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47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沉淀池和过滤消毒池,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内均布设有微生物填料,其中,一级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内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池内氧气量的曝氧装置,厌氧池的底部通过连接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连通,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的顶部通过输送管道均与一级好氧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进行消耗,减少污泥的产生。

A new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污水处理就是环保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物质的含量是污水处理的关键。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因此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常常通过附着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的吸附、吸收、降解、氧化、合成等作用,达到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物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采用生物填料进行污水处理的设备,对微生物菌种的利用率较低,水体中微生物菌种的含量消耗较快,需要经常向水体内投放微生物菌种,一方面微生物菌种的补充不及时容易造成污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进行消耗,减少污泥的产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沉淀池和过滤消毒池,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内均布设有微生物填料,其中,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有将污水供入池体内的供水装置,过滤消毒池设置有出水管,一级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内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池内氧气量的曝氧装置,厌氧池的底部通过连接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连通,以使沉淀池底部的淤泥能够通入至厌氧池的底部,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的顶部通过输送管道均与一级好氧池连通,以将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上部的部分污水输送至一级好氧池内。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中相邻两池体之间通过输水管连通,输水管包括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的前端设置在上一池体的上部并布设有若干进水孔,后端设置在下一池体的上部,第二输水管的上端与第一输水管的后端连通,下端延伸至池体的下部并设置有若干出水孔。进一步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弯曲盘绕设置在调节池底部的供水管,供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若干出水口,且出水口上安装有单向止回阀。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膜,过滤膜将水解酸化池分隔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布水器安装在下半部分,以使得下半部分的污水经过过滤膜的过滤后流至上半部分。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道上安装有泵体,其一端伸入一级好氧池的中部,另一端设置有两输送支管分别伸入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曝氧装置包括供气管道,供养管道的一端连接有供气设备,另一端设置两支管分别连通至一级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的底部,且均安装有供气头,供气头上布设有若干出气孔。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三输水管连通,第三输水管的一端连通二级好氧池的上部,另一端连通至沉淀池的中部,沉淀池与过滤消毒池之间通过第四输水管连通,第四输水管的一端连通沉淀池的上部,另一端连通至过滤消毒池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消毒池内沿池体的高度方向布设有多层过滤层,每层过滤膜均包括石粒和活性炭颗粒,且石粒和活性炭颗粒的粒径由下层至上层逐渐减小,两相邻过滤层之间通过过滤膜进行分隔。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一级好氧池、厌氧池、二级好氧池、沉淀池和过滤消毒池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容器,且内壁设置有防腐膜。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厌氧菌种和好氧菌种,通过设置有连接管道将沉淀池与厌氧池的底部连通,可以使得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中,由于污泥中的还混杂有微生物菌种以及有机物杂质,从而可以使得污泥中的厌氧菌种能够在厌氧池内进行重复循环利用,好氧菌种能够在二级好氧池中循环利用,同时能够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进一步的分解,从而减少污泥产生及排放量,同时通过将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内的部分污水输送至一级好氧池内,使得污水中的部分微生物菌种能够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中继续进行循环使用,从而提高了微生物菌种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沉淀池5和过滤消毒池6,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内均布设有微生物填料7,本申请中采用的微生物填料7为现有材料,具体不作详细赘述,其中,水解酸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将污水供入池体内的供水装置8,过滤消毒池6设置有出水管9,从而使得污水从水解酸化池1的底部供入,并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沉淀池5和过滤消毒池6进行处理后,最后从出水管9排出,一级好氧池2和二级好氧池4内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池内氧气量的曝氧装置,从而利于池体内好氧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厌氧池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道10与沉淀池5的底部连通,以使沉淀池5底部的淤泥能够通入至厌氧池3的底部,优选的,为了使得污泥的输送更加畅通,可以在连接管道10上加设泵体16,通过泵体16将沉淀池5底部的污泥输送至厌氧池3的底部,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的顶部通过输送管道11均与一级好氧池2连通,以将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上部的部分污水输送至一级好氧池2内。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利用厌氧菌消耗水中有机物,降低氨氮、COD、BOD等物质,利用曝氧和耗氧均处理消耗污水中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沉淀池(5)和过滤消毒池(6),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内均布设有微生物填料(7),其中,水解酸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将污水供入池体内的供水装置(8),过滤消毒池(6)设置有出水管(9),一级好氧池(2)和二级好氧池(4)内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池内氧气量的曝氧装置,厌氧池(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道(10)与沉淀池(5)的底部连通,以使沉淀池(5)底部的淤泥能够通入至厌氧池(3)的底部,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的顶部通过输送管道(11)均与一级好氧池(2)连通,以将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上部的部分污水输送至一级好氧池(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沉淀池(5)和过滤消毒池(6),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内均布设有微生物填料(7),其中,水解酸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将污水供入池体内的供水装置(8),过滤消毒池(6)设置有出水管(9),一级好氧池(2)和二级好氧池(4)内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池内氧气量的曝氧装置,厌氧池(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道(10)与沉淀池(5)的底部连通,以使沉淀池(5)底部的淤泥能够通入至厌氧池(3)的底部,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的顶部通过输送管道(11)均与一级好氧池(2)连通,以将二级好氧池(4)和沉淀池(5)上部的部分污水输送至一级好氧池(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1)、一级好氧池(2)、厌氧池(3)、二级好氧池(4)中相邻两池体之间通过输水管连通,输水管包括第一输水管(12)和第二输水管(13),第一输水管(12)的前端设置在上一池体的上部并布设有若干进水孔(14),后端设置在下一池体的上部,第二输水管(13)的上端与第一输水管(12)的后端连通,下端延伸至池体的下部并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8)包括弯曲盘绕设置在调节池底部的供水管,供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若干出水口,且出水口上安装有单向止回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1)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膜(15),过滤膜(15)将水解酸化池(1)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柱月肖正中周晓情黄泽光庞燮虎林海源周祖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源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