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562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7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系统(10)中,收纳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8)的层叠体(20)的堆壳体(60)是包括周壁壳体(68)和端板(70)而形成的。在端板(70)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与堆壳体(60)的内部面对的内侧主面(86)。将在端板(70)的外周端面(88)的上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96)和在内侧主面(86)开口的第二开口部(98)连通的连通路(100)设置于端板(70)的内部。堆壳体(60)的内部与排气管(138)经由与第一开口部(96)连接的板连接构件(130)而连通。

Fuel ce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而得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配设端板的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例如,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具备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该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形成的电解质膜的一方的面配设有阳极电极,在另一方的面配设有阴极电极。由隔板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来构成发电单电池,将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来构成层叠体。在该层叠体还层叠端板等,将发电单电池保持为层叠状态,由此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该种燃料电池系统例如能够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搭载空间来使用。在该情况下,特别需要即使氢气即燃料气体从层叠体等漏出也抑制该漏出燃料气体存留在车辆内的搭载空间等的情形。因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层叠体收容于堆壳体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在该燃料电池系统中,端板构成在层叠方向的两端侧的堆壳体的侧壁。连接构件从层叠方向的外侧连接于沿厚度方向(层叠方向)贯通该端板的贯通孔,堆壳体的内部与排气管能够经由该连接构件而连通。由此,能够将堆壳体内的漏出燃料气体经由排气管向车辆的外部等的规定的场所导出,能够抑制漏出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10),具备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8)的层叠体(20)和收纳所述层叠体的堆壳体(60),在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配设端板(70),该燃料电池系统(10)中,/n所述堆壳体是包括覆盖所述层叠体的外周面的周壁壳体(68)和所述端板而形成的,/n在所述端板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与所述堆壳体的内部面对的内侧主面(86),/n在所述端板设置有在所述端板的外周端面(88)的上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96)和在所述端板的上部在所述内侧主面开口的第二开口部(98、200),在所述端板的内部设置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连通路(100),/n所述堆壳体的内部与排气管(138)经...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1553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10),具备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8)的层叠体(20)和收纳所述层叠体的堆壳体(60),在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配设端板(70),该燃料电池系统(10)中,
所述堆壳体是包括覆盖所述层叠体的外周面的周壁壳体(68)和所述端板而形成的,
在所述端板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与所述堆壳体的内部面对的内侧主面(86),
在所述端板设置有在所述端板的外周端面(88)的上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96)和在所述端板的上部在所述内侧主面开口的第二开口部(98、200),在所述端板的内部设置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连通路(100),
所述堆壳体的内部与排气管(138)经由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接的板连接构件(130、170)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连接构件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接一侧的端部的沿着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端板的厚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端板的上表面(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沿着所述端板的周方向的长度(Lb)大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沿着所述端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La),
在所述板连接构件设置凸缘(142),
所述凸缘与所述端板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方向的两端附近借助紧固构件(144)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为矩形形状,
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端板的长方向的一端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秀晴佐藤正裕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