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衍桄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96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坑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转柱、弧形槽、柱形槽、矩形槽、过滤网和上金属片,第二滚轮的外侧连接有第二皮带,气囊的上端连接有与上金属片相对应的下金属片,锥形柱的后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滑槽,锥形柱的内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外侧端连接有延伸板。通过水箱整体重力增大推动滑动板向下移动,滑动板通过连杆带动锥形柱向下移动,锥形柱上的滑槽挤压推杆向外侧移动,推杆带动延伸板向外侧移动,这一结构达到了增大底座的受力面积,从而避免土壤变软,基坑壁支护装置易出现倾斜和凹陷,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基坑的支护效果。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with anti sinking and dewat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坑用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在基坑的建设过程中,常需要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种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简单,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施工现场应用的最为普遍,在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这种方法往往作为阻挡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辅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目前,使用明沟来对建筑基坑内的水进行排除,只是将水引至简单挖造的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其清空,长期使用基坑内的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导致基坑内土层的压力不均匀,导致在建造建筑时不同区域的土层其承载力也不相同,对基坑内建筑易造成危害,且现有的基坑壁支护装置和排水降水装置都是分开进行的,在除水时,由于水渗透在土中,从而使得土壤变软,基坑壁支护装置易出现倾斜和凹陷的情况,从而导致坑壁支护装置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明沟排水需要还需要额外的挖沟,使用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填充,从而导致过程过于繁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具备自动排水、自动调节支撑面和减小工作强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不能自动排水、不能自动调节支撑面和工作强度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备自动排水、自动调节支撑面和减小工作强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转柱、弧形槽、柱形槽、矩形槽、过滤网和上金属片,底座的左侧上部且在转柱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导向环,导向环的内部且在底座上设置有插板,底座的内部右前侧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内部且在底座固定连接有转轴,齿轮的左侧偏后啮合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环形齿,第一滚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支腿,支腿包括:上部腿和下部腿,下部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脚滚轮,第一滚轮的上部外部滚动连接有第一皮带,齿轮的右前侧且在底座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钉,第二滚轮的外侧滚动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滚轮之间的中部且在底座的上设置有水箱,水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水管的下部左侧且在过滤网的位置设置有浮板,浮板的上侧且在底座内设置有气囊,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上金属片相对应的下金属片,水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滑动板的下部中侧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柱,锥形柱的后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滑槽,锥形柱的内部且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里侧端开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导向块,推杆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板。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部上侧开设有与导向环相对应的导向环,从而保证底座的左部与支撑板的平齐。优选的,所述上部腿的外侧和第一滚轮的内侧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从而保证第一滚轮带动上部腿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上部腿和下部腿之间连接有滚动轴承,从而保证上部腿带动下部腿上下移动,且柱形槽的上部为圆柱状,其下部开设有矩形槽,从而进一步保证下部腿在柱形槽内只能上下滑动。优选的,所述三脚滚轮的三支脚分别在其连接处滑动连接,且在其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从而便于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进行爬坡移动。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大小与三脚滚轮的大小相适应,从而便于三脚滚轮的收放。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的上部外侧开设有与第一皮带相对应的环形槽,从而保证第一皮带运动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齿轮的位于底座的内部和上部,且分别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外侧啮合连接,从而减少额外的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的内部和固定钉的外侧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从而保证第二滚轮带动固定钉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与延伸板相对应的滑槽,从而保证延伸板的收放,进一步减少其整体的空间使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通过驱动转轴带动齿轮正转,齿轮分别通过其上部和下部的齿牙带动第二滚轮和第一滚轮转动,第一滚轮带动上部腿螺旋向上,由于下部腿在柱形槽的下部设置有滑槽,则上部腿通过滚动轴承带动下部腿向上移动,下部腿带动三脚滚轮收缩,同时,第二滚轮带动固定钉向下移动,固定钉进入地底固定,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分别保证四个第一滚轮和四个第二滚轮同时运动,这一结构达到了同时控制三脚滚轮和固定钉同时工作的效果,从而避免逐一调节的繁琐和过多的工作强度。2、该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通过水推动浮板上移,浮板挤压其上侧的空气进入到气囊中,气囊膨胀带动其上的下金属片与上金属片相接触,下金属片和上金属片之间的电路被连通,抽水装置通过水管将底座下侧的水抽到水箱中,这一结构达到自动除水的效果,从而避免水渗透在土中,从而使得土壤变软,基坑壁支护装置易出现倾斜和凹陷的情况。3、该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通过水箱内的水不断的增加,水箱内的水重力增大推动滑动板挤压弹簧向下移动,滑动板通过连杆带动锥形柱向下移动,锥形柱上的滑槽挤压推杆向外侧移动,推杆带动延伸板向外侧移动,这一结构达到了增大底座的受力面积,从而避免土壤变软,基坑壁支护装置易出现倾斜和凹陷,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基坑的支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B处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D-D处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底座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E-E处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右侧内部部分结构剖视图。图中:1底座、101转柱、102弧形槽、103柱形槽、104矩形槽、105过滤网、106上金属片、2支撑板、201导向环、3插板、4齿轮、401转轴、5第一滚轮、501环形齿、6支腿、601上部腿、602下部腿、7三脚滚轮、8第一皮带、9第二滚轮、10固定钉、11第二皮带、12水箱、13水管、14浮板、15气囊、1501下金属片、16滑动板、17弹簧、18连杆、19锥形柱、1901滑槽、20推杆、2001导向块、21延伸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转柱(101)、弧形槽(102)、柱形槽(103)、矩形槽(104)、过滤网(105)和上金属片(106),底座(1)的左侧上部且在转柱(10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右侧设置有导向环(201),导向环(201)的内部且在底座(1)上设置有插板(3),底座(1)的内部右前侧转动连接有齿轮(4),齿轮(4)的内部且在底座(1)固定连接有转轴(401),齿轮(4)的左侧偏后啮合连接有第一滚轮(5),第一滚轮(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环形齿(501),第一滚轮(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支腿(6),支腿(6)包括:上部腿(601)和下部腿(602),下部腿(6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脚滚轮(7),第一滚轮(5)的上部外部滚动连接有第一皮带(8),齿轮(4)的右前侧且在底座(1)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滚轮(9),第二滚轮(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钉(10),第二滚轮(9)的外侧滚动连接有第二皮带(11),第二滚轮(9)之间的中部且在底座(1)的上设置有水箱(12),水箱(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水管(13),水管(13)的下部左侧且在过滤网(105)的位置设置有浮板(14),浮板(14)的上侧且在底座(1)内设置有气囊(15),气囊(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上金属片(106)相对应的下金属片(1501),水箱(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6),滑动板(16)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7),滑动板(16)的下部中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8),连杆(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柱(19),锥形柱(19)的后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滑槽(1901),锥形柱(19)的内部且在滑槽(1901)内滑动连接有推杆(20),推杆(20)的里侧端开设有与滑槽(1901)相对应的导向块(2001),推杆(20)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下沉和除水的建筑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转柱(101)、弧形槽(102)、柱形槽(103)、矩形槽(104)、过滤网(105)和上金属片(106),底座(1)的左侧上部且在转柱(10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右侧设置有导向环(201),导向环(201)的内部且在底座(1)上设置有插板(3),底座(1)的内部右前侧转动连接有齿轮(4),齿轮(4)的内部且在底座(1)固定连接有转轴(401),齿轮(4)的左侧偏后啮合连接有第一滚轮(5),第一滚轮(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环形齿(501),第一滚轮(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支腿(6),支腿(6)包括:上部腿(601)和下部腿(602),下部腿(6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脚滚轮(7),第一滚轮(5)的上部外部滚动连接有第一皮带(8),齿轮(4)的右前侧且在底座(1)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滚轮(9),第二滚轮(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钉(10),第二滚轮(9)的外侧滚动连接有第二皮带(11),第二滚轮(9)之间的中部且在底座(1)的上设置有水箱(12),水箱(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水管(13),水管(13)的下部左侧且在过滤网(105)的位置设置有浮板(14),浮板(14)的上侧且在底座(1)内设置有气囊(15),气囊(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上金属片(106)相对应的下金属片(1501),水箱(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6),滑动板(16)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7),滑动板(16)的下部中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8),连杆(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柱(19),锥形柱(19)的后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滑槽(1901),锥形柱(19)的内部且在滑槽(1901)内滑动连接有推杆(20),推杆(20)的里侧端开设有与滑槽(1901)相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衍桄胡娅吴雅群
申请(专利权)人:刘衍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