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发电装置、钢包随动设备以及供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820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2
本申请公开了温差发电装置、钢包随动设备以及供电方法,其中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且两端分别为受热端和散热端,所述受热端固定于钢包上,所述散热端背向所述钢包延伸;发电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电元件包括承受温差的冷端和热端,所述热端朝向所述受热端,所述冷端朝向所述散热端;导热柱,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钢包热接触;调温片,夹持固定在所述导热柱远离钢包的一端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热端之间。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钢包自身的热能实现电能的获取。温差发电装置能够跟随钢包在生产过程中运动,从而实现对钢包随动设备的全流程、不间断的供电。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ladle follow-up equipment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差发电装置、钢包随动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本申请涉及工业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温差发电装置、钢包随动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信息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人们希望能够对钢包的状态做到实施的监控,但是其高温并且移动的工况,对监控设备的供能以及通信提出了挑战。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温钢液(1600℃左右)的精炼、运输、静置、浇注等环节都在钢包容器内进行,当盛装钢液后,钢包表面温度处于350-400℃的温度范围。钢包表面的高温为监控设备的供能提供了能量来源的基础。例如公开号为CN106899236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利用钢包表面余热的热电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保护罩、骨架、上部绝热板、热电系统、下部绝热板和冷却系统;所述骨架为半圆筒型支架;保护罩焊接在骨架上;上部绝热板、热电系统和下部绝热板均通过螺栓固定在骨架上,形成半圆筒形;冷却系统置于热电系统外侧;装置为两个半圆筒形组成。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如果需要升级为例如上述专利文献的相关技术,需要对钢包进行整体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温差发电装置,用于将钢包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且两端分别为受热端和散热端,所述受热端固定于钢包上,所述散热端背向所述钢包延伸;/n发电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电元件包括承受温差的冷端和热端,所述热端朝向所述受热端,所述冷端朝向所述散热端;/n导热柱,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钢包热接触;/n调温片,夹持固定在所述导热柱远离钢包的一端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热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温差发电装置,用于将钢包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且两端分别为受热端和散热端,所述受热端固定于钢包上,所述散热端背向所述钢包延伸;
发电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电元件包括承受温差的冷端和热端,所述热端朝向所述受热端,所述冷端朝向所述散热端;
导热柱,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钢包热接触;
调温片,夹持固定在所述导热柱远离钢包的一端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热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元件为温差发电片,所述冷端和热端的间隔为4~8毫米;
所述受热端的外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座、并通过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钢包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片为云母片;所述调温片的厚度为1至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端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与所述冷端热接触的散热器和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的风扇;所述散热端背向所述钢包开放且罩设有防渣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导热柱穿过的导热孔,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固定部背向所述导热柱的一侧,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为温差间隙,所述调温片和所述发电元件安装于所述温差间隙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能胡志宇马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自立高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