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下料机构和生产线,其中,该上下料机构包括机架、至少两个驱动装置、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承载架,其中的两个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机架相对的两面;其中的两个传动组件分别设于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两个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其中的两个承载架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一承载架与一传动组件连接;承载架具有移动至机架上端的上料状态和移动至机架下端的下料状态;一驱动装置带动一传动组件升降,以使一传动组件带动一承载架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增加上下料的传动路径,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效率。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and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料机构和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
,特别涉及一种上下料机构和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的波峰焊机器可以供给两条生产线,但目前的上下料机构只能对一条生产线进行上下料,导致上下料机构不能适应波峰焊机的分流需求,降低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效率。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料机构,旨在增加上下料的传动路径,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机架;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其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至少两个承载架,其中的两个所述承载架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一所述承载架与一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承载架具有移动至所述机架上端的上料状态和移动至所述机架下端的下料状态;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一所述传动组件升降,以使一所述传动组件带动一所述承载架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传动轴,分别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两端,且一所述传动轴与一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套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一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第一皮带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皮带,两个所述第一皮带均套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轴承,且所述轴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齿轮组,一所述齿轮组设于一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轴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均套接在两个所述齿轮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轮,设于一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齿轮组和所述轴承间隔设置;和第二皮带,套接在所述传动轴轮和所述驱动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至少四个直线导轨模组,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各设有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位于所述机架同一面的两个直线导轨模组呈对称且间隔设置,均与一所述承载架连接,每一所述直线导轨模组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以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承载架在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升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包括:导轨,设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导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和滑块,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一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滑块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背向装载产品的一面设有皮带电机,所述皮带电机用于在所述承载架处于所述下料状态时与被下料加工设备的皮带传动连接,以将产品从所述承载架传输至所述被下料加工设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上下料机构、波峰焊机和被下料加工设备,所述波峰焊机具有第一输送轨道,所述被下料加工设备具有第二输送轨道;所述上下料机构在所述上料状态时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衔接,以将产品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传输至所述承载架;所述上料机构在下料状态时与第二输送轨道衔接,以将产品从所述承载架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的两面各设有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至少一个传动组件和至少一个承载架,且驱动装置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承载架与传动组件连接。如此,通过两个驱动装置带动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升降,以使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带动两个所述承载架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得两个承载架能同时将两个产品从上料位置输送至下料位置,从而实现增加上下料的传动路径,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上下料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架33a同步轮20驱动装置34传动轴轮21电机齿轮35第二皮带30传动组件40承载架31传动轴50直线导轨模组31a轴承51导轨32第一皮带52滑块33齿轮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上下料机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上下料机构包括机架10、至少两个驱动装置20、至少两个传动组件30和至少两个承载架40,其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装置20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0相对的两面;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组件30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0相对的两面,且两个所述传动组件30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装置20传动连接;其中的两个所述承载架40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0相对的两面,且所述承载架40与一所述传动组件30连接;所述承载架40具有移动至所述机架10上端的上料状态和移动至所述机架10下端的下料状态;一所述驱动装置20带动一所述传动组件30升降,以使一所述传动组件30带动一所述承载架40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生产线设有主控器,波峰焊机具有第一输送轨道,被下料加工设备具有的第二输送轨道,且主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n机架;/n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其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n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n至少两个承载架,其中的两个所述承载架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一所述承载架与一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承载架具有移动至所述机架上端的上料状态和移动至所述机架下端的下料状态;/n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一所述传动组件升降,以使一所述传动组件带动一所述承载架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
机架;
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其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
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两个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
至少两个承载架,其中的两个所述承载架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相对的两面,且一所述承载架与一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承载架具有移动至所述机架上端的上料状态和移动至所述机架下端的下料状态;
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一所述传动组件升降,以使一所述传动组件带动一所述承载架在上料状态和下料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两个传动轴,分别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两端,且一所述传动轴与一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
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套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一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第一皮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皮带,两个所述第一皮带均套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轴承,且所述轴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齿轮组,一所述齿轮组设于一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轴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均套接在两个所述齿轮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雄军,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