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跳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73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铠装跳线,涉及光线连接技术领域,包括彼此连接的套筒和壳体;所述套筒和壳体连接形成连接腔;所述套筒具有单芯光缆进出的出口和多根空管;所有空管穿过出口进入到套筒内;所述壳体具有多芯光缆进出的进口;所述壳体与套筒卡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中心设有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挡板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铠装跳线中空管和光纤芯线乱窜的问题。

A kind of armored j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铠装跳线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铠装跳线。
技术介绍
铠装跳线,是光纤连接器的一种,一般包括套筒和壳体两部分。套筒具有一个出口和多根用来供光纤芯线穿过的空管,所有空管穿过出口进入到套筒内。壳体具有一个进口。壳体和套筒彼此靠近的位置具有用来供彼此连接的开口,在套筒和壳体形成的连接腔内,所有光纤芯线完成连接后从壳体的进口伸出。现有的铠装条线,壳体为圆柱体结构,不易固定,且穿过空管在连接腔内连接的光纤芯线容易从进口滑落出,整个铠装跳线结构比较松散,使其内连接的光纤容易出现连接不稳定的情况。此外,现在为了固定光纤芯线和空管,一般通过胶水将空管固定在套筒内,以避免空管乱窜,但是胶水一般都很难将所有空管粘贴住,效果不佳,不仅如此,胶水还会从进口中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铠装跳线,以解决现有铠装跳线中空管和光纤芯线乱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铠装跳线,包括彼此连接的套筒和壳体;所述套筒和壳体连接形成连接腔;所述套筒具有单芯光缆进出的出口和多根空管;所有空管穿过出口进入到套筒内;所述壳体具有多芯光缆进出的进口;所述壳体与套筒卡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中心设有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挡板抵接。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套筒和壳体卡接,方便安装和拆卸。通过套筒和第一挡板抵接,有效防止了空管和光纤芯线乱窜的情况。直接利用套筒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来阻止连接腔中光纤芯线或者空管可能出现的乱窜的情况。本技术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有效解决了光缆芯线乱窜的问题。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多根限位条;所有限位条的端部围成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道。套筒和壳体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当套筒和壳体连接在一起时,限位环将空管和穿过空管的光纤芯线限位在套筒和壳体形成的连接腔内,有效防止了空管和光纤芯线乱窜的情况。而且,因为限位环径向向内伸出的多根限位条,还能够进一步帮助隔开彼此光纤芯线,为光纤芯线的连接处提供不被过度缠绕和挤压的空间,保护光纤芯线的连接处,同时也便于后期检修。进一步,所述限位条和限位环一体成型。便于限位环的加工。进一步,所述限位环为橡胶环,所述限位条为橡胶条。采用橡胶制成限位环,能够在起到限位阻挡作用的同时,利用橡胶的柔软性,避免对光纤芯线的损坏,同时,橡胶条在挤压后能够产生变形而将各个光纤芯线压紧在连接腔内,进一步减少各个光纤芯线乱窜的可能。进一步,所述限位条至少有六个,所述空管至少有六个。至少六个光纤芯线进入连接腔,则有对应的至少六个限位条来限定空管和光纤芯线的位置。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棱角。壳体外表面通过设置棱角,时壳体乃至整个铠装跳线便于放置。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为立方体结构。立方体便于加工,且具有棱角,相比于以前的圆柱体,更加便于放置。进一步,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和第一挡板同轴的通道。套筒与壳体连接后,直接抵紧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避免连接腔内的芯线出现乱窜的情况。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同轴,方便光缆芯线通过第二挡板的通道和第一挡板的通孔穿过连接腔。进一步,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供单芯光缆进入的多孔端帽,所述多孔端帽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锁紧环。通过第一锁紧环,使单芯光缆能够被锁紧进入到连接腔中。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和壳体进口之间连接有用来束缚多芯光缆的第二锁紧环。通过第二锁紧环,方便多芯光缆被锁紧后进入到连接腔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套筒1、壳体2、空管3、限位环4、限位条5、出口6、进口7、连接管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第一锁紧环11、第二锁紧环12、单芯光缆13、多芯光缆14、多孔端帽15、连接头16。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铠装跳线,包括彼此连接套筒1和壳体2;所述套筒1和壳体2连接形成连接腔;壳体套接在套筒外。壳体的外表面为方形结构;壳体的左端开口,供套筒进入,壳体的右端开有小孔,供被束缚的多芯光缆14离开。壳体的左端为出口,壳体的右端为进口。壳体从左往右,直径逐渐缩小,壳体的右端外表面向右收拢,便于在壳体右端套接热缩管进行保护。壳体内,在出口和进口之间卡接有第一挡板9,第一挡板9的中心处开有供裸光纤穿过的通孔,在第一挡板9和壳体的进口端之间卡接有第二锁紧环12,锁紧环连通第一挡板9上的通孔和壳体上的进口孔,方便裸光纤经过通孔,穿过第一挡板9进入第二锁紧环12,再穿过进口孔离开。套筒的左端为开口端,套筒的左端为筒状结构,套筒的右端焊接有中间开有通道的第二挡板10,第二挡板10的右侧连接有多孔端帽15,多孔端帽15与第二挡板10之间安装有多个第一锁紧环11,方便将通过多孔端帽15伸进来的单芯光缆13穿过第一锁紧环11从第二挡板10的通道中通过,进入连接腔,其中,单芯光缆13的右端一般连接有连接头16。如图2所示,多孔端帽15上具有十二个供单芯光缆13穿过的孔。为了便于对光纤的保护,在连接腔中,一般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之间安装有用来供裸光纤穿过的空管。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锁紧环11和第二锁紧环12紧紧扣住铠装光缆的铠装层金属。多芯光缆14与壳体之间用胶水连接,单芯光缆13与多孔端帽15用胶水连接本实施例中套筒与主壳体采用松配合,容易安装。套筒用来压紧第一档板,并顶住第二档板,再用多孔端帽15压紧,多孔端帽15与壳体之间用胶水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10的设置,万一胶水失效,仍然能够抵住锁紧环,光缆不至于往壳体内穿,从而导致落光纤断裂,整个产品报废的情况。壳体外用双层热缩管热缩,启到防水作用。具体地,将多芯光缆14穿过壳体尾部(右端,进口端),剥开光缆末端铠装层,露出适当长度裸光纤,用第二锁紧环12锁住光缆铠装层的金属,将裸光纤穿过第一档板,将第一档板推到主壳体底部,装入套筒。单芯光缆13(铠装光缆空管),穿过多孔端帽15,尾部用第一锁紧环11锁住光缆铠装层的金属,将光纤穿过第二档板,再穿入单芯光缆13,装上第二档板和多孔端帽15,用胶水固定住,主壳体用双层热缩管热缩,最后再加工连接头16。实施例二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铠装跳线,包括彼此连接套筒1和壳体2;所述套筒1和壳体2连接形成连接腔;所述套筒1具有供光纤芯线进入的出口6和多根空管3;所有空管3穿过出口6进入到套筒1内;所述壳体2具有供光纤芯线穿出的进口7;所述壳体2与套筒1螺纹连接,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限位环4;所述限位环4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多根限位条5;所有限位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铠装跳线,包括彼此连接的套筒和壳体;所述套筒和壳体连接形成连接腔;所述套筒具有单芯光缆进出的出口和多根空管;所有空管穿过出口进入到套筒内;所述壳体具有多芯光缆进出的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套筒卡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中心设有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挡板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铠装跳线,包括彼此连接的套筒和壳体;所述套筒和壳体连接形成连接腔;所述套筒具有单芯光缆进出的出口和多根空管;所有空管穿过出口进入到套筒内;所述壳体具有多芯光缆进出的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套筒卡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中心设有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挡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铠装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多根限位条;所有限位条的端部围成供光纤芯线通过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铠装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和限位环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铠装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为橡胶环,所述限位条为橡胶条。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若川莫格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