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6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的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本申请的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通过以山荆子花药为材料,通过适宜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浸泡一定时间,再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采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胚状体发育等方法,获得各单株独立性强、单株遗传信息纯度高、单株来源清晰等特征的新型的山荆子人工栽培品种,该品种遗传稳定,可作为品系栽培和构建山荆子突变体库。

A new cultivar culture method of inducing anther mutation of Vitex negund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新品种
,具体涉及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山荆子(学名:Malusbaccata(L.)Borkh.):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别名:林荆子、山定子、山丁子,树高可达4-5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灰褐色,光滑,不易开裂;新梢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微带红褐。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细锐,伞形总状花序。花白色,花柱5或4,基部有长柔毛;4-6朵花集生在短枝顶端。山荆子6月开花,果近球形,直径0.8-1厘米,红色或黄色,脱萼,萼洼有圆形绣斑,果柄长为果实的3-4倍。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山荆子生山坡杂木林中及山谷阴处灌木丛中,海拔在50-1500米,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喜光,耐寒性极强(有些类型能抗-50℃的低温),耐瘠薄,不耐盐,深根性,寿命长。树姿优雅娴美,花繁叶茂,白花、绿叶、红枝互相映托美丽鲜艳,是优良的观赏树种。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幼苗可供苹果、花红和海棠果的嫁接砧木;是很好的密源植物;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用于印刻雕板、细木工、工具把等;嫩叶可代茶,还可作家畜饲料,果实对痢疾和吐泻具有一定的疗效;也可作培育耐寒苹果品种的原始材料。野生山荆子存在果实小、酸涩、口感差、品质低、抗病力差、食用价值很小和产量低,以及山荆子常见立枯病和多种虫害等问题,导致其开发利用受到极大限制。在现有技术中,对山荆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种子苗人工繁育、绿化造型和作为砧木嫁接等方面,未发现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系)培育的相关报道。且因其果实小而酸涩,在食品领域未得到广泛应用,导致人工规模化栽培生产滞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山荆子存在果实小、酸涩、口感差、品质低、抗病力差、食用价值很小和产量低,以及山荆子常见立枯病和多种虫害等,导致其开发利用受到极大限制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选择与预处理:6月上旬,待野生山荆子显蕾后选取饱满花蕾,将花蕾用75%乙醇涮洗10s后移至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无菌水冲洗10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着将花蕾剥开,摘下雄蕊上的花药,将花药分批放入不同浓度的EMS溶液中,浸泡40-1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花药10次以备接种;(2)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中经过EMS浸泡后的花药转接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并置于光照周期6h·d-1、光照强度800lx和温度26±2℃条件下培养80天,花药完全脱分化转变成白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3)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将步骤(2)中胚性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并转接到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同时置于光照周期10h·d-1、光照强度1000lx和温度25±2℃条件下培养60天,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具有独立性、两极性、可分离的胚状体;(4)胚状体发育培养:将步骤(3)中含有胚状体的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培养25天,胚状体逐渐与胚性愈伤组织脱离;接着将胚状体剥离后转接到胚状体发育培养基中,并置于光照周期12h·d-1、光照强度1200lx和温度24±2℃条件下进行发育培养,培养至45天胚状体两极化发育成含有根和茎叶的小植株;(5)移栽和定植及品系确定:当步骤(4)中小植株在培养瓶中长至2.0cm时,从瓶中取出经驯化炼苗后栽植于营养钵中,待长至20cm时,定植栽培到田间,观察其生长情况;接着将差异单株注标签并嫁接在不同适宜地域栽培;最后进行筛选确定遗传稳定的优良性状突变体作为品系,并进行编号。进一步的,步骤(1)中EMS以浓度为0.1mol·L-1、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溶剂配制成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8-0.24%的EMS溶液。进一步的,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分别为体积百分比0.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的EMS溶液。进一步的,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所述基本培养基的成份包括下列物质:马铃薯上清液60g·L-1;大量元素:20.0mg·L-1NH4NO3,7.5mg·L-1CaCl2·2H2O,8.9mg·L-1MgSO4·7H2O;铁盐:1.5mg·L-1FeSO4·7H2O,1.8mg·L-1Na2·EDTA·2H2O。进一步的,步骤(2)中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5mg·L-1异戊烯腺嘌呤和0.35mg·L-1NAA,以及6.8g·L-1琼脂粉,50g·L-1蔗糖。进一步的,步骤(2)中培养基的pH值为6.0。进一步的,步骤(3)中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3.2mg·L-1异戊烯腺嘌呤,以及7.0g·L-1琼脂粉,40g·L-1蔗糖。进一步的,步骤(3)中培养基的pH值为5.9。进一步的,步骤(4)中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02mg·L-1KT,以及6.8g·L-1琼脂条,30g·L-1蔗糖,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6.0。进一步的,品系确定根据突变体长势、形态特性、果形、果实大小、酸甜度、口感、适应性、产量、抗病性、种子苗遗传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进行筛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特性是作用于诱发点,使诱发点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畸形,显性突变高,无需进一步遗传转化,可直接获得遗传稳定突变体,栽培多态性极小,可直接选择优良性状突变体作为品系栽培和品种审定,显著缩短了育种周期;(2)本方法简捷多效、诱导后代突变率高、变异范围广、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好、突变具有多样性等优点;(3)本方法以山荆子花药为材料,应用诱变剂EMS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采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发育等培养途径获得遗传稳定突变体,突变体具有各单株独立性强、单株遗传信息纯度高、单株来源清晰等特点,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山荆子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品种培育。附图说明图1为山荆子含有胚性细胞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结构图;图2中a.品系1(品系代码:2013-051)果实;b.品系2(品系代码:2013-016)果实;c.品系3(品系代码:2013-038)果实;d.野生山荆子果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与预处理6月上旬,待野生山荆子显蕾后选取饱满花蕾(未开放前且未露白),将花蕾取下后用75%乙醇涮洗10s后移至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无菌水冲洗10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材料选择与预处理:6月上旬,待野生山荆子显蕾后选取饱满花蕾,将花蕾用75%乙醇涮洗10s后移至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无菌水冲洗10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着将花蕾剥开,摘下雄蕊上的花药,将花药分批放入不同浓度的EMS溶液中,浸泡40-1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花药10次以备接种;/n(2)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中经过EMS浸泡后的花药转接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并置于光照周期6h·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选择与预处理:6月上旬,待野生山荆子显蕾后选取饱满花蕾,将花蕾用75%乙醇涮洗10s后移至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无菌水冲洗10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着将花蕾剥开,摘下雄蕊上的花药,将花药分批放入不同浓度的EMS溶液中,浸泡40-1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花药10次以备接种;
(2)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中经过EMS浸泡后的花药转接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并置于光照周期6h·d-1、光照强度800lx和温度26±2℃条件下培养80天,花药完全脱分化转变成白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
(3)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将步骤(2)中胚性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并转接到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同时置于光照周期10h·d-1、光照强度1000lx和温度25±2℃条件下培养60天,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具有独立性、两极性、可分离的胚状体;
(4)胚状体发育培养:将步骤(3)中含有胚状体的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培养25天,胚状体逐渐与胚性愈伤组织脱离;接着将胚状体剥离后转接到胚状体发育培养基中,并置于光照周期12h·d-1、光照强度1200lx和温度24±2℃条件下进行发育培养,培养至45天胚状体两极化发育成含有根和茎叶的小植株;
(5)移栽和定植及品系确定:当步骤(4)中小植株在培养瓶中长至2.0cm时,从瓶中取出经驯化炼苗后栽植于营养钵中,待长至20cm时,定植栽培到田间,观察其生长情况;接着将差异单株注标签并嫁接在不同适宜地域栽培;最后进行筛选确定遗传稳定的优良性状突变体作为品系,并进行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EMS以浓度为0.1mol·L-1、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溶剂配制成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8-0.24%的EMS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山荆子花药突变的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地周王明玉朱俊义王民香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天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