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85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装置的主要结构是,蒸发器(4)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接有压缩机(1),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之间有膨胀阀(3),蒸发器(4)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循环水回路(7)且其中接有水泵(10),冷凝器(2)经水泵(19)与热交换水源(6)组成另一循环水回路(8),换热器(5)的一侧换热元件串接在回路(7)中而另侧换热元件串接回路(8)中。装置可充分利用能源,降低建筑工程投资,可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现有技术的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毛细管)、蒸发器、换热器、热交换水源、冷冻水管路,冷却水管路、空调器;所述热交换水源可以是人工水池(水箱)或井水、地源水(将土壤中热能转变为水中热能)、各种自然水体(河、塘、湖、海等),似乎水(地)能非常丰富,而实际上要有效利用这些巨大又取之不尽的能量却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首先是地下水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不少地区属无水、缺水和水量不足地区,打井深度达百米仍无法解决问题;有些地区水源丰富、取水不难,但回灌成问题,因此不少工程往往是一口井取水而两口或三口井回灌,花费大量资金;若采用埋管用水吸收地下能源的方案,又深感建筑物周围空地不足,而且一次性投资大;从河流、池塘、海洋吸取能源也受限制,据测试,我国南方多数河流深处水温在32℃以上将无法直接参与运作,池塘水温要符合设计要求时水深至少要在4.6~5米以上,水面应不小于4000米2,可见符合条件的不多。因此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虽然具有节能环保等极具竞争力的优点,在推广应用上却受到较大限制;再则,过去有人解决这类问题采用的是增加一座或数座冷却塔,这一方面增加了成本,破坏建筑物美观,增加建筑物自重,另一方面带来了冷却塔水雾中的军团菌污染,可能导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地源(水源)热泵调空装置,它在制冷时利用空调制冷回路低温回水与热交换水源(部份或全部)循环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供暖时利用空调供暖回水与热交换水源(部份或全部)的来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设备投资,并保证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扩大应用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有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经连通管接有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制冷工质入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之间经连通管装有膨胀阀,蒸发器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循环回路且该回路中接有水泵,冷凝器经另一水泵与热交换水源组成另一循环水回路,其结构特点是,换热器的一侧换元件串接在所述冷凝器所在的循环水回路中而另一侧换热元件串接在所述蒸发器所在热交换循环水回路中。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际结构图;图2是所述多组空调(如二组)的制冷与供热转换原理图。在所述附图中1-制冷压缩机 7-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2-冷凝器 8-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 3-膨胀阀 9-空调器4-蒸发器 10-水泵5-换热器 11、12、13、1 4-阀门6-热交换水源, 15、16、17、18-阀门,19-水泵,20、21-地源热泵。由图1可知,本技术有蒸发器(4)和冷凝器(2),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如R22)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经连通管接有制冷压缩机(1),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入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之间经连通管装有膨胀阀(3),蒸发器(4)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且该回路(7)中接有水泵(10),冷凝器(2)经水泵(19)与热交换水源(如水箱、水池、地源、水源等)(6)组成另一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其结构特点是,换热器(5)的一侧换热元件(如吸热侧或放热侧)串接在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中而另一侧换热元件(如放热侧或吸热侧)串接在所述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中。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结构基础上增设所述换热器(5)而形成的,其设计原理是,换热器(5)在夏天空调制冷时利用空调制冷的低温回水与热交换水源(6)的来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冬季供暖时利用空调供暖回水与热交换水源(6)的来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可根据用户需要选用或制造各种型号的水-水式换热器。所述热交换水源可以是制造的水箱,也可是水池、地下埋管、水库、池塘、河流、海水、自来水、电厂冷却水、城市生活废水等(即所述之地源、水源),可利用的能源极其广泛。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参见图1),在夏天制冷时,制冷压缩机(1)将制冷工质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通过冷凝器(2)经冷却水冷却成液态制冷工质,再经膨胀阀(3)进入蒸发器(4),液态制冷工质在蒸发器(4)内强烈蒸发而吸收空调回水的热量,将空调水冷却成冷冻水(如冷却至7℃左右),然后送至空调器(9)使用;空调低温回水则进入换热器(5),将来自热交换水源(6)的水降温,达到冷却水所要求的温度后再进入冷凝器(2)对制冷工质蒸汽进行冷却液化,再返回所述水源(6)处,整个工作循环是一个闭式循环,几乎不造成能源损失,因此是经济的;而且它确保了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广泛性,真正彻底地取消了一般中央空调设备的冷却塔设备,降低建筑物负荷,减少建筑工程投资,保存了建筑师建筑设计的艺术意愿,并使地源热泵空调可以推广到几乎任何需要空调的建筑物中应用。由以上可知,本技术为一种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由于增设了换热器(5),因而能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设备投资,并可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用范围扩大。实施例1按照附图1及上述结构的本技术装置,制冷量100KW,热交换循环回路(7)(8)中的水流量分别为12米3/小时,热交换水源(6)为人工制造的水箱或井水。实施例2参见图2,其中地源热泵(20)(21)即为图1所示装置,该图为制冷、制热转换原理图,图中A、B分别为冷冻水进口与出口,C、D分别为冷却水的进口与出口;夏季运行(制冷)时,阀门(11)(12)(15)(16)开启、阀门(13)(14)(17)(18)关闭;冬季运行(供暖)时,阀门(11)(12)(15)(16)关闭、阀门(13)(14)(17)(18)开启。权利要求1.一种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有蒸发器(4)和冷凝器(2),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经连通管接有制冷压缩机(1),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入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之间经连通管装有膨胀阀(3),蒸发器(4)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且该回路(7)中接有水泵(10),冷凝器(2)经水泵(19)与热交换水源(6)组成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其特征是,换热器(5)的一侧换热元件串接在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中而另一侧换热元件串接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中。专利摘要本装置的主要结构是,蒸发器(4)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之间接有压缩机(1),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之间有膨胀阀(3),蒸发器(4)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循环水回路(7)且其中接有水泵(10),冷凝器(2)经水泵(19)与热交换水源(6)组成另一循环水回路(8),换热器(5)的一侧换热元件串接在回路(7)中而另侧换热元件串接回路(8)中。装置可充分利用能源,降低建筑工程投资,可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大。文档编号F25B30/00GK2508184SQ01235208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姚圣聪, 戴小珍, 雷渊 申请人:姚圣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装置,有蒸发器(4)和冷凝器(2),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经连通管接有制冷压缩机(1),蒸发器(4)的制冷工质入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之间经连通管装有膨胀阀(3),蒸发器(4)与空调器的冷冻水管路组成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且该回路(7)中接有水泵(10),冷凝器(2)经水泵(19)与热交换水源(6)组成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其特征是,换热器(5)的一侧换热元件串接在热交换循环冷冻水回路(7)中而另一侧换热元件串接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回路(8)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圣聪戴小珍雷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热源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