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01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30
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螺旋桨水下推进系统产生噪声,造成水下隐身性能差的问题。所述腔体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呈单波形腰鼓状结构,两个端盖分别盖设在腔体的两端,每个端盖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出口单向阀和所述入口单向阀一一对应穿装在两个通孔内,SMA丝驱动组件同轴套设在腔体上且与腔体紧密接触,且SMA丝驱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固接,SMA丝驱动组件通电时沿腔体轴向收缩,断电时恢复。过控制SMA丝的快速通断电,可实现整个推进装置的无声连续推进动作。腔体一方面对SMA丝的伸长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腔体内形成负压,通过入口单向阀对腔体内流体进行补充。

An underwater propulsion device driven axially by SMA wi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推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下推进装置一般采用螺旋桨推进,在行进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对于军事用途的水下探测器等装置,这一缺点对声隐身、水声通讯及导航等有重要的影响。造成水下隐射性能差,不利于水下侦查装置的隐蔽及存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螺旋桨水下推进系统产生噪声,造成水下隐身性能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它包括腔体、出口单向阀、入口单向阀、SMA丝驱动组件及两个端盖,所述腔体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呈单波形腰鼓状结构,两个端盖分别盖设在腔体的两端,每个端盖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出口单向阀和所述入口单向阀一一对应穿装在两个通孔内,SMA丝驱动组件同轴套设在腔体上且分别与两个端盖紧密接触,且SMA丝驱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固接,SMA丝驱动组件通电时沿腔体轴向收缩,断电时恢复。进一步地,所述SMA丝驱动组件包括两根导线、若干SMA丝及若干接线端子,其中若干SMA丝沿腔体周向布置在腔体的外侧且均与腔体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每根SMA丝的两端分别穿装在两个端盖上,两根导线分别设置在若干SMA丝的两端,其中一根导线与若干SMA丝的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固接,另一根导线与若干SMA丝的另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固接,接线端子的数量是SMA丝的数量的二倍,每个端盖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两根导线一一对应布置在两个环形凹槽内,每根SMA丝外部均包覆有绝缘管,每个端盖的外部均包覆有硅胶绝缘套。进一步地,每个端盖上各开设有若干阶梯孔,若干SMA丝分别通过接线端子对应卡设在若干阶梯孔内。进一步地,若干SMA丝均布在腔体外侧。进一步地,端盖通过粘接剂粘接在腔体两端。进一步地,出口单向阀的出口以及入口单向阀的入口均位于腔体外侧。进一步地,出口单向阀为隔膜式单向阀,开启压力<0.5kPa,背压>300kPa。进一步地,入口单向阀为隔膜式单向阀,开启压力<0.5kPa,背压>300kPa。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申请通过控制SMA丝的快速通断电,可实现整个推进装置的无声连续推进动作。腔体一方面对SMA丝的伸长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腔体内形成负压,通过入口单向阀对腔体内流体进行补充。本申请以电为驱动源,流体的射流为驱动方式,实现水下推进装置的无声推进,提高水下侦查装置的隐蔽性和存活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拆除硅胶绝缘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半剖视示意图;图3为出口单向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硅胶绝缘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SMA丝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腔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入口单向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它包括腔体1、出口单向阀2、入口单向阀3、SMA丝驱动组件4及两个端盖5,所述腔体1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呈单波形腰鼓状结构,两个端盖5分别盖设在腔体1的两端,每个端盖5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出口单向阀2和所述入口单向阀3一一对应穿装在两个通孔内,SMA丝驱动组件4同轴套设在腔体1上且分别与两个端盖5紧密接触,且SMA丝驱动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5固接,SMA丝驱动组件4通电时沿腔体1轴向收缩,断电时恢复。所述腔体1作为整个推进装置的安装基础,具有一定的壁厚和承载能力。所述SMA丝驱动组件4套设在腔体1表面,SMA丝4-2之间保持均匀间距。端盖5为圆盘状结构。所述SMA丝驱动组件4具有双程形状记忆功能,SMA丝驱动组件4中的SMA丝4-2通电时能产生收缩,对腔体1产生轴向的收缩力,带动两个端盖5沿腔体1轴向相对收缩。断电时SMA丝驱动组件4中的SMA丝4-2能在腔体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到自然伸长状态。本申请的工作环境为水下,同时腔体1内填充满水。推进装置工作时,给所有SMA丝4-2供电,SMA丝4-2通电时产生轴向收缩,并提供一定的轴向驱动力,带动腔体1产生轴向收缩,使得腔体1内液体压强增大,通过出口单向阀2往外形成射流,产生一定的推进力前进。当SMA丝4-2断电时,橡胶腔体1储存的弹性应变能为SMA丝4-2提供回复力,使得SMA丝4-2回复到自由伸长状态,同时腔体1内容积增大,形成负压,通过入口单向阀3从外部环境吸水将整个腔体1充满,形成一个驱动循环。一方面腔体1对SMA丝4-2的伸长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腔体1内形成负压,通过入口单向阀3对腔体1内流体进行补充。由于SMA丝4-2作动时间非常短,控制SMA丝4-2的快速通断电,可实现整个推进装置的无声连续推进动作。所述SMA丝驱动组件4包括两根导线4-1、若干SMA丝4-2及若干接线端子4-3,其中若干SMA丝4-2沿腔体1周向布置在腔体1的外侧且均与腔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每根SMA丝4-2的两端分别穿装在两个端盖5上,两根导线4-1分别设置在若干SMA丝4-2的两端,其中一根导线4-1与若干SMA丝4-2的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4-3固接,另一根导线4-1与若干SMA丝4-2的另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4-3固接,接线端子4-3的数量是SMA丝4-2的数量的二倍,每个端盖5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两根导线4-1一一对应布置在两个环形凹槽内,每根SMA丝4-2外部均包覆有绝缘管4-4,每个端盖5的外部均包覆有硅胶绝缘套4-5。如此设计,绝缘套套设在SMA丝4-2上后,其上SMA线两端的接线端子4-3通过工装将其两端夹紧。所有的SMA丝4-2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导线4-1串联起来。导线4-1及SMA丝4-2的端部均设置在硅胶绝缘套4-5内部。两个硅胶绝缘套4-5分别对SMA丝驱动组件4的正、负极进行绝缘包覆。两个端盖5分别作为出口单向阀2、入口单向阀3以及接线端子4-3的安装接口。当对导线4-1通电时,所有SMA丝4-2同时收缩,使得腔体1轴向收缩,腔体1内流体压力增大,通过出口单向阀2往外喷射射流,产生推进力。当SMA丝驱动组件4断电时,腔体1释放弹性应变能产生轴向伸长,并带动所有SMA丝4-2恢复变形前长度,腔体1内压减小形成负压,通过入口单向阀3往腔体1内补充流体,完成一个驱动循环。所述绝缘管4-4为热缩管,包覆在SMA丝4-2上后,在热风机的作用下将SMA丝4-2包覆紧,起绝缘作用。接线端子4-3作为SMA丝4-2的安装接口,在SMA丝4-2穿过接线端子4-3两端端孔后,用工装将SMA丝4-2夹紧在接线端子4-3上。所述导线4-1有两根,分别串联起SMA丝4-2的正、负极两端,其固定在端盖5的环形凹槽内作为整个装置的电接口。所述硅胶绝缘套4-5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腔体(1)、出口单向阀(2)、入口单向阀(3)、SMA丝驱动组件(4)及两个端盖(5),/n所述腔体(1)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呈单波形腰鼓状结构,两个端盖(5)分别盖设在腔体(1)的两端,每个端盖(5)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出口单向阀(2)和所述入口单向阀(3)一一对应穿装在两个通孔内,SMA丝驱动组件(4)同轴套设在腔体(1)上且分别与两个端盖(5)紧密接触,且SMA丝驱动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5)固接,SMA丝驱动组件(4)通电时沿腔体(1)轴向收缩,断电时恢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腔体(1)、出口单向阀(2)、入口单向阀(3)、SMA丝驱动组件(4)及两个端盖(5),
所述腔体(1)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呈单波形腰鼓状结构,两个端盖(5)分别盖设在腔体(1)的两端,每个端盖(5)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出口单向阀(2)和所述入口单向阀(3)一一对应穿装在两个通孔内,SMA丝驱动组件(4)同轴套设在腔体(1)上且分别与两个端盖(5)紧密接触,且SMA丝驱动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5)固接,SMA丝驱动组件(4)通电时沿腔体(1)轴向收缩,断电时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丝轴向驱动的水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MA丝驱动组件(4)包括两根导线(4-1)、若干SMA丝(4-2)及若干接线端子(4-3),其中若干SMA丝(4-2)沿腔体(1)周向布置在腔体(1)的外侧且均与腔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每根SMA丝(4-2)的两端分别穿装在两个端盖(5)上,两根导线(4-1)分别设置在若干SMA丝(4-2)的两端,其中一根导线(4-1)与若干SMA丝(4-2)的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4-3)固接,另一根导线(4-1)与若干SMA丝(4-2)的另一端对应通过若干接线端子(4-3)固接,接线端子(4-3)的数量是SMA丝(4-2)的数量的二倍,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岳洪浩阮琪邓宗全陆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