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26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包括壳体、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冷凝器、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的制冷液输出端连接的蒸发器和冷凝风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器至少包括有两个,所述每个蒸发器上分别设有独立的工作介质进口和工作介质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冷却油、气、水三种介质,并可使三种介质保持三个不同的温度,控温精度可保证在±0.5℃之内,因此可大幅度减少机床等其他精密工业设备的外围控温设备数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
技术介绍
当今市场,为了防止机床受热变形、提髙机床的加工精度、延长设备/ 刀具的使用寿命,油压系统、高速主轴、CNC综合切削中心机、CNC平面 磨床、拉床、CNC木工雕刻机、油压机械、CNC车床和其他的精密工业设 备上均需配置制冷机组为其介质控温。而以上所列设备中多使用较多种流体 作为冷却媒介,通常需要对不同介质做不同温度调节。比如, 一个加工中心 上需要进行控温的有主轴油、润滑油、切削液、压缩空气等,通常这样一台 加工中心需配置三台以上的控温装置,而市场上现有的制冷机组仅能对一种 介质控温,如对多种介质控温,则需使用多台制冷机组,成本较髙、结构复 杂、占用空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其可以同时冷却油、 气、水三种介质,并可使三种介质保持三个不同的温度,控温精度可保证在 土0.5"C之内,因此可大幅度减少机床等其他精密工业设备的外围控温设备数 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髙了使用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包括壳体、制 冷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的输 出端连接的冷凝器、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的制冷液输出端连接的蒸发器和冷 凝风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器至少 包括有两个,所述每个蒸发器上分别设有独立的工作介质进口和工作介质出 PI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包括壳 体、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压縮机、与压縮 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冷凝器、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的制冷液输出端连接的蒸发 器和冷凝风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 器至少包括有两个,所述每个蒸发器上分别设有独立的工作介质进口和工作 介质出口。所述蒸发器包括有三个,其中第一个蒸发器的工作介质进口通过油泵连 通有进油口,工作介质出口与出油口连通;第二个蒸发器的工作介质进口通 过水泵连通有进水口,工作介质出口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个蒸发器的工 作介质进口和工作介质出口分别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有供液管道,所述每个蒸发器的制冷剂入 口分别通过电磁阀与供液管道连通;所述压縮机的输入端连接有蒸汽管道, 所述每个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汽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外设有保温层。所述压縮机的输出端与每个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连接有热蒸汽补 偿管道,所述热蒸汽补偿管道上设有能量调节阀。 所述热蒸汽补偿管道外设有保温层。所述电控系统包括设于壳体外侧的控制面板和嵌入壳体内的电气箱。 所述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设在壳体上。 本专利技术优点是1. 本专利技术设有三个蒸发器,其可以同时分别对油、水、气三种工作介 质进行降温,因此可大幅度减少机床等其他精密工业设备的外围控温设备 数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2. 本专利技术采用髙强度胶水将保温层粘贴在需要进行保温处理的设备或 管道外,可有效缩小各种低温设备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减少热损失,提高 机组的制冷效率。3. 本专利技术外壳侧部规则地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进 气口、出气口各1个,可通过定速压缩机、电磁阀调节及整个制冷系统优 化以达到同时冷却油、气、水三种介质的功能,并可使三种介质保持三个 不同的温度,控温精度可保证在土0.5"之内。4. 本专利技术大面积钣金呈细小网孔状,外侧安装有防尘性能较强的冷凝 器过滤网,可有效防止外界灰尘在冷凝器内积聚,增强换热效果、保证正 常制冷。5. 本专利技术电控系统控制面板呈上坡面状,合理的曲面结构方便操作、 使用。56. 本专利技术侧部钣金均设有门锁,所述门锁开关方便,使左、右侧部钣 金易于安装、拆卸,维护清洁十分便利。7. 本专利技术在制冷机组底部设有支撑脚或万向轮,可有效避免机组受漏 电、被污染、受潮生锈等不利因素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系统框图左部;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系统框图右部;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三。其中l壳体;2保温系统;3制冷系统;4电控系统;5油泵;6水泵; 7底面;8支撑脚;9支撑架;IO支撑板;ll气液分离器;12保温层;13 压縮机;14冷凝器;15蒸发器;16冷凝风机17进油口 ; 18出油口; 19 进水口; 20出水口 21进气口; 22出气口; 23冷凝器过滤网;24电磁阀; 25控制面板;26电气箱;27温度控制器;28指示灯29开关按钮;30左 右侧面钣金;31门锁;32供液管道;33蒸汽管道;34热蒸汽补偿管道;35 能量调节阀;36储液器;37油箱;38水箱;39回油口 40加油口 41回 水口 ; 42加水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l至图8所示, 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包括壳 体l、保温系统2、制冷系统3和电控系统4,所述制冷系统3包括设于壳体 l内的定速压縮机13、与压縮机13的输出端连接的平行流冷凝器14、制冷 剂入口与冷凝器14的制冷液输出端连接的高效板式蒸发器15和冷凝风机 16,所述蒸发器15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縮机1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器15 包括有三个,其中第一个蒸发器15的工作介质进口通过油泵5连通有进油 口 17,工作介质出口与出油口 18连通;第二个蒸发器15的工作介质进口通过水泵6连通有进水口 19,工作介质出口与出水口 20连通所述第三个蒸 发器15的工作介质进口和工作介质出口分别与进气口 21和出气口 22连通。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内壳1的底面7四角设有底部支撑脚8,该底 部支撑脚8还可以为万向轮,其可有效避免机组受漏电、被污染、受潮生锈 等不利因素影响,若为万向轮还很方便移动。内壳1的底面7上设有支撑架 9,支撑架9是整个机组箱体的支撑结构,它由槽钢或钣金材质焊接加工、 外表面进行油漆处理,具有足够强度及耐腐蚀性。支撑架9的上侧固定有支 撑板10,所述压缩机13固定在支撑板10上,而油泵5和水泵6则安置在支 撑板IO下方的底面上,板式蒸发器15设于支撑架9和内壳1的前侧面之间, 平行流冷凝器14设于支撑架9与内壳1后侧面之间,冷凝风机16设于内壳 1的顶部。内壳1于平行流冷凝器14外侧的后侧面上大面积钣金呈细小网孔 状,外侧安装有防尘性能较强的冷凝器过滤网23,可有效防止外界灰尘在冷 凝器内积聚,增强换热效果、保证正常制冷。内壳1的左右侧面钣金30均 设有门锁31,所述门锁31开关方便,使内壳1的左右侧面钣金30易于安装、 拆卸,维护清洁十分便利。所述进油口 17、出油口 18、进水口 19、出水口 20、进气口 21和出气 口 22从上往下依次排列在壳体1的左侧面上。所述冷凝器14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有供液管道32,所述每个蒸发器15 的制冷剂入口分别通过电磁阀24与供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水多功能制冷机组,包括壳体(1)、制冷系统(3)和电控系统(4),所述制冷系统(3)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压缩机(13)、与压缩机(13)的输出端连接的冷凝器(14)、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14)的制冷液输出端连接的蒸发器(15)和冷凝风机(16),所述蒸发器(15)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13)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5)至少包括有两个,所述每个蒸发器(15)上分别设有独立的工作介质进口和工作介质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