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41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获取天然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2:选取多个主特征吸收峰,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步骤3:采集获取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算法,对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与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出被测银杏叶是否存在添加剂的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从而实现对被测未知银杏叶添加剂情况的检测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任何添加试剂,成本低;红外光谱建模准确可靠,识别率高。

A detection method of ginkgo leaf additives based on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测量技术和药品检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叶是我国特产的银杏科,又称之为公孙树的干燥叶。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总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二萜内酯,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抗衰老、调节血脂和血糖等药理功效,因而广泛地应用于记忆障碍、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脑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银杏叶中有效成分芦丁和槲皮素,芦丁和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含量较高,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芦丁在临床上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并可作为治疗毛细血管病的药物和治疗高血压病的辅助药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双芳环联结形式,分子中心的α基和β基不饱和吡喃酮使其表现出抗氧化活性,是极好的天然抗氧剂,据研究表示,杂环胺类物质本身无变异性,但可在人体的肝脏内激活P450酶产生突变从而致癌。而槲皮素等类黄酮物质可极大地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所以说银杏类黄酮具有很好的药用治疗价值。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市场上出现了掺假的冒牌银杏药物。它们使用伪品原料或是使用添加相应的化学合成品。因天然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是有一定的比例范围的,人工添加芦丁或槲皮素之后就会超过原有的比例范畴。若在提取物中添加其中的任何一种,含量均会超过这个范围。劣产品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但严重阻碍了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所以如何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天然银杏叶中的添加剂成为该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红外光谱技术优点体现在不但可应用于常规的离线检测分析,还可实现对流动物料、固体物料等进行在线过程检测分析,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红外光谱主要是研究分子中以化学键连接的原子之间的振动光谱和分子的转动光谱,对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显著的特性,常用于鉴别分析化学成分,尤其在药品、食品检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麦克尔逊型红外光谱是属于红外光谱分析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具有高光谱分辨率、多通道、高光通量、光谱宽范围及扫描速率快等优点。作为高精密光谱仪器分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药品、食品分析行业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以实现实时、简单、可靠准确地检测银杏叶添加剂信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获取天然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2:选取多个主特征吸收峰,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步骤3:采集获取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算法,对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与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出被测银杏叶是否存在添加剂的信息。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天然银杏叶/被测银杏叶在红外光谱信息测量前,进行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采收鲜银杏叶并用水洗净,吸干后舍弃过于干燥部分;进一步切碎并烘烤后,研磨成粉。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烘烤条件为:在90~105℃烘箱内烘烤1小时。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信息采集。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红外光谱信息采集测量范围为:4200-600cm-1,光谱分辨率为1cm-1,扫描次数为32次。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重复采样多次红外光谱信息并进行平均降噪处理。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红外光谱信息测量前,对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进行洁净和干燥处理。上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中,针对天然银杏叶吸收红外光谱信息,选取吸收强度最强的多个不同的主特征吸收峰,作为判定天然银杏叶的特征吸收峰,进而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从而实现对被测未知银杏叶添加剂情况的检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任何添加试剂,成本低;红外光谱建模准确可靠,识别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获取天然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2:选取多个主特征吸收峰,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具体地,针对天然银杏叶吸收红外光谱信息,选取吸收强度最强的7个不同的主特征吸收峰,作为判定天然银杏叶的特征吸收峰,进而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步骤3:采集获取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步骤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算法,对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与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出被测银杏叶是否存在添加剂的信息,达到对未知银杏叶天然纯度进行检测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1和步骤3中,由于银杏叶过于干燥会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所以测量样品红外光谱信息测量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采取鲜银杏叶用水迅速洗净,用吸水纸吸干,选取时尽量舍弃过于干燥部分。将采收的鲜银杏叶的样品切碎后,在90~105℃烘箱内烘烤1h,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本专利技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信息采集,具有预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廉、无污染等优点。红外光谱信息测量前,对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进行洁净和干燥处理。红外光谱信息采集测量范围为:4200-600cm-1,光谱分辨率为1cm-1,扫描次数为32次。重复采样多次红外光谱信息并进行平均降噪处理,以获取准确高信噪比的银杏叶的红外光谱信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从而实现对被测未知银杏叶添加剂情况的检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任何添加试剂,成本低;红外光谱建模准确可靠,识别率高。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采集获取天然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n步骤2:选取多个主特征吸收峰,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n步骤3:采集获取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n步骤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算法,对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与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出被测银杏叶是否存在添加剂的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获取天然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
步骤2:选取多个主特征吸收峰,建立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
步骤3:采集获取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
步骤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算法,对被测银杏叶红外光谱信息与天然银杏叶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出被测银杏叶是否存在添加剂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天然银杏叶/被测银杏叶在红外光谱信息测量前,进行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采收鲜银杏叶并用水洗净,吸干后舍弃过于干燥部分;进一步切碎并烘烤后,研磨成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的银杏叶添加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烘烤条件为:在90~105℃烘箱内烘烤1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光钙上海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