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24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包括:客户PC终端机、第一读卡器、第一车号识别装置、皮重电子地磅、称重电子地磅、第二读卡器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所述皮重电子地磅、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全程无人值守,客户自助开卡、空车过薄、称重装车、交卡开票,简化系统操作,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car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流管理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企业、物流等需要车辆计重收费的场合,通常安装有物流管理系统用于开卡过磅、车辆计重收费、开票等。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车辆需要先刷卡再驶入电子地磅装置称重,需要司磅员一直值守在地磅房为每一台货运车辆进行开卡过磅,录入空车皮重数据;产品装车称重后交卡开票,人工开票易出现打错客户名称,弄错产品规格及吨位。产品装车过程中,容易出现货物超重超限,需要二次倾倒再次过磅。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操作繁琐、需要工作人员值守、管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自动开卡、空车过薄、称重装车、交卡开票,简化系统操作,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包括:客户PC终端机、第一读卡器、第一车号识别装置、皮重电子地磅、称重电子地磅、第二读卡器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所述皮重电子地磅、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可选的,靠近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设置有第一道闸杆,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一道闸杆开启。可选的,所述皮重电子地磅入口设置有第二车号识别装置和第二道闸杆,所述第二车号识别装置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二道闸杆开启,使空车能够进入所述皮重电子地磅称重。可选的,库房设置有装车电子地磅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实时显示载重量。可选的,所述称重电子地磅入口设置有第三车号识别装置和第三道闸杆,所述第三车号识别装置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三道闸杆开启,使货车能够进入所述称重电子地磅称重。可选的,靠近所述第二读卡器设置有第四车号识别装置和第四道闸杆,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后并打印小票后,所述第四车号识别装置识别车号,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四道闸杆开启。可选的,所述皮重电子地磅和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语音播报器和第二语音播报器。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包括:客户PC终端机、第一读卡器、第一车号识别装置、皮重电子地磅、称重电子地磅、第二读卡器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所述皮重电子地磅、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全程无人值守,客户自助开卡、空车过薄、称重装车、交卡开票,简化系统操作,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流程图。其中:1-客户PC终端机,21-第一读卡器,22-第二读卡器,31-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2-第二车号识别装置,33-第三车号识别装置,34-第四车号识别装置,41-第一道闸杆,42-第二道闸杆,43-第三道闸杆,44-第四道闸杆,51-皮重电子地磅,52-称重电子地磅,53-装车电子地磅,61-第一语音播报器,62-第二语音播报器,7-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包括:客户PC终端机1、第一读卡器21、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皮重电子地磅51、称重电子地磅52、第二读卡器22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1、所述第一读卡器21、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所述皮重电子地磅51、所述称重电子地磅52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22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51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21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22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车辆需要先刷卡再驶入电子地磅装置称重,需要司磅员一直值守在地磅房为每一台货运车辆进行开卡过磅,录入空车皮重数据;产品装车称重后交卡开票,人工开票易出现打错客户名称,弄错产品规格及吨位。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全程无人值守,客户自助开卡、空车过薄、称重装车、交卡开票,简化系统操作,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电子地磅直接对车辆进行称重,但目前电子地磅的缺点在于车辆需要先刷卡、再驶入电子地磅上称重,若出现多个车辆连续过磅称重的情况,则难以确认刷卡车辆与其称重数据的对应关系,因此称重操作时,需要指示一台车辆驶入并停靠在地磅的秤台上进行称重,其后排队的其它车辆禁止上磅,这种单个车辆陆续过磅的称重方式就容易导致出现大量车辆排队刷卡过磅的情况,并且需要人员辅助操作,增加了人力需求量,操作繁琐且车辆过磅称重运行效率低。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通过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识别车号,并与客户的IC卡匹配,后续装车、称重过磅不需要重复刷卡,识别车号后可连续过磅,提高了运行效率。参见图1,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右侧设置有第一道闸杆41,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一道闸杆31开启。所述客户PC终端机1预先输入有客户信息,并设置在厂区门口,客户通过所述客户PC终端机1自助开卡,将取得的IC卡在第一读卡器21读卡后,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一道闸杆31开启,空车进入通过所述第一道闸杆31进入厂区,同时,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31识别到车号与客户的IC卡配对,若客户有多辆运货车辆,则一张IC卡对应多个车号。参见图1,所述皮重电子地磅51入口设置有第二车号识别装置32和第二道闸杆42,所述第二车号识别装置32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二道闸杆42开启,使空车能够进入所述皮重电子地磅51称重,各车皮重数据自动写入系统终端。纪录皮重数据的空车进入不同的库房装货,库房设置有装车电子地磅53和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实时显示载重量,避免装货超限。所述装车电子地磅53一端还可以设置另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车号。参见图1,所述称重电子地磅52入口设置有第三车号识别装置33和第三道闸杆43,所述第三车号识别装置33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三道闸杆52开启,使货车能够进入所述称重电子地磅52称重。所述第二读卡器22左侧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PC终端机、第一读卡器、第一车号识别装置、皮重电子地磅、称重电子地磅、第二读卡器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所述皮重电子地磅、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PC终端机、第一读卡器、第一车号识别装置、皮重电子地磅、称重电子地磅、第二读卡器和系统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系统终端的所述客户PC终端机、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所述皮重电子地磅、所述称重电子地磅以及所述第二读卡器沿车道依次设置,所述客户PC终端机根据客户信息提供IC卡,所述第一读卡器读所述IC卡并与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的车号配对,所述第二读卡器回收所述IC卡并读卡出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设置有第一道闸杆,所述第一车号识别装置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一道闸杆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重电子地磅入口设置有第二车号识别装置和第二道闸杆,所述第二车号识别装置识别到车号后,所述系统终端控制所述第二道闸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树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殿子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