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呈圆形的浮选池,浮选池底部固定有支脚,浮选池中部设置有隔油装置,浮选池上端口外侧面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浮选池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浮选池的一侧设置有通过下流管道与溢流槽连通的集油箱,浮选池的底面设置有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隔油装置固定于浮选池中,结构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具有物理隔油和气浮法两种除油方式,除油量大大提高。
An oily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含油污水是指油脂含量较高的污水,未经过处理的含油污水如果随意排放会污染我们日常饮用水的水源,一旦饮水源被污染,不仅会感染疾病,甚至会导致食物中毒等现象。另外,含油污水中会存在一定量的致癌物质,因此,含油污水可能会增加污染区域的癌症发病率。现有含油污水的处理工艺,需要对含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即先除去浮油,然后经过后续工序降低油脂含量,现在多采用隔油池对浮油进行去除,占地面积大,除油量低,不利于工厂使用,不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现有隔油池占地面积大、除油量低及不利于工厂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呈圆形的浮选池,浮选池底部固定有支脚,浮选池中部设置有隔油装置,浮选池上端口外侧面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浮选池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浮选池的一侧设置有通过下流管道与溢流槽连通的集油箱,浮选池的底面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隔油装置包括与浮选池同轴线且开口向下的圆桶,所述圆桶的下端与浮选池的底面密封连接,圆桶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呈筒状的隔板,所述隔板上端与圆桶的顶部固定连接,隔板的下端延伸至圆桶的下端,圆桶上端侧壁开设有第一溢流口,隔板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溢流口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延伸至圆桶的外侧并与下流管道相通,圆桶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隔板内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下端位置低于第一溢流口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浮选池底面的同圆心的的多个圆形管道和固定于浮选池一侧的气泵,所述圆形管道均通过连接管道与气泵连接,所述圆形管道均设置有与浮选池内部相通的多个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沿浮选池的轴线圆周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溢流口沿圆桶外表面圆周均布两个。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端固定有法兰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含油污水进入到隔油装置中时,由于油比水轻,大量的油脂会浮在水面上,隔板内部水面的油脂会从第二溢流口溢出,并经过溢流管和下流管道排入到集油箱中,隔板下部的水会从第一溢流口进行到浮选池中,充气装置对浮选池中的污水不断的加入气泡,利于浮选原理,可以将污水中的乳化油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油,是污水中的油脂上浮速度提升近千倍;本技术将隔油装置固定于浮选池中,结构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具有物理隔油和气浮法两种除油方式,除油量大大提高。2、浮选池底部多个单向阀可以提高大量的气泡,提高了浮选池的浮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浮选池的仰视图;图5为图2端面图。图中:1、浮选池;2、支脚;3、隔油装置;4、溢流槽;5、出水管;6、充气装置;7、法兰盘;8、下流管道;9、集油箱;31、圆桶;32、隔板;33、第一溢流口;34、第二溢流口;35、进水管;36、溢流管;61、圆形管道;62、气泵;63、连接管道;64、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呈圆形的浮选池1,浮选池1底部焊接有支脚2,支脚2使浮选池1处于水平,浮选池1中部设置有隔油装置3,浮选池1上端口外侧面均设置有与浮选池1一体连接的环形的溢流槽4,浮选池1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5,浮选池1的一侧设置有通过下流管道8与溢流槽4连通的集油箱9,下流管道8与溢流槽4的底部连通,浮选池1的底面设置有充气装置6;所述隔油装置3包括与浮选池1同轴线且开口向下的圆桶31,所述圆桶31的下端与浮选池1的底面进行焊接,并达到水密封,圆桶31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呈筒状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上端与圆桶31的顶部进行焊接,隔板32的下端延伸至圆桶31的下端,即隔板32的下端面与浮选池1的底面有一定的距离,圆桶31上端侧壁开设有第一溢流口33,隔板32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溢流口33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溢流口34,第二溢流口34焊接有溢流管36,所述溢流管36延伸至圆桶31的外侧并与下流管道8相通,圆桶31的顶部焊接有延伸至隔板32内部的进水管35,所述进水管35下端位置低于第一溢流口33的位置。含油污水从进水管35进入到圆桶31中,进水管35进入的污水流速较低,可以使大量油脂上浮到水面,在水面大量的油脂会通过第二溢流口34流出,经过溢流管36和下流管道8进入到集油箱9中,而含油量低的污水就会从第一溢流口33并沿圆桶31的侧壁流入到浮选池1中,完成物理隔油,可以初步除去大量的浮油。具体的,所述充气装置6包括焊接于浮选池1底面的同圆心的的多个圆形管道61和固定于浮选池1一侧的气泵62,所述圆形管道61均通过连接管道63与气泵61连接,所述圆形管道61均设置有与浮选池1内部相通的多个单向阀64;气泵62提供有压力的气体,并经过圆形管道61和单向阀64对浮选池1进行充气,浮选池1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理是在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或浮油,上浮速度可提高近千倍,从而完成固、液分离的,其油水分离效率很高,可以除去污水中的乳化油,除油量高,大大降低污水中的油脂。优选的,所述单向阀64沿浮选池1的轴线圆周均布,分布均匀,可以覆盖整个浮选池1,浮选效果好。所述第一溢流口33沿圆桶31外表面圆周均布两个,可以使污水溢流速度加快,增快污水处理效率。所述进水管35上端固定有法兰盘7,保证进水管道35的进水口连接的牢靠性。使用本技术时,将进水管35与工厂的排水管道连接,将含油污水排入到圆桶31中,大量的油脂会浮在水面上,隔板32内部水面的油脂会从第二溢流口34溢出,并经过溢流管36和下流管道8排入到集油箱9中,隔板32下部的水会从第一溢流口33进行到浮选池1中,开启气泵62,气泵62提供有压力的气体,并经过圆形管道61和单向阀64对浮选池1进行充气,浮选池1污水表面的油脂溢流到溢流槽4中,并经过下流管道8排入到集油箱9中,并将除油后的污水从出水管5排出;本技术将隔油装置3固定于浮选池1中,结构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具有物理隔油和气浮法两种除油方式,除油量大大提高,利于推广使用。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形的浮选池(1),浮选池(1)底部固定有支脚(2),浮选池(1)中部设置有隔油装置(3),浮选池(1)上端口外侧面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4),浮选池(1)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5),浮选池(1)的一侧设置有通过下流管道(8)与溢流槽(4)连通的集油箱(9),浮选池(1)的底面设置有充气装置(6);/n所述隔油装置(3)包括与浮选池(1)同轴线且开口向下的圆桶(31),所述圆桶(31)的下端与浮选池(1)的底面密封连接,圆桶(31)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呈筒状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上端与圆桶(31)的顶部固定连接,隔板(32)的下端延伸至圆桶(31)的下端,圆桶(31)上端侧壁开设有第一溢流口(33),隔板(32)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溢流口(33)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溢流口(34),第二溢流口(34)连接有溢流管(36),所述溢流管(36)延伸至圆桶(31)的外侧并与下流管道(8)相通,圆桶(31)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隔板内部的进水管(35),所述进水管(35)下端位置低于第一溢流口(33)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形的浮选池(1),浮选池(1)底部固定有支脚(2),浮选池(1)中部设置有隔油装置(3),浮选池(1)上端口外侧面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4),浮选池(1)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5),浮选池(1)的一侧设置有通过下流管道(8)与溢流槽(4)连通的集油箱(9),浮选池(1)的底面设置有充气装置(6);
所述隔油装置(3)包括与浮选池(1)同轴线且开口向下的圆桶(31),所述圆桶(31)的下端与浮选池(1)的底面密封连接,圆桶(31)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呈筒状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上端与圆桶(31)的顶部固定连接,隔板(32)的下端延伸至圆桶(31)的下端,圆桶(31)上端侧壁开设有第一溢流口(33),隔板(32)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溢流口(33)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溢流口(34),第二溢流口(34)连接有溢流管(36),所述溢流管(36)延伸至圆桶(31)的外侧并与下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润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