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切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非金属定向管螺旋槽成形模具的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非金属定向管螺旋槽成形模具的金属螺旋筋加工方法存有诸多缺陷,其生产过程复杂、机加过程单纯、工艺措施欠缺、成品率较低下、可操作性很差;同时,二次装夹工序降低了加工精度,切削应力集中造成了加工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用于非金属定向管螺旋槽成形模具的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它利用现有工艺装备,实现车、磨、铣与热处理相配合的形式,可靠地实现了加工过程的变形控制,有效地保障了二次装夹的定位基准,较好地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设计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前置处理、磨削处理、综合机加、后序处理。前置处理阶段,顺序完成工装设计、打中心孔、调质、粗车、时效和精车工艺过程;工装设计时,根据螺旋筋外形尺寸给工装芯轴定寸,粗车、精车芯轴外圆预留磨削加工余量0.4-0.5mm;粗车时,粗车钢管内外圆预留车削加工余量4-5mm;时效时,去除切削内应力;精车时,精车内外圆保证同轴度≤0.05mm,外圆预留加工余量2.5-3.5mm,内孔预留磨削余量0.35-0.45mm。磨削处理阶段,顺序完成磨内孔和配磨加工;磨内孔时,磨工件内孔定寸;配磨时,工件内圆配磨芯轴外圆定寸,磨芯轴左端小外圆,并以此作为后续加工的定位基准,装配芯轴以保证一端面接平。综合机加阶段,顺序完成钻端面孔、精车、磨外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前置处理、磨削处理、综合机加、后序处理;其特征在于:/n前置处理阶段,顺序完成工装设计、打中心孔、调质、粗车、时效和精车工艺过程;工装设计时,根据螺旋筋外形尺寸给工装芯轴⑴定寸,粗车、精车芯轴外圆预留磨削加工余量0.4-0.5mm;粗车时,粗车钢管⑵内外圆预留车削加工余量4-5mm;精车时,精车内外圆保证同轴度≤0.05mm,外圆预留加工余量2.5-3.5mm,内孔预留磨削余量0.35-0.45mm;/n磨削处理阶段,顺序完成磨内孔和配磨加工;配磨时,工件内圆配磨芯轴外圆定寸,磨芯轴⑴左端小外圆,并以此作为后续加工的定位基准,装配芯轴以保证一端面接平;/n综合机加阶段,顺序完成钻端面孔、精车、磨外圆、钻螺旋筋⑸孔、装配;钻端面孔时,芯轴与工件接平的端面上,沿配合面钻、攻螺孔一处,保证螺纹有效深度,并装配定位螺钉⑶,保证工件后续工序加工相对芯轴不转动;精车时,找正芯轴左端小外圆,车工件外圆,预留磨削余量0.4-0.5mm;/n后序处理阶段,顺序完成粗铣、时效、精铣和钳修加工;粗铣时,找正芯轴⑴左端小外圆,粗铣螺旋筋⑸型腔,单边预留精铣余量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螺旋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前置处理、磨削处理、综合机加、后序处理;其特征在于:
前置处理阶段,顺序完成工装设计、打中心孔、调质、粗车、时效和精车工艺过程;工装设计时,根据螺旋筋外形尺寸给工装芯轴⑴定寸,粗车、精车芯轴外圆预留磨削加工余量0.4-0.5mm;粗车时,粗车钢管⑵内外圆预留车削加工余量4-5mm;精车时,精车内外圆保证同轴度≤0.05mm,外圆预留加工余量2.5-3.5mm,内孔预留磨削余量0.35-0.45mm;
磨削处理阶段,顺序完成磨内孔和配磨加工;配磨时,工件内圆配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明,戴开明,洪伟锋,陈伟,陆玉丽,张丽琴,罗觉亮,柯丽萍,曾平凡,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