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813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09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所述内撑工装包括若干支撑板、驱使所述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滚轮,若干所述支撑板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支撑板具有收缩状态与顶撑状态,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不超出所述滚轮,以使得所述滚轮可沿管件内壁前后滚动;所述顶撑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朝外超出所述滚轮,并与管件内壁相抵接。本申请内撑工装通过滚轮可在管件内顺利移动至既定位置,再通过支撑板对管件内壁形成良好的支撑,避免管件变形;且结构简洁可靠,便于操作,故障率低,适于多种管件的加工。

Processing method of inner support tooling and pip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管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进行筒体、管体焊接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一些尺寸较大的薄壁金属管材进行加工时,如果相应的加工位置缺少支撑,往往会导致局部变形。例如在矩形管外周焊接加强筋时,若缺少相应的支撑,焊接完成恢复常温后往往会发生内缩变形,影响产品质量与正常使用。因而业界通常会在上述加工过程中采用相应的内撑工装以保持金属管材的形态,避免出现异常变形。但现有内撑工装多适用于管口位置的涨紧支撑,难以满足管件不同位置的加工需求,且现有内撑工装在探伸至管件内部时,还可能造成管壁的撞击与磨损。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撑工装及管件加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管件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操作方便,适于多种管件加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内撑工装,包括若干支撑板、驱使所述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滚轮,若干所述支撑板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支撑板具有收缩状态与顶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撑工装,包括若干支撑板及驱使所述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工装还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滚轮,若干所述支撑板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支撑板具有收缩状态与顶撑状态,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不超出所述滚轮;所述顶撑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朝外超出所述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撑工装,包括若干支撑板及驱使所述支撑板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工装还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滚轮,若干所述支撑板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支撑板具有收缩状态与顶撑状态,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不超出所述滚轮;所述顶撑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沿径向朝外超出所述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后相对的前板、后板及连接所述前板与后板的侧板;所述滚轮包括安装在所述前板上的前滚轮、安装在所述后板上的后滚轮,所述前滚轮与后滚轮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后板上的驱动源、连接至所述驱动源且沿前后方向活动设置的伸缩板、连接所述伸缩板与支撑板的第一连杆、连接所述后板与支撑板的第二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工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板和/或后板上且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伸缩板的导向杆,所述伸缩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撑工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柱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