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14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活塞环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线材经过绕圆机绕圆;步骤2:将步骤1处理得到线材通过活塞环开口机构加工得到活塞环;步骤3:将活塞环的外侧面经过镀铬处理即可;所述的步骤1中的线材的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外侧面、内侧面;其中外侧面预先加工形成预设锥度的坡面;所述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上平面、下坡面交汇的位置预先加工成圆角过渡面。该工艺在采购原材料‑线材的时候,就要求厂家按照预设的标准进行生产,得到预设形状的线材,然后直接对该线材进行绕圆以及后续加工,可以得到精确度高的活塞环,且镀面光滑平整。镀铬层不容易崩裂,能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two-way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塞环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CN201520340667.6公开了一种带半圆弧锥面的二道活塞气环,其在环体内表面与环体上表面、下表面间设有上倒角面和下倒角面,在环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半圆凸面、锥面及将半圆凸面和锥面连接到一起的过渡曲面,环体在向下运动时,利用锥角将油刮下来,当环体向上运行时,多余的油储存在活塞外壁与环体外表面形成的凹槽内,避免了油向上窜,减少烧机油的风险,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该方案对现有的带锥面的活塞环二道环进行结构改进,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大家大多还是采用带锥面的活塞环作为二道环。现有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对于锥面的实现,都是在活塞环加工出来后,在活塞环的外表面进行打磨生成锥面。更为具体来说,矩形线材通过绕圆后,开口定型后得到要求形状活塞环后,再由单片装夹中间用垫片隔开成正圆形状后,通过数控车床或成形外圆磨床进行加工外圆面坡面的坡度的角度,加工后再进行外圆面镀铬处理。其中加工外圆面坡度时与两侧面不是圆弧过渡,出现尖角现象易造成镀铬后崩缺现象,以及加工后径向尺寸跳动大对活塞环在使用过程中压力分布不均匀现象。但是通过打磨的方式,其锥面的精确度不高,且在镀铬后,会导致镀面不平,严重影响密封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在采购原材料-线材的时候,就要求厂家按照预设的标准进行生产,得到预设形状的线材,然后直接对该线材进行绕圆以及后续加工,可以得到精确度高的活塞环,且镀面光滑平整。同时,在外侧面的圆角过渡面的存在能够在镀铬过程中,镀铬层不容易崩裂,能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线材经过绕圆机绕圆;步骤2:将步骤1处理得到线材通过活塞环开口机构加工得到活塞环;步骤3:将活塞环的外侧面经过镀铬处理即可;所述的步骤1中的线材的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外侧面、内侧面;其中外侧面预先加工形成预设锥度的坡面;所述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上平面、下平面交汇的位置预先加工成圆角过渡面。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坡面的角度为1-3.5°。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步骤3中,经过镀铬处理后,镀铬层的厚度为0.01~0.05mm。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线材的上平面、下平面的光洁度为0.63。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镀铬温度为50-60℃,电流为25~75A/dm2。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绕圆机包括放线台和绕圆单元,所述绕圆单元包括导料台和绕圆模块,所述导料台上设有若干对导料辊,任意一对导料辊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料辊组成;所述导料辊通过驱动模块驱动转动;每一对导料辊之间的间隙与线材厚度一致;任意两对导料辊之间、最外侧的一对导料辊和绕圆模块之间、最外侧的一对导料辊和放线台之间均设有导料板,多个导料板板均位于导料台上且依次呈直线布置,所述导料板内设有供线材通过的直线通道;所述绕圆模块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旋转接料杆、固定在固定板上用于将线材压合在旋转接料杆上的至少2个可绕其自身轴心自由转动的压轮;所述压轮的外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间距与线材的宽度一致,所述凹槽的底部为从一个侧壁到另外一个侧壁方向上的1-3.5°的坡面。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放线台上设有电机、水平布置的转动架、固定在转动架中央的线材原料卷、固定在放线台上的两根导料杆和一根触碰杆;所述线材缠绕到线材原料卷上;所述触碰杆和放线台之间设有触碰开关;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动架连接用以驱动转动架水平转动;所述导料杆和转动架的中央的距离大于触碰杆和转动架的中央的距离;所述触碰杆和转动架的中央的距离大于两根导料杆之间的连线与转动架的中央的垂直距离;当线材接触触碰杆时,所述触碰开关动作驱动电机启动预设的时长后停止。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触碰杆和放线台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触碰开关设置在靠近触碰杆下端的位置;当所述复位弹簧收缩复位时;所述触碰开关和触碰杆接触;当所述复位弹簧拉伸时,所述触碰开关和触碰杆分开。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导料板的两端均设有导向坡面。在上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绕远模块还包括拉钩机构,所述压轮为2个;所述2个压轮、拉钩机构绕旋转接料杆依次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工艺设计的要点在于:在采购原材料-线材的时候,就要求厂家按照预设的标准进行生产,得到预设形状的线材,然后直接对该线材进行绕圆以及后续加工,可以得到精确度高的活塞环,且镀面光滑平整。其优点在于:加工工序简单,省略了传统工序中对于锥面打磨的工序;活塞环的锥面精度高;活塞环的镀层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线材的剖视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二道环的剖视图;图3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绕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绕圆机的导料台的放大图;图5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压轮和线材配合示意图;图6为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触碰杆和线材接触时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线材经过绕圆机绕圆;本实施例所述的线材的包括上平面1、下平面2、外侧面3、内侧面4;其中外侧面3预先加工形成预设锥度的坡面;所述的内侧面4和外侧面3与上平面1、下平面2交汇的位置预先加工成圆角过渡面5;如图1所示,该线材的坡面的坡度a为1-3.5°;内侧面4与上平面1、下平面2的圆角过渡面5的直径圆弧为0.4mm;外侧面3与上平面1、下平面2交汇的圆角过渡面的过渡弧度为0.08~0.1mm;线材的上平面、下平面的光洁度为0.63;对于线材生产厂家来说,上述的工艺参数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实现,通过要求线材厂家通过粗滚压以及拔丝模则可达到要求的截面形状,生产厂家R圆弧角最小可控制在R0.05左右,即可实现加工。本实施例的绕圆机的结构后文详述。步骤2:将步骤1处理得到线材通过活塞环开口机构加工得到活塞环;本实施例所述的活塞环开口机构可以参考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1821522041.7,一种活塞环开口机构。步骤3:将活塞环的外侧面经过镀铬处理即可,镀铬层的厚度为0.01~0.05mm。具体来说,所述的镀铬处理的工艺为:工艺条件上采用较低温度和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针对活塞环零件的使用条件和对铬层的要求,生产上一般采用温度为50~60℃(常用55℃)和25~75A/dm2(多数为50A/dm2)的阴极电流密度。工艺过程为:除油→水洗→装夹→上挂→镀铬→水洗(三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将线材经过绕圆机绕圆;/n步骤2:将步骤1处理得到线材通过活塞环开口机构加工得到活塞环;/n步骤3:将活塞环的外侧面经过镀铬处理即可;/n所述的步骤1中的线材的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外侧面、内侧面;其中外侧面预先加工形成预设锥度的坡面;所述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上平面、下平面交汇的位置预先加工成圆角过渡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线材经过绕圆机绕圆;
步骤2:将步骤1处理得到线材通过活塞环开口机构加工得到活塞环;
步骤3:将活塞环的外侧面经过镀铬处理即可;
所述的步骤1中的线材的包括上平面、下平面、外侧面、内侧面;其中外侧面预先加工形成预设锥度的坡面;所述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与上平面、下平面交汇的位置预先加工成圆角过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的角度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经过镀铬处理后,镀铬层的厚度为0.01~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的上平面、下平面的光洁度为0.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铬温度为50-60℃,电流为25~75A/d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道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圆机包括放线台和绕圆单元,所述绕圆单元包括导料台和绕圆模块,所述导料台上设有若干对导料辊,任意一对导料辊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导料辊组成;所述导料辊通过驱动模块驱动转动;每一对导料辊之间的间隙与线材厚度一致;任意两对导料辊之间、最外侧的一对导料辊和绕圆模块之间、最外侧的一对导料辊和放线台之间均设有导料板,多个导料板板均位于导料台上且依次呈直线布置,所述导料板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剑鸣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万里丰活塞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