部分烟气的温度,有利于余热回收。e)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对现有设备改造小,投资低,能够实现多污染物脱除成本低,脱硝成本节约15%以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烧结机;2-环冷机;3-风箱;4-第一除尘器;5-第二除尘器;6-第一主抽风机;7-第二主抽风机;8-脱硫增压风机;9-脱硫单元;10-脱硫除尘器;11-主烟气管道;12-环冷机进料口;13-环冷机排料口;14-第一鼓风机;15-第二鼓风机;16-第三鼓风机;17-第四鼓风机;18-第五鼓风机;19-高温除尘器;19-1-第一高温除尘器;19-2-第二高温除尘器;20-氨水供应单元;21-脱硝反应器;21-1-第一脱硝反应器;21-2-第二脱硝反应器;22-余热回收单元;23-第三除尘器;24-引风机;25-烟囱;26-环冷机循环风机;27-废气循环风机;28-废气循环烟道;29-第四除尘器;30-循环风机;31-循环烟道;32-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参见图1至图3,包括烧结机1、环冷机2、风箱3、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11和烟囱25;风箱3的数量为多个,风箱3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1的两侧,烧结机1一侧的风箱3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1另一侧的风箱3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11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11上设有脱硫单元9和脱硝反应器21;环冷机2设于脱硫单元9和脱硝反应器21之间;主烟气管道11的尾端与烟囱25相连。考虑到正常生产时烟气的量比较大,当风箱3内的烟气均通过主烟气管道11进行先脱硫再脱硝工艺,脱硫单元9和脱硝反应器21的负荷较大,会导致脱硫脱硝效果不彻底,甚至会由于烟气量过大,导致环冷机2无法将烟气升温至脱硝温度而造成脱硝效果极差,因此,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烟道31,循环烟道31的一端与部分风箱3相连,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32相连,因此,烧结机1内产生的部分烟气能够直接通过循环烟道31到达烧结机1,一方面减少需要进一步进行脱硫脱硝的烟气的量,另一方面,这部分烟气用于作为烧结机1的气源,由于这部分烟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并且这部分烟气可以通过调整风箱3的个数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机(1)、环冷机(2)、风箱(3)、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11)和烟囱(25);所述风箱(3)的数量为多个,风箱(3)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1)的两侧,烧结机(1)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1)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所述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11)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11)上设有脱硫单元(9)、脱硝反应器(21)和余热回收单元(22);环冷机(2)设于脱硫单元(9)和脱硝反应器(21)之间,环冷机(2)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11)的尾端与烟囱(2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机(1)、环冷机(2)、风箱(3)、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11)和烟囱(25);所述风箱(3)的数量为多个,风箱(3)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1)的两侧,烧结机(1)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1)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所述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11)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11)上设有脱硫单元(9)、脱硝反应器(21)和余热回收单元(22);环冷机(2)设于脱硫单元(9)和脱硝反应器(21)之间,环冷机(2)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11)的尾端与烟囱(2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烟道(31),循环烟道(31)的一端与风箱(3)相连,另一端与烧结机(1)的风罩(3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烟道(31),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通过三通单元与循环烟道(31)和主烟气管道(11)相连;循环烟道(31)的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3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烟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高建军,张俊,周和敏,齐渊洪,严定鎏,林万舟,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