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属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在矿山或污染区的引水渠,所述引水渠连接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远离矿山或污染区的一侧连接有修复拦截带,所述修复拦截带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吸附层和防渗层,所述集水井井口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井远离引水渠的一侧设置有与过滤装置连接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引水渠下方,且远离引水渠的一侧向下倾斜与收集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过滤板不易堵塞的优点。
An ecological interception system to prevent the diffusion of pollutants in mines or pollute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技术介绍
矿山、污染场地中均存在一定的污染物,其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等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的土壤和地表水等造成污染。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16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设置,所述生态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垂直拦截系统、可渗透坝和水平拦截系统;所述垂直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截洪沟、集水井和修复拦截带,所述截洪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集水井井口设有人工格栅,集水井侧壁安装有出水管道,集水井中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溢流至修复拦截带,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物。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截洪沟的污水进入集水井时大颗粒悬浮物和杂物被井口的格栅阻隔停留在格栅上,一段时间后,悬浮物和杂物堆积较多会堵塞格栅,导致污水无法流入集水井,直接进入修复拦截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具有过滤板不易堵塞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包括设置在矿山或污染区的引水渠,所述引水渠连接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远离矿山或污染区的一侧连接有修复拦截带,所述修复拦截带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吸附层和防渗层,所述集水井井口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井远离引水渠的一侧设置有与过滤装置连接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引水渠下方,且远离引水渠的一侧向下倾斜与收集装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引水渠进入集水井,集水井井口的过滤板初步过滤大颗粒杂质,然后污水从集水井进入修复连接带,通过植物层的吸收分解和吸附层的吸附对污水进行净化,防渗层将修复拦截带与深层土壤隔离,避免污染深层土壤;过滤板呈倾斜设置,使杂质沿过滤网向远离引水渠的一侧滚动,不易在过滤网上堆积,避免大颗粒杂质堵塞过滤网,过滤网远离饮水渠的一侧设置的收集装置能够对杂质进行收,便于清理杂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插接在集水井内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两端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卡块,所述集水井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插接在集水井内,并通过卡块与卡环的配合固定,清理收集槽时,将收集槽向上提起可将收集槽从集水井内取出,便于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靠近收集槽的一端与收集槽平行设置有转轴,所述收集槽上固定安装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与收集槽转动连接,将过滤板远离收集槽的一侧提起,使过滤板绕转轴向靠近收集槽方向转动,直至过滤板与收集槽顶面呈锐角,过滤板上残留的大颗粒杂质落入收集槽内,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靠近引水渠的一侧设置有台阶,所述过滤板靠近引水渠的一侧与台阶平行设置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底面与台阶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与台阶为面与面抵接,接触面积更大,和过滤板棱边直接抵接在集水井侧壁上相比更加稳定,避免杂质从过滤板与集水井侧壁的间隙中进入集水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侧壁开设有与土壤层连通的渗透槽,所述渗透槽位于集水井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土壤层之间设置有细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内的污水通过渗透槽进入土壤层内进行净化;在渗水槽内设置细沙层能够避免土壤层中的泥沙进入集水槽内;在渗透槽位于集水井一侧设置过滤网能够避免细沙落入集水井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朝向集水井内一侧设置有支撑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能够对过滤网进行支撑,避免细沙层对过滤网进行挤压,使过滤网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侧壁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渗透槽两侧的支板,两支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插槽,所述过滤网和支撑架两端分别插接在两插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井,向上提起过滤网即可将过滤网取出,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壁垂直设置有爬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爬梯进出集水井,便于工作人员进入集水井进行清淤清洗等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过滤板呈倾斜设置,使杂质沿过滤网向远离引水渠的一侧滚动,不易在过滤网上堆积,避免大颗粒杂质堵塞过滤网;2.过滤板与收集槽转动连接,绕转轴向靠近收集槽方向转动过滤板,过滤板上残留的大颗粒杂质落入收集槽内,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集水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收集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过滤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1、引水渠;2、集水井;3、修复拦截带;31、植物层;32、土壤层;33、吸附层;34、防渗层;4、收集槽;5、连接板二;6、卡块;7、卡环;8、过滤板;9、连接板一;10、台阶;11、转轴;13、渗透槽;14、支板;15、插槽;16、细沙层;17、过滤网;18、爬梯;19、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包括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的引水渠1,引水渠1远离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连通有集水井2,集水井2远离引水渠1的一侧设置有修复拦截带3,集水井2内设置有过滤装置和与过滤装置连接的收集装置。修复连接带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31、土壤层32、吸附层33和防渗层34,植物层31可种植具有污水净化的植物,本力实施例选用芦苇、香蒲、水葱、水生美人蕉混种;吸附层33由活性炭、磷灰石、纳米陶瓷吸附剂等构成;隔离层为防水膜。参照图1和图2,集水井2与过滤板8垂直的侧壁上竖直预埋有爬梯18,以便于工作人员进出集水井2。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8,本实施例过滤板8采用栅格板,过滤板8靠近引水渠1的一侧水平焊接有连接板一9,集水井2靠近引水渠1的一侧设置有台阶10,连接板一9底面与台阶10抵接,避免杂质从过滤板8与集水井2侧壁的间隙中进入集水井2。参照图3和图4,收集装置包括插接在集水井2内的收集槽4,收集槽4呈柱形,收集槽4两端分别外侧壁向外延伸有连接板二5,连接板二5底部焊接有卡块6,集水井2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卡块6配合的卡环7;连接板二5与集水井2侧壁抵接,避免杂质从收集槽4和集水井2之间的缝隙进入集水井2;清理收集槽4时,将收集槽4向上提起使卡块6脱离卡环7即可将收集槽4从集水井2内取出,便于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包括设置在矿山或污染区的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连接有集水井(2),所述集水井(2)远离矿山或污染区的一侧连接有修复拦截带(3),所述修复拦截带(3)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31)、土壤层(32)、吸附层(33)和防渗层(3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2)井口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井(2)远离引水渠(1)的一侧设置有与过滤装置连接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8),所述过滤板(8)位于引水渠(1)下方,且远离引水渠(1)的一侧向下倾斜与收集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包括设置在矿山或污染区的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连接有集水井(2),所述集水井(2)远离矿山或污染区的一侧连接有修复拦截带(3),所述修复拦截带(3)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31)、土壤层(32)、吸附层(33)和防渗层(3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2)井口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井(2)远离引水渠(1)的一侧设置有与过滤装置连接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8),所述过滤板(8)位于引水渠(1)下方,且远离引水渠(1)的一侧向下倾斜与收集装置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插接在集水井(2)内的收集槽(4),所述收集槽(4)两端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卡块(6),所述集水井(2)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卡块(6)配合的卡环(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8)靠近收集槽(4)的一端与收集槽(4)平行设置有转轴(11),所述收集槽(4)上固定安装有与转轴(11)配合的转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德军,李力宏,张良华,何宗江,任帅,黄华,彭秋月,文雄,陈伟,余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城乡建设勘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