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孔质电极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等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极中,一般使用碳纤维纸、碳纤维布、碳纤维毡等使用了碳纤维的多孔质电极基材。这些基材不仅因碳纤维而显示高导电性,而且因为是多孔质材料,所以燃料气体、电解液和生成水等液体的透过性高。然而,在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极使用的基材中,有可能由于在制造电池时与电解质膜的接合工序、电池堆的紧固工序中产生的摩擦、压缩等而发生碳纤维、树脂碳化物的脱落。这些脱落的碳纤维、树脂碳化物相比于电解质膜具有刚性,因此有时会刺入电解质膜。其结果是,有时阳极与阴极之间发生短路,或者电解液和/或反应气体(阳极侧的氢气和/或阴极侧的氧气)交叉泄漏,因此,有时燃料电池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会降低。专利文献1中,以减少碳纤维向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中使用的高分子电解质膜的穿刺所导致的损伤为目的,公开了一种使用以平滑的金属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质电极基材,其由碳纤维片构成,所述碳纤维片通过将碳纤维用粘合剂粘结而成,/n对于粒径为0.3μm以上的灰尘,通过下述方法确定的每1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8 JP 2017-2152911.一种多孔质电极基材,其由碳纤维片构成,所述碳纤维片通过将碳纤维用粘合剂粘结而成,
对于粒径为0.3μm以上的灰尘,通过下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20,000个/m2以下:
一边使该片以10m/分钟行进,一边用粒子计数器测定在该片下方200mm的位置使用具有500mm×100mm的开口的集尘罩以47.2mL/s吸取40分钟而得到的气体中粒径处于预定范围内的灰尘的数量,将所得到的测定值除以作为吸取面积的200m2而得的值作为每1m2的发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对于粒径为0.3μm以上且小于0.5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50,000个/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对于粒径为0.5μm以上且小于1.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30,000个/m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对于粒径为1.0μm以上且小于2.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20,000个/m2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对于粒径为2.0μm以上且小于5.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0,000个/m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对于粒径为5.0μm以上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5,000个/m2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电极基材,
对于粒径为0.3μm以上且小于0.5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50,000个/m2,
对于粒径为0.5μm以上且小于1.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30,000个/m2,
对于粒径为1.0μm以上且小于2.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20,000个/m2,
对于粒径为2.0μm以上且小于5.0μm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10,000个/m2,而且
对于粒径为5.0μm以上的灰尘,通过所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1~5,000个/m2。
8.一种多孔质电极基材,其由碳纤维片构成,所述碳纤维片通过将碳纤维用粘合剂粘结而成,
对于粒径为0.3μm以上的灰尘,通过下述方法确定的每1m2的发尘量为200,000个/m2以下:
用粒子计数器分别测定在该片表面的与该片的端部相距50mm以上的任意5个不同的位置以47.2mL/s对直径50mm的范围吸取10秒而得到的气体中粒径处于预定范围内的灰尘的数量,将所得到的5个位置的测定值的平均值除以作为吸取面积的0.0020m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