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0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依次连接的第一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过滤器、制冷膨胀阀、单向阀、第二壳管式换热器,汽液分离器,还包括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汽液分离器连接的四通阀,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相连接的回路上还设有由过滤器、制热膨胀阀、单向阀构成的制热调节支路,该制热调节支路与由过滤器、制冷膨胀阀、单向阀构成的制冷调节支路并联连接。将制冷、制热、供暖、制冷热回收、供暖热回收、全热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并可在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利用除霜水泵进行除霜,提高了机组的热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且便于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将制冷、 制热、供暖、制冷热回收、供暖热回收、全热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并可在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进行除霜的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技术背景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功能相对单一,没有把制热、供暖、制冷热回收、 供暖热回收、全热等功能整合为一体,不利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充分利用, 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且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除霜 时需要先进行关机,然后利用反向循环来除霜,不能在中央空调系统运行 的同时进行除霜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将制 冷、制热、供暖、制冷热回收、供暖热回收、全热等功能整合为 体,并 可在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进行除霜的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多功能 复合源热能机组,包括压縮机,与压縮机依次连接的第一壳管式换热器、 翅片式换热器、过滤器、制冷膨胀阀、单向阀、第二壳管式换热器,汽液 分离器,还包括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 汽液分离器连接的四通阀,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相连接 的回路上还设有由过滤器、制热膨胀阀、单向阀构成的制热调节支路,该制热调节支路与由过滤器、制冷膨胀阀、单向阀构成的制冷调节支路并联 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与生活用水水泵相连接,第二壳管式换热器 与空调水泵相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还串联连接有除霜水泵,该除霜水泵的一端与第 壳管式换热器的出水管道连接,其另一端与翅片式换热器的进水管道连 接,翅片式换热器的出水管道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的进水管道连接。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制冷、 制热、供暖、制冷热回收、供暖热回收、全热等功能整合为 -体,并可在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利用除霜水泵进行除霜,提高了机组的热利用效率, 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且便于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 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制冷模式下的系统结构原理 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供热模式的供暖子模式的系统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供热模式的全热子模式的系统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说明1、压縮机;2、第一壳管式换热器;3、翅片式换热器;4、过滤器;5、 制冷膨胀阀;6、单向阀;7、第二壳管式换热器;8、汽液分离器;9、四通阀;10、过滤器;11、制热膨胀阀;12、单向阀;13、除霜水泵;14、 生活用水水泵;15、空调水泵;16、风机。以下是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的最佳实施例,并不 因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包括压縮机1,与压縮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过滤器4、制冷膨 胀阀5、单向阀6、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还包括与第一壳 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连接 的四通阀9,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相连接的回路上 还设有由过滤器IO、制热膨胀阀ll、单向阀12构成的制热调节支路,该 制热调节支路与由过滤器4、制冷膨胀阀5、单向阀6构成的制冷调节支 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与生活用水水泵14相连接,第二 壳管式换热器7与空调水泵15相连接。制冷模式下,四通阀9没有开启,风机16受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冷 媒出口温度或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的回水温度控制。当第一壳管式换热器 2冷媒出口温度或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的回水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风机16 启动。制冷模式下,空调水泵15、生活用水水泵14运行。从压縮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冷媒在 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中与生活用水进行热交换,冷媒温度降低,生活用水 温度升高,冷媒经四通阀9流入翅片式换热器3,在翅片式换热器3中与 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媒温度继续降低,冷媒经过滤器4、制冷膨胀阀5、 单向阀6流入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中蒸发吸 热,空调用水的温度降低,空调水泵15把低温冷水送至室内的末端设备,达到制冷效果。冷媒再经四通阀9流入气液分离器8,最后流入压縮机l, 通过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从而实现致冷效果。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还串联连接有除霜水泵13,该除霜水泵13的一 端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的出水管道连接,其另一端与翅片式换热器3的 进水管道连接,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管道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的进水 管道连接,在供暖或全热模式下当翅片式换热器3结霜时,除霜水泵13 打开,分流部份高温生活用水流过翅片式换热器3并对翅片式换热器3进 行除霜,当除霜结束时,除霜水泵13关闭。制热模式包括全热和供暖两种子模式,两种模式的切换由外部的选择 开关实现,制热模式下风机16在四通阀9开启时启动,不受温度控制器 控制。参照图2,供暖子模式下,空调水泵15运行、生活用水水泵14运行。 控制系统检测空调用水的水流开关,控制空调用水的温度。当环境温度《5。C且空调水温《设定水温-6。C时,电加热器启动; 当环境温度>5°C或空调水温〉设定水温-2"C时,电加热器关闭; 供暖模式下,从压縮机l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 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中与生活用水进行热交换,冷媒温度降低,生活用 水温度升高,实现了供暖热回收,冷媒经四通阀9流入第二壳管式换热器 7,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中与空调用水进行热交热,空调用水温度升高, 再由空调水泵15把高温热水送至室内的末端设备达到供暖效果,冷媒经 过滤器10、制热膨胀阀11、单向阀12流入翅片式换热器3,在翅片式换 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然后经四通阀9、气液分离器8流入压缩机1,这 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从而实现供暖效果。参照图3,全热子模式下,空调用水水泵15关闭,生活用水水泵14 运行,从压縮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在第 一壳管式换热器2中与生活用水进行热交换,冷媒温度降低,生活用水温 度升高;冷媒经四通阀9流入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因为空调水泵15关闭, 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中7与空调用水进行极少的热交热,大量的热能 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中传递给了生活用水,达到全热效果。然后冷媒经 过滤器IO、制热膨胀阀ll、单向阀流12入翅片式换热器3,在翅片式换 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后,经四通阀9、气液分离器流8入压縮机1,这样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从而达到全热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包括压缩机(1),与压缩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过滤器(4)、制冷膨胀阀(5)、单向阀(6)、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连接的四通阀(9),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相连接的回路上还设有由过滤器(10)、制热膨胀阀(11)、单向阀(12)构成的制热调节支路,该制热调节支路与由过滤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复合源热能机组,包括压缩机(1),与压缩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过滤器(4)、制冷膨胀阀(5)、单向阀(6)、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汽液分离器(8)连接的四通阀(9),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相连接的回路上还设有由过滤器(10)、制热膨胀阀(11)、单向阀(12)构成的制热调节支路,该制热调节支路与由过滤器(4)、制冷膨胀阀(5)、单向阀(6)构成的制冷调节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2)与生活用水水泵(14)相连接,第二壳管式换热器(7)与空调水泵(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理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优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