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收集口、流道、流道出口、安全网。其中收集口位于船舶的甲板上,用以收集甲板上带有巨大能量的海水,流道出口位于船舶设计水线的上方并且尽可能靠近设计水线,且流道出口的方向保持水平并尽可能与船舶中纵剖面的夹角要小,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甲板上浪的海水的势能充分转化为船舶的推进动力,达到最优的推进效果,不但实现了船舶航行过程中对波浪能的有效利用,减少了船舶燃料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甲板上的多处收集口也缩短了海水在船舶上的滞留时间,实质上减轻了船舶的载重量,降低了船舶的能耗。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实际应用意义很大。
A boost system of bulk carrier using wave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由于船舶对燃料的消耗量比较大,使用传统的燃油会造成较大的污染,所以寻找新的船用可替代能源和节能措施成为船舶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在大型商船上安装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装置,为船舶的航行提供部分动力,实现船舶的助航。这些装置的节能减排效用较为明显,这就为船舶寻找可替代船用能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基于上述情况,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可以利用的资源远不止于风能和太阳能。其中,波浪能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海洋能中的波浪能资源十分丰富,若是能将这种品位较高的波浪能资源利用起来,将能起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鉴于波浪能在海洋中的优势,近几年,许多学者已经对波浪能的利用进行了开发利用,但这些波浪能利用装置几乎全是安装在岸基附近的装置,这些装置都是在海洋中定点安装或者只能在某一较小的区域移动,因此这些装置无法应用在航行中的船舶上。若是强行将这些波浪能利用装置安装在船舶上,将会对船舶的航行增加额外的附加阻力,得不偿失。船舶多数时间是在海洋中航行,航行中的船舶周围波浪能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大风浪天时,船舶周围蕴含的波浪能更是相当庞大,因此,开发和利用航行中船舶的波浪能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当前也有极少数学者逐渐将目光聚焦于在航行中的船舶上对波浪能进行利用,譬如:专利号为CN10920980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船舶振荡能的发电装置,该装置将船舶巨大的上下振荡的能量转化电能。但船舶的上下振荡也多是波浪能造成的,该专利实质上也是利用的波浪能在发电,实现了航行中的船舶能够有效利用波浪能。但类似上述的专利目前仍是极少,在航行中船舶利用波浪能方面仍需继续开发。船舶在设计之初会预留一部分储备浮力,其表现为干舷的高度,散货船的干舷高度多为5m至6m,大型散货船甚至能达到6m至7m,即便如此,船舶在风浪天航行的时候,经常发生甲板连续上浪的现象,海洋中的波浪打到船舶的甲板上,风浪大时,波浪甚至有可能沿着甲板从船舶的左舷打到右舷。由于高纬度海域的风浪更大,且极为频繁,所以船舶在高纬度航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这种甲板上浪的现象。再加上散货船的船长一般能达到200m至300m,所以散货船发生甲板上浪现象时,船舶甲板上会涌上大量的海水,加之船舶的干舷较高,所以这些海水所具有的势能(位置头)就很大,若是能够将这些波浪中所蕴含的势能利用起来,给予航行的船舶提供部分动力,将能起到极佳的节能减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实现对波浪能的有效利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流道,收集口、流道出口、安全网。其中,所述收集口位于船舶的甲板上,且设为椭圆形状,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以便更加快速收集甲板上的大量海水。所述流道主要安装在船舶的左右两舷,并且尽可能靠近舷边。所述流道出口靠近设计水线的位置,位于设计水线的上方,流道出口的方向与船舶中纵剖面的夹角要尽可能的小,且要保持水平。流道出口的方向与船舶中纵剖面的夹角要尽量小的原因是使得喷出的海水沿着船宽方向上的分力尽可能小,流道出口的方向要保持水平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产生使船舶上升的分力,这些都是为了控制能量浪费的最小化,保证从流道出口喷出的海水尽可能水平向后,以便能够产生更好的向前的推进效果。所述安全网安装在收集口处,收集口的所处位置较流道出口的位置高。当船舶遭遇较大的风浪的时候,船舶会发生甲板上浪的情况,打到船舶甲板上的海水会通过位于甲板的收集口,快速进入流道中,再加上船舶一般设置梁拱来减少甲板积聚的海水,在梁拱的作用下,打到甲板中间的海水会更快地汇集到两侧的收集口处。之后,海水沿着流道斜向下从流道出口冲出,由于海水在收集口和流道出口时存在高度差,所以海水所具有的大部分势能就会在流道出口转化为动能。再加上,流道是收缩管的形状,流道出口的横截面积比收集口的横截面积要小,喷出的海水所具有的速度更高,产生的向前的推力也就更大,因此能够达到更好的助推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船舶航行中波浪能的有效利用,且将这部分庞大的能量用于船舶航行的推进,降低了船舶燃料的消耗,实现了船舶的节能减排。2.本专利技术将波浪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船舶的推进动力,不必将波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避免了波浪能在转化过程中过多的能量消耗,提高了波浪能的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在船舶甲板上设计较多收集口,能够快速地将甲板上的海水排入大海,减少海水在甲板上的滞留时间,实质上就相当于降低了船舶的载重量,减少了因船舶吃水增加的阻力,从而降低了船舶的能耗。4.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几乎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以维护保养,且本专利技术较易实现,可推广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散货船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散货船安装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流道加上安全网的三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流道的三维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流道的三视图图中:1.流道;2.收集口;3.流道出口;4.安全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主要包括流道(1),收集口(2)、流道出口(3)、安全网(4)。散货船的甲板空余空间比较多,有更多的位置可以设计收集口(2)。图1为散货船安装流道之后的轴测图,而图2则是散货船安装流道之后的俯视图,目的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收集口(2)在船舶上的位置。其中,所述收集口(2)设计在船舶的甲板上,并设为椭圆形状,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以便更加快速收集甲板上的大量海水。所述流道(1)主要安装在船舶的左右两舷,并尽可能靠近舷边,所述流道出口(3)要尽可能靠近设计水线的位置,并且位于设计水线的上方,之所以将流道出口(3)设置在设计水线的上方是为了避免在船舶正常航行过程中与海水产生摩擦阻力,另外,尽可能靠近水线设置是为了最大化利用干舷高度,增大海水在收集口(2)和流道出口(3)之间的势能差,使得海水在流道出口(3)处所具有的动能更大。流道出口(3)的方向与船舶中纵剖面的夹角应尽可能的小且要保持水平,流道出口(3)的方向与船舶中纵剖面的夹角要尽量小的原因是使得喷出的海水沿着船宽方向上的分力尽可能小,流道出口(3)的方向要保持水平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产生使船舶上升的分力,这些都是为了控制能量浪费的最小化,保证从流道出口(3)喷出的海水尽可能水平向后,以便能够产生更好的向前的推进效果。所述流道出口(3)的横截面积比收集口(2)的横截面积要小,流道(1)是收缩管的形状,如图4、图5所示,且收集口(2)比流道出口(3)的高度要高,海水达到流道出口(3)时就会拥有更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主要包括流道(1),收集口(2)、流道出口(3)、安全网(4)。其中,所述流道(1)主要安装在船舶的左右两舷,并尽可能靠近舷边,所述收集口(2)设为椭圆形状,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n当船舶在风浪天中航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甲板上浪的现象,带有巨大能量的海水打到船舶的甲板上,这部分海水会通过设置在甲板上的收集口(2)快速地进入流道(1)中,海水进入收集口(2)之后沿着流道(1)向下,最后从流道出口(3)冲出,从而产生协助船舶前行的推进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货船利用波浪能的助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主要包括流道(1),收集口(2)、流道出口(3)、安全网(4)。其中,所述流道(1)主要安装在船舶的左右两舷,并尽可能靠近舷边,所述收集口(2)设为椭圆形状,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
当船舶在风浪天中航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甲板上浪的现象,带有巨大能量的海水打到船舶的甲板上,这部分海水会通过设置在甲板上的收集口(2)快速地进入流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洋,杨倩倩,张宝收,张瑞,张荣秀,马钰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