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支撑梁结构、横向调节装置、纵向调节装置、垂向调节装置以及底部连接装置;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底部留有叉车操作空间;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包括至少四组,其顶部设有水平支撑面,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面与司机室骨架四个角底部对应接触;所述横向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垂直调节装置在横向/纵向上的位置以与司机室骨架底部尺寸配合;所述底部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居中位置,用于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连接。本装置可用于司机室骨架转运与整体司机室的连挂,包括特殊结构、不同型号的车体部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
A transfer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the cab of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属于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轨道车辆的组装工序中,传统的司机室与车体连挂的方式为:司机室与车身是独立的模块化结构,司机室中先安装一些部件,再用液压升降平台将司机室连挂在车身上,但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一个装置转运司机室骨架,且在用液压升降平台连挂司机室时需要辅助装置并保证其司机室整体能平稳的坐落在液压升降平台上,保证连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上独立司机室的转运及组装后的整体司机室与车体连挂的一体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梁结构、横向调节装置、纵向调节装置、垂向调节装置以及底部连接装置;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底部留有叉车操作空间;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包括至少四组,其顶部设有水平支撑面,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面与司机室骨架四个角底部对应接触;所述横向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在横向/纵向上的位置以与司机室骨架底部尺寸配合;所述底部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居中位置,用于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包括纵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以及中间支撑梁,所述纵向支撑梁分布排列焊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梁底部,之间形成叉车操作空间,所述中间支撑梁用于固定所述底部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撑梁底部设有防滑层。进一步的,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包括水平支撑面、调节丝杆A、底座以及操作手轮A,所述水平支撑面安装在所述调节丝杆A顶部,所述操作手轮A用于调节所述调节丝杆A在所述底座中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调节装置包括导轨B、调节丝杆B以及操作手轮B,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底座安装在所述导轨B上,与所述调节丝杆B连接,经所述操作手轮B调节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底座在所述导轨B上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导轨C、调节丝杆C以及操作手轮C,所述导轨C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上,所述导轨B安装在所述导轨C上,与所述调节丝杆C连接,经所述操作手轮C调节所述导轨B在所述导轨C上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连接装置上钻有对称螺纹孔,用于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螺栓配合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特殊结构的司机室骨架转运与整体司机室的连挂,也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地铁车辆的车体部件的转运及安装,还可以用于其他行业领域中不规则重物的安装,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装置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装置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装置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纵向支撑梁;2横向支撑梁;3纵向调节装置;4横向调节装置;5垂向调节装置;6中间支撑梁;7底部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梁结构、横向调节装置4、纵向调节装置3、垂向调节装置5以及底部连接装置7;具体的,底部支撑梁结构由四组纵向支撑梁1、两组横向支撑梁2以及一组中间支撑梁4焊接组成,纵向支撑梁1作为最底层支撑层,还粘贴有橡胶层,可以增加与接触物接触面的摩擦力,且纵向支撑梁1分布排列,中间留出空间便于叉车方便操作,上述布置结构也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强度及可靠性。如图2,图3所示,在横向支撑梁2以及纵向支撑梁1梁面上安装有纵向调节装置3的导轨C,横向调节装置4的导轨B底部与导轨C滑动连接,且导轨B与调节丝杆C31连接,连接方法可采用现有的丝杆螺母副连接方式进行直线传动,可以通过操作手轮C32沿导轨C方向进行前后调节,纵向调节装置3沿纵向支撑梁1依次共设置有4组,横向调节装置4导轨B顶面与垂向调节装置5底座滑动连接,通过与调节丝杆B41连接,通过操作手轮B42沿导轨B方向进行前后调节,横向调节装置4同样设有四组,分别两个一组安装在两组一组组成的纵向调节装置3上,形成稳定的双向调节,垂向调节装置5同样设有四组,分别安装在四组横向调节装置4上,垂向调节装置5包括与导轨B滑动连接的底座、垂直设置的调节丝杆A51、操作手轮A52以及位于调节丝杆A51顶部的水平支撑面,通过操作手轮A52可实现水平支撑面随调节丝杆A51上下移动。上述水平支撑面的高度调节均是独立的,可用于底部为同一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的被转运件的支撑。如图3所述,在底部支撑梁结构居中位置安装有中间支撑梁6,用于连接底部连接装置7,底部连接装置7为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配合的连接板,板上两侧分别钻有螺纹孔,与螺栓配合用于被转运件固定,保证被转运件的平稳牢固性。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轨道车辆独立司机室骨架转运时:(1)根据司机室骨架底部开档尺寸,先调节纵向调节装置3及横向调节装置4在导轨上的位置,确保装置四根立柱即垂向调节装置5顶部水平支撑面可处于骨架底架边梁空白平面上;(2)用天车将司机室骨架吊运至本装置上,确保底架边梁四个角平稳坐落在转运装置四根立柱上,底部连接装置板7居中在底架车钩安装座中间;(3)调节垂向调节装置3上丝杠装置,确保司机室骨架四个角坐落在同一平面;(4)用工艺螺栓螺母将底部连接装置板7紧固在车钩安装座上;(5)用叉车插入转运装置底部,即可全部托起装运装置及司机室骨架,便于转运到相应安装区域,进行司机室内部整体组装,并可进行下次转运;轨道车辆独立司机室辅助安装时:(1)用叉车将转运装置及整体司机室放置到车辆转运液压气垫上,缓慢升起气垫,进行司机室连挂;(2)司机室与车体紧固完成后在司机室骨架底部松开并取下与转运装置连接的工艺螺栓,缓慢降下转运气垫,转运装置与整体司机室逐步分离,完成司机室与车体的连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支撑梁结构、横向调节装置、纵向调节装置、垂向调节装置以及底部连接装置;/n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底部留有叉车操作空间;/n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包括至少四组,其顶部设有水平支撑面,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面与司机室骨架四个角底部对应接触;/n所述横向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在横向/纵向上的位置以与司机室骨架底部尺寸配合;/n所述底部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居中位置,用于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支撑梁结构、横向调节装置、纵向调节装置、垂向调节装置以及底部连接装置;
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底部留有叉车操作空间;
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包括至少四组,其顶部设有水平支撑面,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面与司机室骨架四个角底部对应接触;
所述横向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垂向调节装置在横向/纵向上的位置以与司机室骨架底部尺寸配合;
所述底部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居中位置,用于与司机室底架车钩安装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部支撑梁结构包括纵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以及中间支撑梁,所述纵向支撑梁分布排列焊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梁底部,之间形成叉车操作空间,所述中间支撑梁用于固定所述底部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纵向支撑梁底部设有防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群,王小杰,祁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