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07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初沉池、黄浆沉淀池、中和池、调节池、UASB厌氧罐、厌氧沉淀池、预曝池、SBR好氧罐和生物滤池,结合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木薯淀粉废水先经过初沉池和黄浆初沉池预处理去除无机和部分有机物,混合后经过调节池和UASB厌氧罐分别进行酸化水解和厌氧分解,再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消化和降解了有机物,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无需后续处理。

A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cassava starch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木薯加工过程当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木薯的洗涤水和黄浆水两种。洗木薯水主要成分为泥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可被循环用于木薯清洗。黄浆水主要为淀粉沉淀池排出的淀粉蛋白质水,从离心机中提取有用的淀粉后剩余的废水以及加工过程当中排放的稀释蛋白质水等。此类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最高可达到10000mg/L以上,pH值在4.5左右,属于酸性废水,且含有大量的氮和磷,难于处理达标排放。目前的木薯加工企业每生产1t淀粉要排出12t-16t,大量黄浆废水的处理已成为淀粉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消耗和降解木薯废水中的有机物、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初沉池、黄浆沉淀池、中和池、调节池、UASB厌氧罐、厌氧沉淀池、预曝池、SBR好氧罐和生物滤池,初沉池用于沉淀洗木薯水;黄浆沉淀池用于沉淀黄浆水;中和池与初沉池、黄浆沉淀池连通,用于混合洗木薯水和黄浆水;调节池与中和池连通,用于将混合后的废水调节至厌氧发酵所需条件;UASB厌氧罐与调节池连通,用于进行厌氧发酵反应,并输出厌氧出水和沼气;厌氧沉淀池与UASB厌氧罐连通,用于对厌氧出水进行泥水分离并输出上清液;预曝池与厌氧沉淀池连通,用于对上清液进行曝气预处理;SBR好氧罐与预曝池连通,用于将曝气后的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转化分解;生物滤池与SBR好氧罐连通,用于将废水滤除至可达标排放的澄清水。进一步地,UASB厌氧罐与调节池之间设置有回流泵。进一步地,UASB厌氧罐与厌氧沉淀池之间连通有回流管。进一步地,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入口与SBR好氧罐的污泥口连通。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洗木薯水通入初沉池进行沉淀;2)将黄浆水通入黄浆沉淀池进行沉淀;3)将沉淀处理后的洗涤水和黄浆水送至中和池混合形成混合液;4)将混合液送至调节池进行PH值、COD参数以及温度的调节;5)将调节后的混合液送至UASB厌氧罐,进行厌氧发酵分解,生成沼气和厌氧出水;6)将厌氧出水通入厌氧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污泥回送至UASB厌氧罐循环处理,沉淀后的上清液送至预曝池;7)预曝池对上清液进行曝气预处理;8)将曝气预处理后的上清液输出至SBR好氧罐,SBR好氧罐利用好氧生物将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转化分解;9)将分解有机物后的上清液通入生物滤池,滤去小颗粒悬浮物后得到可达标排放的澄清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厌氧发酵分解的温度为35-3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厌氧发酵分解通过加入厌氧菌进行反应。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产生的沼气通过脱水、存储后输送至锅炉燃烧利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的SBR好氧罐的主要控制参数如下:污泥浓度3000-4000mg/L;溶解氧3-5mg/L;污泥沉降体积比30-40%;污泥负荷0.1-0.2kgBOD5/(kgMLSS·d)。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的SBR好氧罐中剩余的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后外运处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初沉池、黄浆沉淀池、中和池、调节池、UASB厌氧罐、厌氧沉淀池、预曝池、SBR好氧罐和生物滤池,结合本专利技术方法,木薯淀粉废水先经过初沉池和黄浆初沉池预处理去除无机和部分有机物,混合后经过调节池和UASB厌氧罐分别进行酸化水解和厌氧分解,再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消化和降解了有机物,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无需后续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是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初沉池1,黄浆沉淀池2、中和池3、调节池4、UASB厌氧罐5、厌氧沉淀池6、预曝池7、SBR好氧罐8、生物滤池9和污泥脱水系统10。初沉池1用于存储洗木薯水并沉淀洗木薯水。黄浆沉淀池2用于沉淀黄浆水,回收黄浆,减少部分有机物。中和池3的输入端与初沉池1的输出端和黄浆沉淀池2的黄浆水输出端连通,接收洗木薯水和黄浆水,并将它们混合形成混合液。调节池4的输入端与中和池3的输出端连通,调节池4用于接收中和池3中的混合液,然后通过UASB厌氧罐5输出的厌氧出水来调节混合液中的PH值和温度。UASB厌氧罐5的输入端通过提升泵11与调节池4连通,用于吸收调节池4中的混合液,并对混合液提供厌氧发酵分解处理,生产沼气和厌氧出水。UASB厌氧罐5的沼气出口将沼气作为燃料送入锅炉12燃烧。UASB厌氧罐5的输出端通过厌氧出水回流泵13向调节池4输出部分厌氧出水,同时也向厌氧沉淀池6输出部分厌氧出水。厌氧沉淀池6的输入端与UASB厌氧罐5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对厌氧出水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污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UASB厌氧罐5内,为了便于污泥的回流,可使用污泥回流泵使污泥更好的回流。沉淀后的上清液输送至预曝池7进行曝气预处理。预曝池7的输入端与厌氧沉淀池6的输出端连通,接收厌氧沉淀池6送来的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曝气预处理。SBR好氧罐8的输入端与预曝池7的输出端连通,曝气预处理后的上清液输入到在ABR好氧罐8中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摄取、代谢作用将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转化分解。生物滤池9的输入端与SBR好氧罐8的输出端连通,利用好氧生物将有机物转化分解后的上上清液进入生物滤池去除小颗粒悬浮物和其他污染物,达到可达标排放的澄清水。污泥脱水系统10的输入端与SBR好氧罐9的输出端连通,SBR好氧罐9中的剩余的淤泥通过污泥脱水系统10浓缩脱水后外运处置。本实施例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洗木薯水通入初沉池1进行沉淀,沉淀24h后去除悬浮物和大颗粒物。2)将黄浆水通入黄浆沉淀池2进行沉淀,沉淀24h后回收黄浆并减少部分有机物。3)将沉淀处理后的洗涤水和黄浆水送至中和池3形成混合液,混合时间大约为6h。4)混合液送至调节池4,并与UASB厌氧罐5厌氧发酵分解后产生的厌氧出水按1∶1-1.5混合,进行PH值、COD参数以及温度的调节。调节池中的混合液pH值在4.5左右、COD为10000mg/L左右,厌氧出水的pH值为7左右、COD为2000mg/L左右,混合液的pH值和COD参数依靠与厌氧出水中和,使pH值为6左右、COD为5500-60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初沉池,用于沉淀洗木薯水;/n黄浆沉淀池,用于沉淀黄浆水;/n中和池,与初沉池、黄浆沉淀池连通,用于混合洗木薯水和黄浆水;/n调节池,与中和池连通,用于将混合后的废水调节至厌氧发酵所需条件;/nUASB厌氧罐,与调节池连通,用于进行厌氧发酵反应,并输出厌氧出水和沼气;/n厌氧沉淀池,与UASB厌氧罐连通,用于对厌氧出水进行泥水分离并输出上清液;/n预曝池,与厌氧沉淀池连通,用于对上清液进行曝气预处理;/nSBR好氧罐,与预曝池连通,用于将曝气后的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转化分解;/n生物滤池,与SBR好氧罐连通,用于将废水滤除至可达标排放的澄清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沉池,用于沉淀洗木薯水;
黄浆沉淀池,用于沉淀黄浆水;
中和池,与初沉池、黄浆沉淀池连通,用于混合洗木薯水和黄浆水;
调节池,与中和池连通,用于将混合后的废水调节至厌氧发酵所需条件;
UASB厌氧罐,与调节池连通,用于进行厌氧发酵反应,并输出厌氧出水和沼气;
厌氧沉淀池,与UASB厌氧罐连通,用于对厌氧出水进行泥水分离并输出上清液;
预曝池,与厌氧沉淀池连通,用于对上清液进行曝气预处理;
SBR好氧罐,与预曝池连通,用于将曝气后的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转化分解;
生物滤池,与SBR好氧罐连通,用于将废水滤除至可达标排放的澄清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ASB厌氧罐与调节池之间设置有回流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ASB厌氧罐与厌氧沉淀池之间连通有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入口与SBR好氧罐的污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洗木薯水通入初沉池进行沉淀;
2)将黄浆水通入黄浆沉淀池进行沉淀;
3)将沉淀处理后的洗涤水和黄浆水送至中和池混合形成混合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科陆梁郡益杨灼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绿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