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4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感测元件。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外围的周边区,所述有源区包括第一电路区以及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包括多个感测区阵列分布其内,其中每个感测区包括透明区以及与所述透明区相邻的第一子像素区,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其中所述透明区为透明的。所述第二电路区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区阵列分布其内,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包括第二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所述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区中。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与传统的玻璃显示器相比具有更灵活、更轻以及更薄的优点。OLED目前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占比最高,其关键性的优势是在于可挠性的特性可实现“柔性”显示,进而增加了传统显示屏的应用场景以及想象空间。目前“柔性”屏幕正朝向“可弯折(bendable)”以及“可折叠(foldable)”两个方向发展。在可折叠手机中,将各种传感器(sensor)(例如,指纹识别、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与显示屏集成已然成为未来提高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趋势。要实现可折叠手机,柔性可折叠显示屏是首要的核心部件。柔性可折叠手机的操作优势在于:平常不使用时,手机可沿着手机屏幕横向水平中心线对折,当柔性显示屏处于熄屏状态时,可降低功耗,提高显示屏的待机时间以及使用寿命。当需要使用时,手机可沿着手机屏幕横向水平中心线展开,此时,柔性显示屏会自动处于亮屏状态,显示使用者所希望看到的图像。目前自动熄屏亮屏的功能一般是通过距离传感器、霍尔感应器或光线感应器等来实现,而将这些传感器放在手机保护套和手机硬件芯片系统里,传感器是与显示屏独立的部件,会需要占用手机整体的空间。以下将藉由图1A以及图1B对现有技术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制程工艺上所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针对现有的柔性可折叠显示屏传感器设计的放置区开孔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盲孔以及通孔。盲孔15是在显示屏1中的基板10以及显示面板12进行开孔,而未在保护层14进行开孔(如图1A所示),而通孔25则是在显示屏2中的基板20、显示面板22以及保护层24进行开孔(如图1B所示),这两种开孔结构皆可以通过激光以及光刻工艺进行。然而,开孔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存在许多风险,例如:(1)开孔结构会影响水氧透过率,进而影响OLED的寿命;(2)开孔制作中的激光工艺会产生雾状(haze)现象,其会影响周边膜层的特性,进而对激光精度以及雾状效应的控制要求高;(3)开孔工艺需要对精密金属遮罩(finemetalmask;FMM)以及一般金属遮罩(commonmetalmask;CMM)进行特殊定制化制作,精度要求也较高,因此,对OLED及TFE膜层进行开孔会增加整个显示屏的工艺步骤以及复杂度。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藉由直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可用于容纳感测元件的透明区,故不需另外对基板、显示面板以及保护层另外进行开孔结构的制程工艺,不仅可减少整个工艺流程步骤,并可避免由于开孔结构所造成的风险。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感测元件。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外围的周边区,所述有源区包括第一电路区以及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包括多个感测区阵列分布其内,其中每个感测区包括透明区以及与所述透明区相邻的第一子像素区,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其中所述透明区为透明的。所述第二电路区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区阵列分布其内,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包括第二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所述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区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透明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的透过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路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路区的透过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包括有机材料层、无机材料层以及金属材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透明区包括有机材料层以及无机材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透明区不包括电路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透明区不包括金属材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感测元件包括压力感测元件、距离感测元件、光学感测元件或其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透明区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的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更包括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显示装置,藉由直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可用于容纳感测元件的透明区,由于透明区的透过率高,可使外部的光线主要是通过透明区进入感测元件,因此不需另外对基板、显示面板以及保护层进行开孔结构的制程工艺,不仅可减少整个工艺流程步骤以及工艺复杂度,更可避免由于开孔结构所造成的风险。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A以及图1B为根据现有技术所绘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电路区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二电路区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第一电路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3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3的截面示意图。图4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电路区100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二电路区200的电路布局示意图。请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显示装置3包括基板30、显示面板32以及感测元件(未示出)。显示面板32设置于基板30上,其中显示面板32包括有源区A1(activearea)以及设置于有源区A1外围的周边区A2。一般来说,有源区A1主要是用于图像的显示,而周边区A2主要是用于连接电路。详细来说,有源区A1例如包括第一电路区100以及第二电路区200,且第二电路区200围绕设置于第一电路区100的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路区100例如是设置于有源区A1中心靠近上方的一小区域中,而在第一电路区100以外的有源区A1则为第二电路区200,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图2中,第一电路区100下方区域为显示面板32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连接的区域。请参照图4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区100包括多个感测区110阵列分布其内,其中每个感测区110包括透明区110a以及与透明区110a相邻的第一子像素区110b。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n基板;/n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外围的周边区,所述有源区包括:/n第一电路区,包括多个感测区阵列分布其内,其中每个感测区包括透明区以及与所述透明区相邻的第一子像素区,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其中所述透明区为透明的;以及/n第二电路区,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区阵列分布其内,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包括第二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以及/n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外围的周边区,所述有源区包括:
第一电路区,包括多个感测区阵列分布其内,其中每个感测区包括透明区以及与所述透明区相邻的第一子像素区,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其中所述透明区为透明的;以及
第二电路区,围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区阵列分布其内,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包括第二子像素结构分布其内;以及
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透明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的透过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路区的透过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瑾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