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涉及园林生态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处理雨水的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井、和集水井相连通的下水管道、以及与下水管道相连通的水平潜流层,所述集水井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将落叶拦截于井口的雨水篦子、用于过滤污泥砂石的编织篮、以及用于过滤雨水中细小杂质的砂石过滤器,技术效果是使用简单的雨水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单独处理,避免雨水与生活污水相混合,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A structure of landscape sewage treatmen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生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生态问题已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希望通过园林的生态效应来改变严峻的城市环境,因此城市生态园林由此而生。园林是以人为本的、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其中拥有大量的绿地并辅以道路,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到园林进行休憩。由于园林具有相对封闭性,且面积较大,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日常雨水的量相对较大,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包括沉淀池、过滤池、曝气池、pH调节池、絮凝池、分解池等等,通过一系列装置的配合分别去除污水内的各种杂质,从而使污水被净化回收利用。这种污水处理设备虽然可以对多种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园林中的污水一般为两大类,分别为含微生物和有机物较多的生活污水、以及含有泥沙落叶的雨水。雨水相对生活污水而言量大而污染小,使用这种污水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处理,这种污水处理设备所针对处理的多种污染物在雨水中含量很少,处理时不仅浪费,而且还会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内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相混合,提高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其使用简单的雨水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单独处理,避免雨水与生活污水相混合,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用于处理雨水的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井、以及和集水井相连通的下水管道,所述集水井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将落叶拦截于井口的雨水篦子、用于过滤污泥砂石的编织篮、以及用于过滤雨水中细小杂质的砂石过滤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落到地面时,被汇集到集水井中。由于雨水本身较为洁净,落到地面后汇集成流后主要携带有浮在水面上的落叶和沉积在水中的灰尘沙土等不溶物,相对容易净化。当雨水流入集水井时,先经过雨水篦子。雨水篦子缝隙较小,水平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大多无法穿过雨水篦子的缝隙进入集水井,起到了初步除杂的功能。此外,雨水篦子还可以防止人们意外跌入集水井,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雨水穿过雨水篦子时落入编织篮中,由于编织篮由材料编织而成,材料与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水流可以通过间隙从编织篮中泄露出,当雨水流量较大时,还可以从编织篮的四周溢流而出。而泥沙等不溶物的尺寸大于编织篮上间隙的宽度,因此被拦截在编织篮中无法穿过;由于泥沙的密度较大而沉积在编织篮底部,无法随水流从编织篮的四周穿过,因此编织篮起到了初步过滤作用。雨水经过编织篮后进入砂石过滤器,由于会有部分碎小的落叶得以穿过雨水篦子,以及部分泥沙被水流冲刷而激溅出编织篮,它们随着雨水到达砂石过滤器。由于砂石过滤器内砂石的缝隙相对较小,且砂石之间的通道十分曲折复杂,落叶与泥沙随水流经过砂石时,会被卡在缝隙之中,从而砂石过滤器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水井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编织篮顶部的边缘相对设置有搭接于环状凹槽的突出片,所述雨水篦子的形状与集水井的水平截面相适应,所述雨水篦子的四周卡接于环状凹槽上并压紧突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篮与集水井之间形成装配式连接,在安装时将编织篮的突出片搭接在环状凹槽上,环状凹槽即可对编织篮起到支撑作用。再将雨水篦子卡接进环状凹槽中,此时雨水篦子压紧在在突出片上,编织篮在集水井轴向上被固定。人们在雨后可以轻松地将雨水篦子和编织篮取出,清理其上的杂物。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沿集水井的轴线方向向下设有卡接凹槽,所述砂石过滤器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接凹槽相适配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滑移连接并抵接于卡接凹槽远离井口的端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远离井口的端壁的相互抵接,砂石过滤器被集水井的侧壁支撑于集水井轴线方向上。在需要对砂石过滤器进行更换时,只需要让砂石过滤器沿卡接凹槽向上滑动即可取出。此外,卡接凸起卡接于卡接凹槽内,还可以避免砂石过滤器发生旋转。进一步设置:雨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下水管道相连通的水平潜流层,所述下水管道中安装有用于将雨水泵至水平潜流层的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经过下水管道管道后,进入水平潜流层,水平潜流层对溶解于雨水中的无机化合物进行分解吸收,从而使得雨水的洁净度进一步提升。由于集水井具有一定的深度,而水平潜流层靠近地表设置,因此下水管道中的水要通往水平潜流层,需要克服重力做功,水泵能够将水从下水管道中向上抬升。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将绿地与道路隔开的路缘石,所述路缘石靠近绿地的内侧设置有截污槽,所述截污槽与集水井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园林中绿地面积很大,水流会在绿地中向低处溢流。由于路缘石将绿地与相对绿地较低的道路隔开,因此水流必须经过路缘石才能溢流到道路上。截污槽的设置,可以将绿地中的水导流到集水井中,从而避免绿地中的水溢流到道路中影响人们的使用。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于水平潜流层相连通的景观水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经过水平潜流层的处理后,其内杂质很少,十分清澈,可以用作景观水池的景观用水,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设置:还包括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氧化池和污泥沉淀池,所述污泥沉淀池的出水孔与水平潜流层相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厌氧池中氧气含量很低,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含量大幅减少。氧化池中氧气含量高,氧化池利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污染物,从而净化废水。强氧化剂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逐步降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也能把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氧化为不溶于水、而易于从水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污泥沉淀池将厌氧池和氧化池所产生的沉淀物和絮凝物进行沉淀过滤,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氧化池内设有吸附填料,所述氧化池的底部设有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气支管分布在氧化池的底部,空气布气管进入氧化池并向上漂浮,氧化池中的水与空气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以补充氧化反应所消耗的水溶氧,从而保证氧化反应的高效进行。此外,吸附填料可以与污染物被氧化后的产物相互作用,使其发生絮凝沉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简单的雨水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单独处理,避免雨水与生活污水相混合,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集水井的结构简单,在实现雨水收集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过滤,在过滤后可以方便地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更换,而且能够避免人失足落入井中发生危险;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和雨水在经过水平潜流层的净化,进入景观水池实现再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雨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水平潜流层和景观水池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绿地、道路和集水井的俯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用于处理雨水的雨水处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井(11)、以及和集水井(11)相连通的下水管道(15),所述集水井(1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将落叶拦截于井口的雨水篦子(12)、用于过滤污泥砂石的编织篮(13)、以及用于过滤雨水中细小杂质的砂石过滤器(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用于处理雨水的雨水处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井(11)、以及和集水井(11)相连通的下水管道(15),所述集水井(1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将落叶拦截于井口的雨水篦子(12)、用于过滤污泥砂石的编织篮(13)、以及用于过滤雨水中细小杂质的砂石过滤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1)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凹槽(111),所述编织篮(13)顶部的边缘相对设置有搭接于环状凹槽(111)的突出片(121),所述雨水篦子(12)的形状与集水井(11)的水平截面相适应,所述雨水篦子(12)的四周卡接于环状凹槽(111)上并压紧突出片(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1)的侧壁上沿集水井(11)的轴线方向向下设有卡接凹槽(112),所述砂石过滤器(14)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接凹槽(112)相适配的卡接凸起(141),所述卡接凸起(141)与卡接凹槽(112)滑移连接并抵接于卡接凹槽(112)远离井口的端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锐生,朱丽微,黄泽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成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