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印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5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印刀具,用于压印产品,其包括夹持部及与夹持部相连的压印部,压印部远离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印头与第二压印头,第二压印头围设于第一压印头的外侧,第一压印头和/或第二压印头远离夹持部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印刀具的第一压印头与第二压印头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在其远离夹持部的一端设为圆弧面,在压印时,圆弧面能有效避免压印时图案边缘的凹陷问题。并且第二压印头围设于第一压印头的外侧,一方面可防止压印力过大而使第一压印头压陷产品表面或使产品表面局部开裂,另一方面可与第一压印头形成整体的外观。

Stamp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印刀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具体涉及一种压印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产品在生产完成后通常需要使用刀具在其表面压印图案,如字母、符号、LOGO等。现有技术中的压印刀具在产品表面进行压印时,压印处会瞬间受到较大压力并在产品表面形成图案,但图案的边缘处会存在较小的凹陷,从而影响整体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印刀具,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印刀具,用于压印产品,其包括夹持部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的压印部,所述压印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印头与第二压印头,所述第二压印头围设于所述第一压印头的外侧,所述第一压印头与所述第二压印头中的至少一者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优选地,所述圆弧面包括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对于所述圆弧面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均为圆柱状,所述压印部的直径为0.016m-0.024m,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的总长度为0.064m-0.096m。优选地,所述压印部的直径值同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的总长度值之间的比值为1:4。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印头包括一个刀头或由多个刀头拼接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印头与所述第二压印头均自所述压印部的端面朝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垂直凸伸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印头远离所述压印部的端面的一端距所述压印部的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压印头远离所述压印部的端面的一端距所述压印部的端面的距离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印头与所述第二压印头之间、及所述第二压印头与所述压印部的外侧边缘之间均存在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二压印头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的压印刀具的第一压印头和/或第二压印头通过在其远离夹持部的一端设为圆弧面,在压印时,所述圆弧面能有效避免压印时图案边缘的凹陷问题。并且第二压印头围设于第一压印头的外侧,一方面可防止压印力过大而使第一压印头压陷产品表面或使产品表面局部开裂,另一方面可与第一压印头形成整体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印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图1中的压印刀具沿II-II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压印刀具100夹持部10压印部20第一压印头21第二压印头22圆弧面23第一弧面231第二弧面232中心轴线233端面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印刀具100,用于压印产品以在产品表面形成图案。该压印刀具100包括夹持部10及与夹持部10相连的压印部20。夹持部10大致呈圆柱状。该夹持部10可通过加工设备(如机床)夹持或人工手持。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0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但不限于此。在至少一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请一并参阅图2,压印部20大致呈圆柱状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压印部20的一端与夹持部10相连,压印部2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压印产品的第一压印头21与第二压印头22。第二压印头22为圆环形并围设于第一压印头21的外侧,第一压印头21和/或第二压印头22远离夹持部10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23。在本实施例中,压印部20与夹持部10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压印部20与夹持部10可分体设置,并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一压印头21与第二压印头22均自压印部20的端面24朝远离夹持部10的一侧垂直凸伸形成。第一压印头21远离压印部20的端面24的一端距压印部20的端面24的距离与第二压印头22远离压印部20的端面24的一端距压印部20的端面24的距离相同,且第一压印头21与所述第二压印头22之间、及第二压印头22与压印部20的外侧边缘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印头21为多个刀头拼接而成的近似笑脸状。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印头21也可为多个刀头拼接而成其他形状,如字母、符号、数字。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印头22的横截面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椭圆形,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圆弧面23包括第一弧面231与第二弧面232。第一弧面231与第二弧面232均为平滑曲面。第一弧面231与第二弧面232相对于圆弧面23的中心轴线233对称设置。在至少一实施方式中,压印部20的直径为0.016m-0.024m,夹持部10与压印部20的总长度为0.064m-0.096m。压印部20的直径值同夹持部10与压印部20的总长度值之间的比值为1:4。在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印头21与第二压印头22的硬度均大于产品的硬度。本技术提出的上述的压印刀具100的第一压印头21和/或第二压印头22通过在其远离夹持部10的一端设为圆弧面23,在压印时,圆弧面23能有效避免压印时图案边缘的凹陷问题,并且第二压印头22围设于第一压印头21的外侧,一方面可防止压印力过大而使第一压印头21压陷产品表面或使产品表面局部开裂,另一方面可与第一压印头21形成整体的外观。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印刀具,用于压印产品,其包括夹持部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的压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印头与第二压印头,所述第二压印头围设于所述第一压印头的外侧,所述第一压印头与所述第二压印头中的至少一者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包括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对于所述圆弧面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印刀具,用于压印产品,其包括夹持部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的压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印头与第二压印头,所述第二压印头围设于所述第一压印头的外侧,所述第一压印头与所述第二压印头中的至少一者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包括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均为平滑曲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对于所述圆弧面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均为圆柱状,所述压印部的直径为0.016m-0.024m,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的总长度为0.064m-0.096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部的直径值同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压印部的总长度值之间的比值为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刀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源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