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在山岭隧道施工时,通常会产生碎石等岩块,为了避免碎石阻碍隧道施工,因此需要将碎石运离隧道,开凿隧道产生的碎石数量众多,需要使用运输车进行运输,现有的普通运输车放料不便,没有缓冲装置,导致碎石从运输车内放下时会产生较大的动能,导致工人在放料时容易被车内碎石砸伤,同时碎石滚落的地方不一致,需要工人收集在一起,增大了人工成本,为了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运输便捷且放料安全的隧道施工碎石运输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上车板(2)、下车板(3)和底板(4),所述车体(1)为双层壳体,所述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车体(1)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上车板(2)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3)上,所述第一传动轴(1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2)的上端,所述第一传动轴(13)的一端固定有蜗轮a(15),所述下车板(3)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4)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2)的下端,所述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固定有蜗轮b(16),所述底板(4)设置在所述车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上车板(2)、下车板(3)和底板(4),所述车体(1)为双层壳体,所述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车体(1)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上车板(2)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3)上,所述第一传动轴(1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2)的上端,所述第一传动轴(13)的一端固定有蜗轮a(15),所述下车板(3)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4)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2)的下端,所述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固定有蜗轮b(16),所述底板(4)设置在所述车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料口(11)的正下方,所述底板(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进料口(11)的下端;
还包括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内层中,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电机(51)、第一从动轴(52)和第二从动轴(53),所述电机(51)固定在所述车体(1)的内底面,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锥齿轮a(54)和锥齿轮b(55),所述第一从动轴(52)的一端固定有锥齿轮c(56),另一端固定有蜗杆a(57),所述第二从动轴(53)的一端固定有锥齿轮d(58),另一端固定有蜗杆b(59),所述锥齿轮c(56)与所述锥齿轮a(54)啮合,所述蜗杆a(57)与所述蜗轮a(15)啮合,所述锥齿轮d(58)与所述锥齿轮b(55)啮合,所述蜗杆b(59)与所述蜗轮b(16)啮合;
还包括起重机构(9),所述车体(1)的上端远离所述出料口(12)的一端固定有所述起重机构(9),所述起重机构(9)与所述底板(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铁施工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泽友,王晓军,南快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