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的驱动信号是由栅极驱动电路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下拉模块,下拉模块的作用是使Q点、级传信号输出端、扫描信号输出端的电压维持低电位,下拉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然而当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受到压力时,阈值电压Vth容易发生漂移,当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受正向压力作用时,阈值电压会发生正偏,而阈值电压一旦发生正偏,下拉模块对Q点、级传信号输出端、扫描信号输出端的低电平的维持能力降低,导致Q点的电压出现波动,从而使得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级传功能失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能够避免Q点的电压出现波动和防止级传功能失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上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以及第三时钟信号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下传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上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节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三时钟信号连接; >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连接;下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一直流低电压连接;自举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其包括级联的多个上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栅极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通过对现有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进行改进,可以避免阈值电压对下拉维持能力造成影响,从而避免Q点的电压出现波动和防止级传功能失效,此外还提高了移位寄存单元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下拉模块中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出现正偏和未发生偏移时第二节点的波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一种工作时序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下拉模块中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出现正偏和未偏移时第二节点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如图1所示,现有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M1至第九晶体管M9以及自举电容Cbt。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与所述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栅极与第三时钟信号CK3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n-1级级传信号Cout(n-1)。其中n大于等于2。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CK1连接,漏极与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本级级传信号Cout(n)。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CK1连接,漏极与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本级扫描信号Out(n)。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栅极与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n+2级级传信号Cout(n+2)。所述第五晶体管M5的源极和栅极均与所述第三时钟信号CK3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二节点QB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与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二节点QB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与第二节点QB连接,漏极与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源极与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CK2连接,漏极与第二节点QB连接,源极与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二节点QB连接,漏极与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源极与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自举电容Cbt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另一端与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下拉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M7和所述第九晶体管M9。M7及M9的下拉维持能力均如下所示:Vgs-Vth=Vg-VGL-Vth,其中Vg为QB点的电位。如图2所示,101表示M7或M9的阈值电压出现正偏和未偏移时,QB点的波形图,也即当M7或M9的阈值电压Vth偏移后,QB点的电位保持不变(正偏和未偏移时QB点的波形重叠),因此TFT的阈值电压正偏后,Vgs-Vth的差值减小,也即下拉模块的下拉维持能力降低。请参照图3至图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移位寄存器单元100包括上拉控制模块10、下传模块20、上拉模块30、下拉控制模块40、补偿模块50、下拉模块60以及自举电容C1。上拉控制模块10分别与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Q以及第三时钟信号CK3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n-1级级传信号Cout(n-1)。所述上拉控制模块10用于上拉第一节点Q的电位。下传模块20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CK1,所述第一节点Q以及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本级级传信号Cout(n)。上拉模块30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CK1,所述第一节点Q以及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本级扫描信号Out(n)。下拉控制模块40分别与第二节点QB、所述第一时钟信号CK1以及所述第三时钟信号CK3连接。补偿模块50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QB、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CK2连接。下拉模块60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Q、所述第二节点QB、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一直流低电压VGL连接;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n+2级级传信号Cout(n+2)。自举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Q连接,另一端与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模块50包括第一晶体管T41,所述第一晶体管T4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以及第三时钟信号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n下传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n上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n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节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三时钟信号连接;/n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连接;/n下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一直流低电压连接;/n自举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n-1级级传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以及第三时钟信号连接;其中n大于等于2;
下传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
上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连接;
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节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所述第三时钟信号连接;
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连接;
下拉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第n+2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所述本级扫描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一直流低电压连接;
自举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本级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均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时钟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