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支架、模组支架和电视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538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装置支架、模组支架和电视机。其中,装置支架包括上下设置的装置上壳与装置下壳,所述装置上壳与所述装置下壳围合形成一装置容腔,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的外侧或插设于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通过发泡胶水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支架,装置上壳与装置下壳之间通过发泡胶连接,能够避免装置上壳或装置下壳形变对连接水密性的影响,确保两者之间的水密连接。

Device bracket, module bracket and T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置支架、模组支架和电视机
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置支架、模组支架和电视机。
技术介绍
显示设备包括具有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电连接显示模组的电源和控制电路,用于固定显示模组的模组支架,以及用于容置电源、控制电路并固定模组支架的装置支架。显示设备可以为户外广告机、电视机等。装置支架包括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连接而形成容置电源、控制电路和模组支架的装置容腔。为保护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需要对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连接处做水密处理。为提高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之间的水密性,操作人员在连接处设置橡胶圈。然而,橡胶圈只有在受压状态下能够起到水密的效果,而由于装置支架多为金属材料制成,在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在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而影响其与橡胶圈的夹紧效果继而影响水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置支架、模组支架和电视机,其旨在提高装置支架的水密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置支架,包括上下设置的装置上壳与装置下壳,所述装置上壳与所述装置下壳围合形成一装置容腔,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的外侧或插设于所述装置上壳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通过发泡胶水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插设于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具有向内凹陷并延伸至其下表面且呈环状的凹槽,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套设于所述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上壳在与所述发泡胶抵接的表面开设有环状的导胶槽。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在其外表面向内开设有与所述导胶槽连通的注胶孔。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的紧固件。一种模组支架,位于如上述的装置支架内,其中,所述装置上壳和所述装置下壳连接形成开口朝上的所述装置容腔,所述模组支架置于所述装置容腔,且其上表面通过发泡胶与所述装置容腔的上腔壁水密连接并封闭所述装置容腔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上壳与所述模组支架螺接。一种模组支架,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所述模组支架具有开口朝上的模组容腔,所述显示模组置于所述模组容腔,且其上表面通过发泡胶与所述模组容腔的上腔壁水密连接并封闭所述模组容腔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模组支架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模组上壳和所述模组下壳扣合连接而形成所述模组容腔,所述模组上壳包括环状的封板和连接所述封板外侧表面并向下延伸的竖板,所述模组下壳包括环状的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周侧并向上延伸的壁板,所述模组下壳还包括设于所述壁板的支撑台,所述竖板套于所述壁板外侧,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封板围合形成容置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的限位槽,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置于所述限位槽且其上表面与所述封板下表面之间填充发泡胶而实现水密连接。一种电视机,包括如上述的装置支架、或如上述的模组支架。本技术提供的装置支架及电视机,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之间通过发泡胶连接,能够避免装置上壳和装置下壳之间的形变对连接水密性的影响,确保两者之间的水密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模组支架及电视机,模组支架与显示面板通过发泡胶连接,能够避免模组支架形变对连接水密性的影响,确保两者之间的水密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模组支架及电视机,模组支架与装置上壳之间通过发泡胶连接,能够避免装置上壳和模组支架之间的形变对连接水密性的影响,确保两者之间的水密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上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视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3结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结构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0、显示面板;20、模组支架;21、模组上壳;211、竖板;2111、沉头孔;212、封板;22、模组下壳;221、螺接孔;222、放置台;23、模组容腔;30、装置支架;31、装置上壳;311、导胶槽;32、装置下壳;321、注胶孔;33、装置容腔;40、发泡胶;50、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具有显示面板10的显示模组、与显示模组电连接的电源和控制电路。电视机还包括用于固定显示模组的模组支架20,以及用于容置电源、控制电路并固定模组支架20的装置支架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模组支架20和装置支架30也可以适用于广告机等设备,尤其适用于户外使用。装置支架30包括上下设置的装置上壳31与装置下壳32,装置上壳31与装置下壳32围合形成一装置容腔33,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套设于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外侧或插设于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内侧,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和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通过发泡胶40水密连接。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和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发泡胶40填充于该间隙从而实现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与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水密连接。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和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相对面积尺寸设置发泡胶40的填充量,只要实现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和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水密连接即可。图示实施例中,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套设于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内侧。装配过程中,点胶设备在装置上壳31的下端部外侧表面或装置下壳32的上端部的内侧表面喷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装置上壳与装置下壳,所述装置上壳与所述装置下壳围合形成一装置容腔,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的外侧或插设于所述装置上壳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通过发泡胶水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装置上壳与装置下壳,所述装置上壳与所述装置下壳围合形成一装置容腔,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的外侧或插设于所述装置上壳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通过发泡胶水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插设于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的内侧,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具有向内凹陷并延伸至其下表面且呈环状的凹槽,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套设于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上壳在与所述发泡胶抵接的表面开设有环状的导胶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下壳的上端部在其外表面向内开设有与所述导胶槽连通的注胶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装置上壳的下端部和所述装置下壳上端部的紧固件。


6.一种模组支架,位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装置支架内,其中,所述装置上壳和所述装置下壳连接形成开口朝上的所述装置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和潘会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