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
,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miniLED(微发光二极管)技术形成的灯板作为发光源,即灯板中设置有多个发光的芯片,且每个芯片具有一个PN结。随着用户对显示装置的亮度、分辨率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也需要提要,这样miniLED的驱动电流需要提升,而灯板中走线温度会因为驱动电流的增大而变大。然而,由于灯板中的走线是设置在灯板的基板中的,因此,走线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背光模组的膜材受热发生褶皱,从而降低芯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因需要高亮度而导致其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亮度且寿命较长的发光二极管。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芯片结构,所述芯片结构包括:衬底;第一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芯片结构,所述芯片结构包括:/n衬底;/n第一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n第二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性相同,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同;/n第一桥接电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芯片结构,所述芯片结构包括:
衬底;
第一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第二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性相同,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同;
第一桥接电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N节和所述第二PN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桥接电极位于所述第一PN节和所述第二PN节之间,所述第一PN节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一PN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第二PN节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二PN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结构还包括:
第三PN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具有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性相同,所述第六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同;
第二桥接电极,将所述第六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桥接电极将所述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璐,卢元达,桑建,孙海威,董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